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這個和平的年代,人們總該記住點什么,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也是唯一值得被歌頌與原諒的。隨著時代發展,女性的生命價值受到來自各方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通過分析《明珠記》與《羅密歐與茱麗葉》兩部劇本中同時期相似愛情的異同,對比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追問女性的自我生命價值。
關鍵詞:心學;文藝復興;思想禁錮;女性;愛情
作者簡介:伊晨(1993-),女,漢族,山東濟南人,山東藝術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戲劇史。
[中圖分類號]:J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3--02
《明珠記》是明代中葉時期,陸采所撰戲曲劇本。寫王仙客與無雙彼此相愛,劉震因為王仙客是自己侄子,始終不允。后來劉震總算答應了二人的婚約,無雙贈予王仙客一件信物——明珠一顆。后來劉震一家落難,二人由此分離,經書童塞鴻與義士古押衙救助,無雙服用仙草,假死后脫逃,二人終于得以團圓。
《羅密歐與茱麗葉》是英國16世紀文藝復興時期莎士比亞所著。羅密歐與茱麗葉在一次宴會中一見鐘情,由于他們之間有著家族仇恨,他們的婚禮只能秘密舉行。然而羅密歐不得不替好友報仇,茱麗葉為挽留二人的愛情,服下假死藥,卻因消息錯傳導致了羅密歐的自盡,以及茱麗葉醒來后的殉情。
一、情不知所起 一往而深
《明珠記》與《羅密歐與茱麗葉》所講述的算是同一時期情節極其相似的愛情故事。
回憶往昔,明代中葉正是心學盛行的時期,在長期思想禁錮的時代背景下,文人階層受到長期的思想壓制,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極力推行以“程朱理學”為主要內容的思想統治,“存天理、滅人欲”,成為束縛人們手腳的教條,使得人文發展十分局限。但在心學興起后,激發了一大批文人階層的崛起。“心學”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肯定人性,放縱個性,抒發黑暗社會的荒謬和對理想政治的痛苦追求,力圖批判社會,挽救人心。眾多作品紛紛涌現,出現了創作熱潮,文人們紛紛通過創作抒發內心情感,反對封建統治的壓制,涌現了一大批以講述青年男女戀愛故事為主要內容的優秀作品,如“臨川四夢”等。而《明珠記》就是眾多作品的其中之一。它通過講述王仙客和無雙的戀愛故事,以表達作者對當時封建社會的不滿,通過創作反對當時的封建統治,表達作者內在的情感欲求,在情與理的激烈沖突中,想要得到一個自由光明的未來。
《明珠記》中劉震反對王仙客和無雙的愛情是因為劉震考慮到“嫡親中表,怎得百年之好”,因此封建的倫理道德成為了二人愛情中最大的阻礙,雖然在當今社會中,具有血緣關系的人也無法在一起,是因為在科學的角度上講,近親結婚會對后代的造成不良的后果。但在當時科學不夠發達的明代,王仙客和無雙的愛情卻是僅受封建觀念的阻礙的。但是二人仍然堅持對愛得追求,對彼此念念不忘,勇敢堅守自我。
而《羅密歐與茱麗葉》創作于16世紀的英國,正是文藝復興時期,在莎士比亞生活的“伊麗莎白時代”,英國的資本主義進入全面發展階段,出現了新興的資產階級。封建教會統治鼓吹神權、神性,貶低人性,以“禁欲主義”的方式束縛著人性,長此以往,人們普遍缺少追求精神獨立的意識?!叭宋闹髁x”便是要打破教會這種神學至上的世界觀,提倡以人為本,肯定人的價值,解放個性,自由平等。就在這一時期,人文主義的影響使得人們重新發現了希臘羅馬的古代經典,并且接受了從意大利和法國傳來的新詩歌,經過加工整理,賦予了戲劇一條嶄新的血脈。文藝復興帶動了大量文學作品的興起,而莎士比亞這個天才戲劇家和詩人的出現,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最高成就,并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促進了歐洲文學的發展。在《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愛情受到阻礙是因為家族仇恨,使得二人雖然愛得深切,卻依然得不到祝福和支持,使得二人必定要放棄對彼此的愛戀,但二人也是堅守真愛至上,愿意放棄家族仇恨,想要化解這份仇恨。
