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溥峰+張田田+楊柳
摘要:文章從陜西的經濟和生態環境發展現狀出發,通過分析影響陜西經濟邁入中高端的因素和問題,提出了走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路子,積極推動陜西省經濟發展向中高端水平邁進,指導陜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陜西經濟;中高端;低碳經濟;循環經濟
陜西作為我國的重要西部城市,其經濟發展一直是我國政府和各界人士關注的重點。從“十二五”時期開始,陜西經濟發展就呈現平穩增長的趨勢,發展內生動力不斷增強。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陜西時提出“五個扎實”要求,陜西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這“五個扎實”要求,以這“五個扎實”要求為行動綱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穩中有效、順應經濟潮流,審時度勢,提高經濟增長效率的政策戰略。2017年,全省的經濟逐漸回醒,呈現穩中向前、不斷向好的增長態勢。陜西在經濟發展方面一直保持穩步向前的平穩狀態,但在新經濟形勢影響和政府政策的帶動下,在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方面,陜西仍面臨著很多挑戰。要使陜西經濟發展水平不但從量的方面,更重要的是從質的方面達到全國中高端水平,指導陜西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揮優勢,彌補不足,走低碳和循環經濟的路子,增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是迫切需要研究的問題。
一、陜西經濟發展現狀
陜西經濟從2011年起,經濟運轉總體顯現出穩中有進的趨勢,經濟發展總量已躍居全國第十六名,位列全國中端區間。同時,在2012年,GDP年增長約13%,高于全國GDP增長率約五個百分點,在全國31個省份中排名第五。到2016年陜西省經濟運行逐步恢復為穩定增長,展現出良好勢頭。具體表現為:GDP增長較高,工業生產增速較快,財政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額穩定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倍增等。然而,黨的十八大提出“經濟建設”不單只強調經濟增長,也要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的各個方面。整體來講,陜西經濟要想邁進中高端水平,必須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優化產業結構、節約資源能源、減少污染排放,在這個基礎上,政府應引導企業要走一條經濟效益好、生態環境優的道路。如今,中國已步入“十三五”時期,我們依然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要重視經濟的轉型升級,要加快發展綠色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陜西省省的增長速度和資源消耗量的增長不成比例。陜西省主要以第二產業為主,其消耗資源度高,污染度也高,產出能耗較大。2016年,陜西統計年鑒數據表明,陜西省的GDP總量僅占全國GDP總量的2.8%,而石油消費量和原煤消費量卻占到全國消費總量的3%和18%。近年來,由于西部大開發的宏觀調控使陜西省的GDP上升迅速,但由此付出的代價就是人們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受了非常嚴重的破壞,存在大量難以解決的問題。比如,各種工業垃圾和生活垃圾日漸增多;廢氣的排放使空氣質量持續下降;污水的排放污染了多處水源等問題。作為資源型省份,煤油氣三種資源的輸出占據了陜西省工業產業的多數份額,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開采規范,使生態環境已經不堪重負。
綜上所述,陜西經濟雖然保持著良好態勢,但是要使經濟邁入中高端水平,就不能單單依靠經濟發展水平來衡量中高端經濟,就必須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經濟建設中,要重視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協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從質的方面來提高經濟增長,進行可持續發展。
二、陜西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面臨的問題
目前,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已成為國際潮流,越來越多的國家都意識到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重要性,我國也不例外。陜西低碳和循環經濟面臨的問題如下:
(一)陜西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很難改變
陜西有著豐富的煤炭、天然氣等資源,其能源資源消費主要是煤炭,第二產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雖然大量的煤炭資源潛在價值巨大,但是其能源消耗強度也較高,這會導致其產業結構重型化,這種資源消耗大、污染高的粗放型發展方式,阻礙了陜西經濟邁入中高端的進程。陜西這種以煤為主、粗放型的發展方式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是很難改變的,如果一味追求經濟利益而忽視環境問題,就會造成生態環境的嚴重惡化。因此,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在新時期,我們必須走一條節能減排、綠色低碳的道路。
(二)科學技術支持不足,資金支持力度不夠
陜西發展低碳和循環經濟的關鍵因素是科學技術的支持。陜西省缺乏自主研發機構是制約循環經濟發展的瓶頸之一。新產品難以研究開發,即使開發出來,也難以在生產工藝上不斷進步,過于陳舊的技術使得產品的設計理念和原料使用方面得不到改善,這使得低碳和循環經濟的推進舉步維艱。并且由于資金的限制,使得低碳和循環經濟的發展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對低碳和循環經濟的投入十分有限。
(三)政策法規不夠健全
完善的法律法規和強制性的政策措施是保證低碳和循環經濟發展的必要手段之一。自2003年我國建立了循環經濟制度之后,陜西省出臺發布了很多相關的法規政策,但是由于對這一制度的了解不全面,各種法規制度的補充規定更新的也比較緩慢,所以制定出的法規制度缺乏針對性和時效性,具體實施性不強。而且現有法律法規均針對事后處理,沒有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四)對低碳和循環經濟理念意識不高,社會參與范圍有待擴大
近幾年,隨著我國向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轉型越來越深入,節能減排任務越來越重,雖然國家和各部門都對低碳和循環經濟理念進行了大力的宣傳,但民族意識的培養并非易事。陜西是西北欠發達地區,全民接受教育程度不足,文化素質較低,環保意識薄弱,再加之對環保觀念的宣傳和引導不到位,成為發展陜西經濟的主觀阻礙。低碳和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技術和相關政策等的支持,同時也需要企業、個人和政府等從社會各個方面共同參與。
基于上述發展情況,對陜西低碳和循環經濟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后,有了對陜西低碳和循環經濟的整體認識,進而提出應對陜西低碳和循環經濟的對策建議。
