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
摘 要:鑒于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主導地位。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深入和國際貿易的發展,國有企業在發展中由于受到傳統的落后機制的影響,存在經濟效益不高的現象。所以,國有企業為了發揮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必須要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做好風險的控制和成本的控制。本文重點分析了國企在內控方面存在的問題,然后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此為國企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鑒。
關鍵詞:國企;內控控制;問題;完善措施
一、前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就是國有經濟在經濟中起到主導作用。國企是國有經濟的重要主體,為了更好的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需要實現國有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但是現實中,國有企業在發展中存在很多的問題,集中體現在沒有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機制,行政體制僵化,程序繁瑣,加上傳統體制的影響,國有企業普遍不重視經營風險的控制和成本的控制,對財務信息缺乏有效地監督,出現會計信息作假,徇私舞弊的行為。這些問題導致企業經濟效益不高,缺乏核心競爭力。所以,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優化內部控制環境,才能規避上述問題,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二、國有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內部控制制度是現代企業制度的重要內容,而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就是經營權和所有權的分離。國企在內控方面存在問題的根本原因就是產權界定的不明晰,產權不明晰就導致國企的管理還是傳統的家長制,企業的管理層就是大家長,不是企業制度中的企業管理層,管理模式就是僵化的行政體制,程序僵化,管理水平不高,這給內控制度的建立和實施帶來了很大的障礙。
1.從企業內部角度分析
(1)公司治理結構不健全
國企盡管進行現代股份制改革,但是由于所有權和經營權并未真正分離,企業的管理者仍然是政府類官員,而不是專業的職業管理人。所以企業的管理機制仍舊是國家管理,國家控制,行政管理氣味濃厚,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等仍舊是由黨委書記擔任,有些甚至監事會也是書記兼任,這樣的治理機構并沒有實現從傳統體制向現代體制的轉變,不利于內控制度的實施。
(2)激勵機制不合理
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部分國企已經開始引入職業管理人,希望通過職業管理人提升企業的管理水平。但是管理層的利潤出發點和所有者的利益出發點不同,這個時候就要建立一定的激勵機制,鼓勵管理層能盡心盡力為股東的利益將公司的經營業績提升上去。但是,目前很多國企的激勵機制很不完善,常常是根據政府制定的標準制定激勵措施,這類標準常常是靜態的而不是動態的,管理層績效很好的情況下也得不到嘉獎,導致管理層的積極性受到打擊,激勵效果不理想,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
(3)領導者素質有待提高
就目前而言,國有企業內控制度的實施還需要領導層推動。所以,領導層的素質就直接影響企業內控制度實施的效果。但是,目前很多國企的領導層都是采用行政任命的方式,這些領導者很少出身于職業經理人,并沒有現代企業治理的相關經驗。很多領導者不了解內部控制,不了解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甚至認為內控控制就是內部監督,就是行政條文和制度手冊,這些認識都是片面的。所以,領導著的素質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到內控的實施效果,素質不高的領導者就不能滿足推行內控制度建設的需要。
(4)市場風險防控意識差
當下隨著國企改革的深入,國企已經轉變為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市場主體,但是很多國企仍舊依賴政府的支持,仍舊不能從傳統的觀念中轉變過來,仍舊認為國企是不會破產的,認為國家會為國企的行為兜底,沒有一定的風險意識。在日常經營中,常常沒有風險控制的意識,投資和經營決策缺乏對風險的評估,導致企業常常做出錯誤的風險決策,造成企業的成本上升和風險的難以把控。
(5)內部監督作用薄弱
內部監督作用的發揮是內控制度實施的重要保證。而內部監督的實施主體主要是內部審計,但是當前很多國企的內部審計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一是缺乏獨立的內審機構及內審人員,二是審計結論沒有和考核掛鉤,內審浮于形式,三是審計整改不到位,內部監督形同虛設。
2.從企業的外部角度進行分析
這里提到的外部環境,主要是指國有企業的中小投資者,當前市場來看,大部分中小股東沒有認真行使其監督的權力,主要原因在于當前很多中小投資者對國企存在盲目信任的現象,認為國企有國家保證,國企管理更為規范,不會出現利益輸送的問題,不會出現破產的現象,所以也就缺乏對國企的監督,這也導致國企的管理層更為不重視內控制度。不久之前中石油系統發生內部的公司高層紛紛落網事件,就反映了國有企業內部的利益輸送問題,由于中小股東對國企盲目信任,不認真行使其監督的權力,一些國企管理層通過不合理投資和利益輸送損害中小股東利益。
三、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機遇,更好的進行市場競爭,在市場上爭取立身之地,就必須認識到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采取相應的措施完善內部控制制度,真正發揮內部控制的作用。
1.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就是產權制度,唯有建立產權明細的企業制度才能讓企業真正從行政體制中轉變過來,變成獨立經營的主體,這樣才會重視企業的成本控制和風險控制,進而才能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所以企業要深入推進產權國企產權制度改革,引入職業管理人,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健全公司治理結構,讓董事會、獨立董事、監事會都能夠有效地發揮職能,為內部控制的實施創造環境。
2.提高管理者素質
前面提到,領導者的素質直接影響內部控制實施的效果。所以,要提升管理的素質,優化經營理念。要重視管理層的選撥和培養,要盡量從職業管理人中選拔管理者,后期要重視對管理層進行以現代企業制度為核心內容的培訓,要讓管理者認識到什么是內部控制,內部控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要借此不斷提升管理者的管理素質,幫助企業樹立健康發展的理念,實現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endprint
3.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
對國企而言,對風險的控制就是內部控制的核心內容。就目前國企現狀而言,要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需要分兩步:首先,要對針對企業經營活動和項目投資建立一般的風險評估體系,如以財務指標等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及時評估單項業務或單項投資的風險和未來收益;其次要逐步建立全面的風險評估機制,這種風險評估是全面的、全流程的風險評估,即風險評估伴隨單項業務的從始到終,各個方面,實現橫向和縱向兩個維度的評估。
4.構建內部控制評價體系
企業建立內控制度后,判斷其是否健全、有效、合理,必須構建一套完整的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企業內控制度的制定、執行和評價是密不可分的有機體,沒有評價體系就不知道內控制度是否合理,有效,所以要通過內控評價體系的建立,不斷完善企業內控制度,實現內控的目標。
5.發揮內部審計的內部監督作用
由于審計缺乏專業的人員配置和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加上當前審計整改也不到位,導致內審結論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經營風險,審計的監督作用需要進一步加強。所以,企業要重視內部審計建設,要賦予內部審計機構實權,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加強內部監督。同時,要建立健全內部審計的指標和流程,為內部審計實施監督行為提供細則指引。
四、結束語
總之,國有企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十分重要,為了推動其更好的發展,必須根據需要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制。在內部控制完善的過程中,應該根據企業的情況,找到其中存在的問題。由于國有企業受到傳統經濟體制影響較深,存在的問題很多、很棘手,完善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需要很長的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都是國企未來改革發展的必經之路。只有國有企業徹底發現自身在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對癥下藥解決,才有可能抓住改革的機遇,提升經營效益,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余若勛.關于完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措施的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4,(01):41-43.
[2]黃凌云.企業內部控制現狀的分析及完善對策[J].石油職工大學學報,2011,(01):106-108.
[3]陳彤.對企業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思考[J].財會月刊,2012,(8):2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