張明雅??
摘 要:“語文學習外延是生活”,身邊生活中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地域文化及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都是語文資源。要善于引導學生對它們進行開發和利用,為寫作注入新鮮的“血液”。
關鍵詞:語文資源;寫作;景觀;地域文化;校園生活;開發利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7~9年級學段的初中生寫作要求是: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多角度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意。在這種背景下,“語文學習外延是生活”的含義就不能僅停留于口頭上,把它落實到行動中,語文老師責無旁貸!留心一下我們身邊,你會發現,自然界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風霜雨雪……生活中的人、事、物等,包括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觀,都可以活用為語文資源,為我們的寫作注入新鮮的“血液”。清代文學家袁枚有詩云:夕陽芳草尋常物 ,解用都為絕妙詞。不就是一個絕妙生動的闡釋嗎?再回顧我們教給學生的唐詩宋詞,古人們對“夕陽芳草尋常物”的“解用”可謂登峰造極。你看: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奇特;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觀;有“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閑適;更有“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達觀……生活中看似平常的事物,因融入了詩人獨特的感悟,竟成了千古傳誦的“絕妙詞”!現在,讓我們領著“廚師們”尋找并烹飪食材:
一、 賞心悅目的校外風景
我校處于市區最繁華地帶,對信息資源的捕捉較為方便。學生的見識也比較廣。教師要抓住這個契機,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身邊有價值的資源,服務于寫作。
1. 紛繁多姿的自然景觀
小巧的口袋公園,大氣的休閑公園,城鄉之間一年四季花草樹木爭奇斗艷的寬闊綠化帶……這些美麗的自然景觀就是一道道靚麗的風景,更是一個個難得的寫作資源。作為語文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它們,平時寫作中恰當的訓練,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如果再結合教材中的寫景散文,如《春》《樹林和草原》《竹林深處人家》等,指導學生掌握細致具體地描寫景物的方法,效果會更佳。
“……是那一抹嬌艷欲滴的火紅嗎?枝頭吐露出一朵火紅的花苞,那是刺桐花在靜靜地等待,等待一出由她上演的舞劇。也許是一夜春風拂過,朵朵花苞競相綻放,刺桐花搖擺起她那紅如火焰的舞裙,不在乎過往路人是駐足觀賞,還是匆匆瞥過,她都忘我地舞動出自我。刺桐花的紅,是否也是泉州人心中那一股敢沖敢拼,勇往直前的熱情?……”(蔡盈宜《家鄉的色彩》)
作者激情洋溢,文章催人奮進。托物言志,耐人尋味。
2. 得天獨厚的人文景觀
石獅雖是個新城市,但人文景觀豐富。有歷史悠久的姑嫂塔、六勝塔;也有泉州十八景之一的黃金海岸,更有新建成的星期YI創意園等。節假日都吸引了不少游客。我也抓住了這個契機,周末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星期YI創意園中有創意的典型事物,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一篇以“創意”為主題的文章,因為有細致的輔導,我班的學生總體寫得不錯。幾位學生習作尤為突出:“……步入創意園,映入眼簾的是兩個可愛的垃圾桶,修長的身材,穿一領銀色的西裝,系著一個小巧的蝴蝶結,一橙一綠兩個帽子給人以視覺的沖擊,仿佛一位風度翩翩的紳士,讓你不能不把垃圾投進去。……那匹奔騰昂揚的烈馬是破輪胎皮與精湛藝術的完美結合,那一塊塊黑不溜秋、被人遺棄的破輪胎皮經創意的改造定格成了永恒,令人不禁感嘆它的巧奪天工、匠心獨運。遠處那展翅欲飛的百獸之王融匯了設計師的大膽想象,新奇而奔放,詮釋著靈動的創意。別具一格的建筑風格和細節處精致的點綴渲染出一派彩色的風韻,令人流連忘返。……
它們猶如一顆顆星星,閃爍在空洞黑暗的天幕中,給人們枯燥繁瑣的生活帶來光明;它們仿佛一個個音符,流轉在安靜沉寂的世界里,給人們緘默的心靈帶來柔美。……”(王昱茵《靈動創意,為生活添彩》)
