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唐大鵬
摘 要: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生產力已得到極大提升。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信息化作為一種新的先進生產力,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極大貢獻。信息化的普及已經深入到教育行業中,因此教育信息化建設大大提高了國家教育水平。而校長信息化領導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提升校長信息化領導力十分必要。本文則從問題解決角度出發,淺談提升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的有關策略,直接或間接提升國家教育水平。
關鍵詞: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策略
一、 前言
近年來,國家科學技術水平逐年提升,信息化建設在促進國家經濟建設,提高國家先進生產力等方面起著十分重要的支撐作用。信息化已逐漸深入到各行各業中,尤其是教育行業中。在教育信息化的建設中,校長作為學校教育發展的領軍人物,在學校教育發展中起著決策、執行的重要權力,其信息化的領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校信息化教育的發展前景。提升校長信息化管理領導力,已成為社會、國家不得不關注的問題。
二、 教育信息化、校長信息化領導力
在進行探討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提升問題之前,我們應該首先了解一下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教育信息化概括來說就是教學信息化,就是在日常教學、教育工作中實現手段的科技化、教學方式的現代化、教育傳播的信息化。也就是在整個教育工作中有效地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網絡、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實現教育現代化,促進教育改革,培養出適應現代信息化社會的高科技人才,使教育行業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場面。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指的是在教育信息化潮流中,校長作為學校存在發展的重要決策人物,其能夠將先進的信息化技術應用到日常教學、實踐中的能力,即是其利用、管理并指導先進信息化技術應用的一種能力。而校長信息化領導能力的高低往往決定了學校教育水平的高低及學校最終發展的前途、命運的好壞。
三、 在教育問題方面,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提升策略
在當前這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年代,在信息化建設日新月異的變換中,普遍存在著校長信息化領導力不足的問題,具體應怎樣提升校長的信息化領導能力,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簡要闡述。
1. 認清并決策出學校信息化建設愿景
所謂的教育信息化指的就是教育體制的改革。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化已經成為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有效途徑,也是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前提條件。教育現代化、教學信息化已成為時代發展的潮流,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而在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中,學校校長則作為學校發展的決策、領導、指揮的領軍人物而存在。其信息化的決策基本上確定了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方向。在進行教育信息化建設前,校長應認真分析學校的硬件及軟件教學設施、設備及教學環境,在此基礎上確立一個可供師生共同分享的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愿景,要構建一個能得到全校師生認可的信息化建設愿景,從而改變學校的教育模式、學生的校園生存狀態及學校的發展模式。
2. 充分發揮出個人及團隊的影響力
一個校長即是指一個學校的領導者,一個學校的決策者,校長在學校中的地位及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作為全校師生共同敬仰的任務而存在。但一個的成功并不代表所有人的成功,一個人的能力再強大,也抵不過團隊的力量。因此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中,校長應盡可能在發揮自己領導才能的同時,也應該將全校師生團結在一起,共同面對、共同解決信息化教育中遇到的問題。因為教育信息化是最新提出的教育模式,對于廣大師生來說都是較為陌生的,因此在信息化實施的過程中,教學環境、教學條件及教學的軟、硬件設施都在不斷的更替變化,在這種日新月異的變化模式中,僅僅依靠校長一人去應對所有問題根本是不可能的,這時就需要校長發揮出優秀的領導組織才能,建設一支優秀的信息技術團隊,通過這個優秀信息技術團隊的影響力實現對廣大師生的層層影響,在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施過程中的信息化的實施過程中,逐漸實現教育信息化正常開展的目的。
3. 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
