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教學作文,是教學生學寫作文,著重培養學生“四種能力”和“四種習慣”,簡稱“兩個四”。學生光有能力還不行,還要行動,要讓學生經常做,喜歡做,堅持做,養成習慣。
關鍵詞: 大自然;生活;閱讀;課堂;作文教學;成功
時光似水,生命在流水中沉淀升華。不知不覺間,我已從教近二十九年了。我教學作文,教學生學寫作文,著重培養學生“四種能力”和“四種習慣”,簡稱“兩個四”。
首先說說我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四種能力”:
一、 在大自然中教學作文,培養學生觀察和感受的能力
大自然是一個神奇的世界。那運轉不息的日月星辰,那風景如畫的山川河流,那輪回榮枯的花草樹木,那性情萬千的花鳥蟲魚,那四季變化的風霜雪雨,那姿態迥異的地域風情,無不展示著大自然的魅力。這些都可以作為學生寫作的好素材。對農村孩子來說,他們身邊不是沒有這么美麗的大自然,只是他們不知道怎么把這些景物變成素材。因為他們大多缺少科學的觀察方法,觀察力弱,又不善于感受自然。自然是美好的,但缺少感受,雖面對美麗的大自然,學生大都無動于衷,或感到美,卻無法表達出來。此時需要給予引導,讓學生去看看大自然、聽聽大自然、感受大自然。
二、 在生活中教學作文,培養交流和實踐的能力
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社會生活是學生作文的源泉。社會生活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作文素材,還為學生交流信息,運用語言處理事情創造了豐富多彩的舞臺。如果我們留心,就會發現人們在交流信息和運用語言處理事情的過程中,都會不斷地思考、分析、綜合、想象、推理、判斷,會在腦袋里反復地組織和加工語言,以達到自己的說話目的。說話和作文有著共同的道理,許多著名的演說都是很好的文章。我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和課堂上,都要大膽說,有內容地說,有順序地說,享受說的快樂,展現說話的魅力。每天有一節語文課上課前5分鐘,我會找一個身邊的話題,讓學生盡情自說自話。這一招,我是跟魏書生老師學的。時間久了,我確實發現學生的說話水平和作文水平有著明顯的提高。
三、 在閱讀中教學作文,培養閱讀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閱讀優秀文章,積累好詞好句,我們不僅可以獲得間接經驗,還可以學習借鑒字法、詞法、句法、段法、篇法,更快地會作文,作好文。“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海。”量的積累才有可能產生質的提升。“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這告訴我們寫好文章必須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只有語言積累豐厚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泉、筆下生花。因此,我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本積累本,每天至少課外閱讀一篇400字以上的文章,掃清生字詞,讀三遍,嘗試概括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弄清寫作思路和段法,積累背誦生字生詞、好詞好句,甚至好段。每周積累背誦一首詩、一首詞、兩副對聯或兩條諺語,寫出主要意思。每逢周五,我讓班干部檢查。這方面,我做得不太好,沒能讓學生一直堅持,有事忙時就中斷了,閑時就讓學生做。但我覺得效果不錯。
四、 在課堂上教學作文,培養學生欣賞和評價作文的能力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優秀的文章,是學生學習作文的經典范例,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細細琢磨。因此,在教學這些課文時,我引導學生自學字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說說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理清寫作思路,弄清段間和段內的層次,欣賞課文好在哪里,積累好詞好句,也就是在教學作文。之后,我會創設情境,巧設機會,讓學生練筆,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為每一個同學的努力加油。在作文課上,我帶領學生自由說展示的作文的優點,一起比較各種寫法的不同效果,一起為學生的進步鼓掌。學生在一次次的欣賞和評價中,不斷地比較、改進,自然會提高作文水平。
(一) 留心觀察和感受成為一種習慣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是真實的生活是學生寫作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要豐富材料,激發靈感,就得豐富學生生活,并讓學生參與其中,把作文創作與學生的生活結合在一起。為了豐富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走出校園,去領略家鄉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建設成就。這樣學生既能親自體驗,又能獲取寫作材料,激發了學生的寫作靈感。春天,有時我會把學生帶到廣闊的田野,觀察遍野的油菜花、繽紛的桃花、青青的麥苗,回來之后再讓學生寫關于春天的文章,學生這時就覺得有內容可寫,就能把家鄉的美麗在作文中用文字展現出來。當這種觀察和感受成為習慣,學生會在日常的生活中發現題材,寫出真實而精彩的文章。
(二) 把積累素材和語言成為一種習慣
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這都是前人在讀寫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而指導學生在讀書時積累語言,積累素材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重要方法。通過吸收、積累、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語言的表達方法都在學生不知不覺中儲存起來。一旦需要,這些儲存就會蜂擁而至,學生可以很自然地隨手拈來,不費思索而順理成章,進而推陳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達得生動、完美。在閱讀中積累素材和語言的習慣是一條通向學好寫作的成功捷徑。
(三) 每日寫練筆,讓寫作成為一種習慣
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經常和反復的練習,寫作也一樣,訓練達不到一定強度或熟練程度,就很難看到效果。寫作也是一種創新,必須在反復實踐中體會、揣摩才能領悟出其中的規律。要養成勤動筆的習慣。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寫作能力是在不斷實踐中逐漸提高的。連大文豪魯迅先生說起自己的寫作體會,也是這樣強調的:“文章應該怎樣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并無心得或方法的。”因此,要培養學生勤于寫作的習慣。
(四) 讓學生的作文經驗交流成為一種習慣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寫作不應該是學生的一種負擔,而應該是一種樂趣,我想只有這樣的作文教學才是學生喜愛的作文教學,也才是有意義的作文教學。我想,堅持培養學生的這“四種能力”,幫助學生養成這“四種習慣”,會讓更多的學生走向學好寫作的成功之路。
參考文獻:
[1]劉爽.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J].2013年第23期.
[2]蔣穎.中國電化教育[J].1998,(7):30-31.
作者簡介:
江海連,安徽省潁上縣江店孜鎮愛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