“……道路的角落也盛放精彩。垃圾桶像一位彬彬有禮的服務員系著蝴蝶結領帶,它們是兢兢業業的環保精靈。那些黑白色的花盆像魔法師倒立的帽子,給人以幻想從中飛出白鴿的無限希冀。帽子里挺立的草,草尖微微下垂,像手指般輕觸這異彩紛呈的世界,其中零星冒出的黃花,煞是可愛。還有那粉色藍色的花盆,形狀似購物袋,袋中的紅花在綠草中出類拔萃,詮釋著購得的服裝如花草般讓人心曠神怡。
……路的盡頭是最美麗的遇見。它是用銀色材質制成的雕塑——美麗的蝴蝶輕點獅子的背上。獅子的前腿伸直,后腿微曲,像是沖擊前的蓄勢,準備著一飛沖天的壯麗飛躍。蝴蝶翼仿佛獅子插上了翅膀,鏤空的花紋更顯優雅。整個雕塑反射著陽光,星光綴爍,雄偉而靜美,寄寓著石獅第四工業區這些舊廠房的蝶變。
傍晚的風細細碎碎的,那輕柔與清冷不知迷了誰的眸。回首整條街,全是創意的足跡,給人以明朗的感覺。風捎來歲月靜好的旋律,在我耳邊低吟淺唱——創意是生活的藝術家。”(蔡佳瑩《尋找創意的足跡》)
兩位學生觀察細致,以詩一般的語言,突現了創意園服飾設計創意這個主題。引人入勝。
3. 濃郁的鄉土地域文化
泉州以其優美秀麗的山光水色,目不暇接的文物古跡,群星璀璨的歷史人物,絢麗多姿的戲曲藝術,膾炙人口的傳說故事,異彩紛呈的民俗風情,構成了旅游資源濃郁的文化氛圍和獨特的地方風貌而別具魅力。蘊藏著巨大的語文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的潛力。而隨著《舌尖上的中國2》第一集《腳步》的熱播,石獅美食、石獅華僑赫然出現于鏡頭中。在我的眼里,這是一個絕佳的寫作契機。既可以訓練寫作也可以引導學生感悟富有鄉土情結的地域飲食文化,理解歸國華僑濃濃的鄉情。一學生習作中有如下精彩呈現:
“……一碗蘿卜飯,泛著肉的油光,蘿卜的潔白,蔥花的青翠,米粒的鵝黃,一家人圍坐共享,談笑風生,其樂融融,簡樸而豐饒,任美味在舌尖舞蹈,任幸福在心間洋溢。這樣簡單而明快的生活情景,在閩南地區隨處可見。仿佛劃過夜空的星子,點綴著源遠流長的閩南文化;又如粲然綻放的刺桐花,亮麗了溫暖美好的故鄉;更像一個個浮光躍金的音符,交織成悠揚華美的樂章,演奏著閩南別具一格的風韻,伴著那淡淡的蘿卜飯香,行云流水,余音繞梁。”endprint
細膩的富有質感的描寫,生動的比喻將蘿卜的外形、蘿卜飯的顏色、蘿卜飯的誘人香味,刻畫得栩栩如生,令人垂涎欲滴!在描寫中自然地融入了思考與感悟,表現了老僑胞葉落歸根故土難離的情感。令人感動。
二、 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校園中永遠有取之不盡的寫作資源,朝夕相伴的老師同學,豐富多樣的課外活動,名目繁多的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等,包括偶然發生的突發事件都可以開發利用,多角度挖掘。
1. 校園環境
熟悉的環境,不少人熟視無睹,找不到靈感。殊不知,熟悉的地方也有別樣的風景。
初入校園的孩子,對一切充滿好奇。我抓住他們的心理,引導他們觀察校園的一草一木,結合自己的感受,寫一篇文章。不少表達流暢,內容充實的文章涌現了。
“……校園里的綠色頗多,我卻只為那石縫中的綠葉傾心。它沒有人工的精心呵護,它沒有旁人來駐足欣賞,甚至也沒人知道這小生命的來歷。然而,沒有命運之神的眷顧,它依然獨自譜寫出一曲生命的絕唱!
我時常想起腦海中那抹綠意,對它敬重的同時,我又不禁捫心自問:‘你能在黑暗中不懈地追求光明嗎?你能彎下生命的背脊去承受痛苦嗎?你能在一片寂靜中無聲舞蹈嗎?答案是否定的。但,鳳凰浴火重生,蛟龍翻江倒海,為何不讓生命路上的荊棘磨煉出堅韌的心?為何不在困難來臨前,將自己也化作一株堅強的苗?那株植物生長在石墻下方,可當我注視著它時,我感到自己是在仰視那抹綠意。
經過風吹雨淋,那株綠葉還是不斷生長,它仿佛也長在我的心里。因為每當我陷入無盡的寒冬黑夜里,總能睜開眼看到,那抹夾縫中的綠意……” (蔡盈宜《夾縫中的綠意》)
剛入初中的孩子用自己清純明亮的眼睛仔細觀察,加入自己獨特的選材角度與感受,成就了一篇美文。
“充實的學習生活是同學們再熟悉不過了。你看,同學的課間體育活動……初二年級兩分鐘跳繩,計時開始!體育老師嘹亮的聲音剛落,五彩斑斕的繩子就舞動起來,交織成一片浮光躍金的海洋。同學們跳動著,身子此起彼伏。沐浴在陽光下,那一張張笑靨如花的臉龐,那一雙雙燦若星辰的眸子,讓我看到了飛揚的青春、生命的活力。而初三年級迎風奔跑的身影更印證了一句話——‘生命在于運動。作為其中的一員,我感到了幸福,作為一個健康人、一個鮮活生命的幸福。我還看到了那些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的音符,在詮釋著人生的靈動。……”(廖瓊《校園里的幸福音符》)
每天跳繩的壯觀場面洋溢著飛揚的青春、生命的活力,濃厚的校園生活氣息。這不也是極好的寫作資源嗎?