在學校實施教育信息化過程中,教師信息技術的素養是保證教育信息化正常開展的基礎,因此提升校長信息化領導力首先表現在提升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方面。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指的是教師能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可能有效結合,使其在教師信息技術的知識與技能、意識與態度、應用與創新和社會責任等四個方面得到全面提高。校長應該在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養方面下足工夫,要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上的培訓工作,使其對教學信息化產生濃厚的興趣甚至能夠自行學習研究教育信息化技術,使其熟練掌握、應用于信息化教學的高科技教學設備、設施,增強教師的教學自信心,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歲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影響,最終達到提高教師信息技術素養的目的。
4. 教學信息技術應用的工作指導
校長的一切工作都圍繞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中心、主旨進行。教學、教育工作中信息技術的引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一步到位,因為教育中引入的信息技術是動態變化的,所以其引入的過程是需要逐層推進,持續展開、進行的。而校長作為信息技術引用的決策人,這就要求其引入的各項信息技術有基本的了解。學校是一個大的集體,包括各年齡段的師生、各個不同的教育學科,故引進的教學信息化技術是具有針對性的,其涉及面極廣,可覆蓋各個學科層面,各項信息化技術設備使用起來也不盡相同。這是就要求校長充分發揮其職能,能幫助教師分析學情,利用分析結果來幫助教師設計或調整課堂教學等。校長總體來說要表現出一個專家水準,雖不能對教學信息技術的應用有徹底的分析、探究,但應做到在一定層面上能輔助教師進行教學信息技術上的應用,完成教學工作。
5. 搭建師生信息化交流平臺
閉關鎖國只能導致國家的沒落,因此教學信息化上的坐井觀天,同樣會影響教學質量、教學水平。單純引進教育信息化技術是完全夠的,這時校長就應該為教師工作者提供一個可同信息化教育溝通、交流的平臺。搭建的這個平臺必須是公平、公正的,保證每一位工作人員都有機會參與。教師工作者之間可通過這個平臺的交流,加深對信息化教育的理解,增強信息化教育的覺悟。這種平臺可以是網絡交流平臺也可以是社團形式的交流平臺,多樣化可以滿足大多數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使相關教育工作者實現利益均衡化。endprint
6. 學校資源配置優化
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需要引進大量信息技術設備,因此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這是就需要校長對學校僅有的信息技術設備進行統籌規劃管理,針對學校具體情況引進符合實際需求的信息技術設備,同時要對相應的技術設備、資源的實現最大化的管理、應用,保證學校各項活動所需要的資源和設備都是可利用的,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
7. 信息化機制變革及創新
傳統的學校教育模式已經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現在國家需要的高素質、高水平能適應現代化、信息化社會的人才,而傳統的教育培養模式培養出的人才已遠遠不能滿足國家的需求,因此進行教育上的創新,教育信息化的體制變革是十分迫切的。目前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較不健全,仍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部門職責分工不明確,信息溝通交流不及時,各部門之間協調較困難。這種管理體制的不完善大大減慢了教育信息化的變革步伐。進行體制上的變革創新十分迫切,而在信息化變革的過程中,必要會給學校帶來一定影響。很多師生不能快速適應新的變革模式,甚至抵制這種變革,這時就要求校長結合大局形式建立一個較為科學、合理、規范并利于實施的體制。這樣才能保證國家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四、 結束語
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就必須培養出能適應現代化、信息化社會的人才,就必須進行教育信息化建設。而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就是學校教學信息化。校長作為學校信息化教育的領軍人物,在學校教育信息化實施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提升校長的信息化領導力,才能保證學校教育信息化順利實施,因此必須進行此方面的探索研究,從而保證國家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完美實施。
參考文獻:
[1]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教育部師范司負責人就《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答記者問[N].中國教育報,2005-3-7.
[2]何克.關于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J].電化教育研究,2015,(4).
[3]任冬梅.校長專業化發展的新要求:信息化領導力[J].中小學電教,2008,(9).
[4]張爽.校長領導力:背景、內涵及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2012,(9).
[5]王佑鎂,杜友堅等.教育信息化領導力的內涵與發展[J].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2013,(12).
[6]肖玉敏,顧小清.面向信息化的學校領導力結構研究[J].教育技術資訊,2006,(4).
作者簡介:劉占,唐大鵬,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桑營鎮中心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