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卯玥
摘 要: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是美國極具代表性的意識流作家,其代表作之一的《喧嘩與騷動》基于四個獨立的視角分別對不同視角下所看待的現實進行了描繪,使小說在主題、情節、主人公和語言這四方面都表現出一種不確定性,從側面的角度來看這也是一種后現代主義的創作手法。本文將從《喧嘩與騷動》中主題、情節、主人公和語言這四方面存在的不確定性進行分析,來對其創作的后現代主義手法進行充分的探討。
關鍵詞:《喧嘩與騷動》;不確定性;后現代主義;創作手法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3--01
一、引言
所謂后代主義是西方基于反傳統而出現的一種思潮,由于其在敘事上反傳統宏大敘事和邏輯推理,因此其并沒有固定的概念。福克納小說《喧嘩與騷動》基于四個主要人物獨立視角充分反映了不同視角下客觀現實存在的差異性,且小組在主題、情節、主人公和語言等方面都呈現出一種獨特的不確定性,而這與后現代主義所宣揚的思想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因此,對《喧嘩與騷動》中的后現代主義手法進行充分深入的探討對加深對小說內涵特征的理解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喧嘩與騷動》中的“后現代主義”手法
后現代主義作為一種藝術風格,興起于20世紀初期,其在敘事上反傳統宏大敘事和邏輯推理,主張敘事碎片化以及非理性化,而在理念上質疑傳統理性、統一性和客觀性等概念。從客觀角度而言,后現代主義由于反傳統理性主義,提倡非主流方式,所以加深了讀者對文章的印象與認識。在《喧嘩與騷動》中,福克納充分運用后現代主義手法,敘述相應的情節與事實,其具體如下:
1.主題不確定
相比較于其他傳統小說,福克納小說《喧嘩與騷動》并無明確的表達主旨,而是通過三個兒子的內心獨白以及女傭迪爾西的側面補充,對現實生活中的事情進行敘述,其內容涉及到歷史、政治、經濟、宗教和婚姻等諸多方面。不同的讀者解讀這些內容,獲取他們認為正確的思想,其優勢在于不僅為讀者們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間,同時又可以結合自身感受來推導眾多主題,譬如南方貴族體制的瓦解、種族主義、人性泯滅等。正是這樣不確定的思想主題,凸顯了后現代主義的強烈反叛,進而給予讀者們更多的發揮空間,并且留下深刻的印象。
2.情節不確定
傳統小說講究邏輯緊密、上下連貫,但福克納小說《喧嘩與騷動》卻有所不同,尤其在情節安排方面,作者將現在與過去進行混雜,完全遵從人物的意識發展來安排故事情節。所以,該小說中的情節并非按照時間順序,而且未合乎讀者的正常思維邏輯而展開的。就時間角度來說,其情節是不滿足邏輯要求的,存在某種情節不確定性。盡管這種不確定性不太符合時間順序,但卻符合小說人物的心理特征,從而使讀者可以透徹地對其內心活動進行分析。
3.主人公不確定
《喧嘩與騷動》基于四位人物視角的寫作方式使得讀者在實際的閱讀中并無法對小說的主人公進行明確。雖然從悲劇主人公的定義來看康普生家族的沒落與之相符合,但這個家族中沒有任何一個人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承認它,這顯然與悲劇主人公的形象并不符合。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康普生的三兒子班吉是主人公,因為小說的題目與其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且其在整部小說中是關鍵的見證者。還有部分學生認為康普生女兒凱蒂在小說中最具影響力因此是主人公。就小說本身來看,不難看出作者在寫作是給予了凱蒂非常大的關注,且小說中最為核心的情感也以凱蒂為重,可以說關于凱蒂的故事部分成為了其他故事之間銜接最為重要的紐帶。然而,對凱蒂的描述大多都是從小說中四個主要人物的視角進行間接描述并為通過直接對其故事進行闡述,這就給小說的主人公增添了一份不確定性。
4.語言不確定
以后現代主義為主要手法的小說,作者在創作時都十分重視小說語言的打造,因此在這一創作手法下,《喧嘩與騷動》又增添的一分語言的不確定,主要表現為小說的語言風格會隨著角色、情境等因素的變化而產生變化。比如小說中基于班吉視角對故事的描繪,作者所采用的語言就相對的較為精煉與簡單,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小說中地班吉的介紹表明了其是一個白癡,因此班吉無論是思維能力還是自身的表達能力都相對較弱。通過對小說中班吉視角下的故事進行統計也可發現,這部分的詞匯都非常的簡單,這同時也是對班吉這一人物特征最直接的表現。又比如小說中基于昆丁視角對故事的描繪,作者則采用了相對較為復雜的語言形式,這樣的語言運用方式將昆丁這一角色在小說中內心活動的復雜性以及其在傳統觀念的束縛表現得淋漓盡致。
三、結語
一篇文章自身價值的特顯往往取決于其獨創性,而威廉·福克納之所以能成為美國極具代表性的作家,正是因為其作品有著其獨特的風格藝術特征。對其代表作之一的《喧嘩與騷動》中主題、情節、主人公和語言所具備的不確定性進行分析不難看出其作品中對后現代主義創作手法的運用。此外,小說融合了四位主人公視角及現在與過去和將來等穿插表達的方式是小說本身并不具備任何的趨向性,而需要讀者對故事進行自行的結合來感受作品所要表達的內涵情感的方式也充分體現了小說所蘊含的后現代主義精神。
參考文獻:
[1]黎明,江智利.不確定性:《喧嘩與騷動》中的后現代主義特征[J].外國語文. 2011(06).
[2]劉靜,張向超.探究意識流小說《喧嘩與騷動》中的“寫實性”[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17(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