2. 偶發事件
校園經常有偶發事件發生,或有趣或驚險。給緊張忙碌的課堂帶來一絲輕松和精彩。
2010年3月4日早上8:18分,臺灣高雄地區發生6.7級的地震。與臺灣相鄰的福建有明顯的震感。給正在上課的同學們帶來恐慌,大家緊急疏散。在操待呆了十幾分鐘,雖有驚但無險。回到教室之后,孩子們再也無心學習。我靈機一動,讓大家以地震事件為內容寫一篇文章,題目為《一場虛驚》。班級頓時熱鬧起來……第二天,一篇篇個性化的文章出爐了……印象深刻的一篇寫得生動有趣:
“……老師在黑板前繪聲繪色的講課,配上多媒體投影儀,更讓我們專心入迷。此時我正興高采烈地把椅子翹起來往后仰著坐。
這時,椅子有些搖動,我并不在意,大概是后面的同學在搖我的椅子吧。我隨即端正地坐好,當手一放在桌子上就覺得不對勁,沒道理連桌子也搖得這么厲害。正在我暗暗思忖的瞬間,搖動得更厲害了,我感覺整幢大樓都在搖擺,整個大地都在震動,就連投影儀都劇烈地上下抖動,時間似乎定格在那一瞬間,憑著生命的本能,大家都感到了危險的氣息,都明白了——地震。隨即而來的是一片驚呼聲,所有人都驚慌起來,感到了害怕。我額頭上冒出了陣陣冷汗,腦袋似乎陷入了一片黑暗之中,我努力想清醒,可怎么也擺脫不了。這時,腦中隱約傳來‘地震了,快到操場上集合的聲音,這是老師發出的命令。大家都頓了一下,面面相覷。所有人眼神中都充滿著疑惑和驚慌,臉色蒼白,嘴唇不自覺地抖動著。在這一頓之間,我們都記起了地震疏散演練。立即趕到操場。腳步匆匆,所有人都沉默了,只剩下一片‘咚咚咚咚……的腳步聲。……”
描寫真實細致,形象生動地再現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地震引發眾人的驚慌失措的表現。讓人忍俊不禁。
3. 課外活動
豐富多彩、形式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是學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激發受教育者的學習動機,推動受教育者不斷地去探求知識,刻苦地學習,并且能夠培養和發展受教育者的創造才能以及手腦并用的能力。更是不可多得的寫作資源。如不久前剛剛結束的為期一周的第一屆校園市場活動就是一個鮮活典型的例子。請看同學眼中的活動:……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小老板們”個個擺開了架勢,你看,一幅幅廣告畫別具一格,一句句宣傳標語引人注目。“買的是實惠,賣的是開心”“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貨比三家,物美價廉”“跳樓價,買一送一”……你聽,一陣陣叫賣聲和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同學們使出了渾身解數來推銷他們的商品,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啊!競爭如此激烈,出售的物品如此價廉物美,引得大家都忍不住來此好好地“淘寶”一番,不僅同學們傾巢而出,連老師們也積極加入到“淘寶”的行列中,分享著同學們的快樂。“要買什么書啊?”“這本書多少錢?”“7元5角。”“再便宜點?”“好,7塊成交。”“烤雞翅一根多少錢”“很便宜,只要三塊錢。”“真香,來一根。”一時間,這邊買家忙著尋覓自己心儀的物品,那邊賣家忙不迭地招呼著“顧客”,校園的寧靜早已被這一片人聲鼎沸打破了。這一派氣象,成了校園里一道靚麗的風景。……
簡潔生活化的語言描寫,活靈活現地展現了市場活動的熱鬧和“小老板們”初闖商場的興奮。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人物,像校門口擺攤設點為生活勞碌奔波的小販;學校里出色的教職員工,優秀的同學等也可以開發利用為寫作資源。
應注意的是:有了確定的寫作資源后,布置作業的要求宜細化。從立意、構思、選材,到語言表達的要求都要具體明確,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學生才不至于漫無目的地亂寫。
當然,我帶“廚師們”尋找的食材不一定好,烹飪出的“菜肴”也不全是“美味”。但我會請“技術”好的“廚師”給予幫助指導。必要時得“重做”。讓每個人做出的“菜肴”都拿得出手。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處處有語文。身邊值得開發利用的語文資源俯拾皆是。別對身邊有價值的東西視而不見,別讓它們在你的麻木不仁中悄然消失。“夕陽芳草尋常物 ,解用都為絕妙詞”。懂得解用,還得善于解用。但愿我們語文老師都能成為生活中的有心人。
作者簡介:張明雅,福建省泉州市石獅市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