三、陜西發展低碳和循環經濟的對策建議endprint
陜西發展低碳和循環經濟的思路大體是:將低碳和循環經濟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模式;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注重節能減排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用法律法規和政策制度去激勵和引領陜西經濟從低碳和循環的方面發展。
(一)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
在生態環境越來越遭到破壞的今天,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逐漸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性,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開始引領經濟發展。陜西經濟的發展應緊緊抓住這個機會,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與能源結構,保持經濟穩定增長。考慮到陜西是以煤炭資源為主要能源,短期內,其傳統粗放式的發展方式不會有大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排放成為陜西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介于此,陜西應加快優化產業結構,積極發展新能源,同時提高天然氣、太陽能等污染小的能源在能源消耗總量中的比重,以盡快解決目前所面臨的問題。
(二)加強科技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
當前,全球綠色經濟、低碳技術正在興起,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紛紛加強科技創新,大力發展高新技術,增強對節能環保新能源的開發,在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下加大對低碳和循環技術發展的投入,積極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綠色低碳道路。陜西省低碳技術和循環技術水平相對來說比較落后,應通過建立陜西低碳和循環經濟技術研究所,積極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加大技術研究,通過發展高新技術來進一步推動陜西低碳和循環經濟。陜西是西部能源相對豐富的省份,不能因為技術落后而拉低了整個經濟水平,一方面要逐步淘汰落后技術,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二是要引進高新技術,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重視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形成技術儲備;三是要進一步加強與發達國家有關先進技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技術進步。
(三)推進低碳和循環制度創新,完善政策法規體系
經濟發展方式的改變同時會引起相應的法律法規的改變,低碳和循環經濟的發展,需要法規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監管部門的嚴格監管,政府有關部門應根據陜西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制定合理的政策,健全法制。比如說,進一步完善低碳排放、鼓勵強化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制定與可再生能源相關的法律,對從事低碳生產的社會各方給予補貼等,鼓勵各種形式的經濟主體參與低碳和循環經濟的發展,建立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這為推動陜西低碳和循環經濟的大力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大力倡導綠色消費,提高公眾低碳和循環意識
大力發展綠色消費、綠色經營的理念,就要轉變傳統的消費模式和公眾的觀念,適當引導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形成文明、健康的消費方式和低碳的生活方式,使人們注重保護自然和生態環境。要加強低碳和循環經濟的宣傳,提高公眾對綠色發展的意識,使全民充分認識到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重要性,政府做好主導工作,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發動廣大群眾開展節能減排行動,倡導綠色的生活方式。陜西應加快對綠色低碳循環道路的探索和實踐,這對陜西構建兩型社會和推進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四、小結
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理念的指引下,陜西經濟要想邁入中高端水平,依然需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領會五大發展理念的內涵,在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制定正確的戰略和政策,以不懈的努力落實既定的部署。結合產業經濟的現狀,大力發展低碳和循環經濟,制定“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節能減排”的發展戰略,將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走出一條適合省情的低碳和循環發展之路。陜西省要抓住發展低碳和循環經濟的機遇,全面處理好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推動低碳產業發展和循環經濟建設,從整體上加快經濟增長,將陜西經濟發展推動至中高端經濟發展水平,實現陜西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薛小榮,王靜.陜西省發展低碳農業的路徑選擇 [J].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2012(11).
[2]李霏霽.陜西循環經濟與清潔發展機制 (CDM)[J].科技信息,2013(23).
[3]GrahamM. Turner,RobertHoffman,BertramC.McInnis.Energy shocks and emerging alternative energy technologie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12(05).
[4]趙夢,王蘇喜.陜西發展循環經濟的制約因素與對策分析[J].技術與創新管理,2012(06).
[5]李文.淺談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制約因素及對策[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10).
[6]梁娟.新常態下山東經濟綠色發展的策略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5(03).
[7]莊貴陽.低碳經濟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方向[J].世界環境,2008(02).
(作者單位:西安理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