陸采和莎士比亞的文學創作處于極其相似的背景之中,都是他們面對社會歷史和現狀進行深刻思考和體驗后,得出的文學創作。他們反映了現實生活的本質,對社會不合理的制度與現象進行控訴,同時又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理想和時代的呼聲。我記得余秋雨曾經說過:“舞臺,越來越成為文藝復興的一個見證,成為人文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輸出口……終于歸并于新的民族戲劇”,又有人說過:“一個時期的民族精神以及民族熱情,以及整個時代的精神,只有通過戲劇這唯一的渠道得到最充分的表現”。
二、絕代有佳人 俏麗掩今古
當兩段愛情面臨絕境之時,無雙和茱麗葉都選擇了“服毒自盡”。無雙服下了道士給自己的仙草,茱麗葉吃了現實中的“毒藥”,兩人明知道服毒之后或許會有危險,或許因此而亡,但卻為了愛情愿意孤注一擲,愿意為了真愛賭一場,她們是勇敢的。生命固然重要,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珍愛生命,但她們面對真愛做出的犧牲,值得欽佩,或許沒有這份“舍”,也不會有那份“得”,福禍相依。假如王仙客沒有如約前來相會,那他們也不會有美滿的結局;假如茱麗葉沒有隨羅密歐而去,也不會化解家族仇恨,反而有可能會造成更加深厚的矛盾。所以他們都是幸運的,幸運地遇到了堅守真愛的彼此,他們也是固執的,明知道未來充滿阻礙,依然堅持走在一起,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敬佩的。坐觀當今的愛情,也會有許許多多的愛情會受到各種各樣的阻礙,門當戶對等等也依然是評判愛情合適與否的準則。在電影《泰坦尼克號》中,杰克和露絲的愛情也是存在著巨大矛盾的,杰克只是一個平民,而露絲卻是高高在上的貴族。他們受著嚴格的等級制度的限制,貴族與平民是不可往來的,而他們卻不小心相愛了,結局可想而知。湯顯祖在昆劇《牡丹亭》中,也抒發了自身對于黑暗社會的荒謬感受和對理想政治的痛苦追求,力圖批判現實,挽救人心,雖然在封建統治下,高度集權制度壓得大家都喘不過氣,湯顯祖本人也因仕途受挫,郁郁不得志,但他依然對未來有著美好的憧憬,他超現實的寫作也使得《牡丹亭》構建了一個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而杜麗娘的暮色還魂,也狠狠痛擊了當時的封建勢力。endprint
無雙、茱麗葉、露絲和杜麗娘的性格中都存在著叛逆思想,她們不屑等級觀念,不屑門檻高低,不屑一切束縛自我的東西,她們心中都住著一個沉睡的魔鬼,終于在遇到另一個魔鬼的時刻,蘇醒并且爆發。她們都是壓抑的,在種種嚴苛制度的束縛下,無雙只能每天在閨房中踱步,像普通的大家閨秀一樣繡繡花,賞賞窗外的美景。茱麗葉和露絲也是,每天三點一線的生活讓人落寞,喝著最高檔的咖啡,過著最奢華的生活,用著最精致的物質,可她們并不是真正的快樂,這并不是她們的本我,只是一個虛有其表的皮囊。所以當她們遇到一個人可以帶自己抽離這種百無聊賴的境遇時,她們便不再軟弱,她們像瞬間充滿能量的斗士,她們想要自由,她們想要證明,愛情是沒有對錯的,她們想要的就是主宰自己的命運,所以她們瘋了,她們想要拼死一搏。
所以無雙和茱麗葉都選擇了“服毒自盡”,雖然只是暫時的假死,但畢竟這是一件十分冒險的事,誰也不知道服毒過后會不會真正的醒來。我想無雙和茱麗葉并不是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她們也怕死,只不過比起死亡,她們更怕如傀儡一般的活著。當然她們依然幸運的醒來了,但醒來后也有不一樣的結局。無雙醒來后,與王仙客相會,得到了大團圓的結局,并得到了家人的祝福。而茱麗葉醒來后,看到的卻是羅密歐永遠沉睡的軀體,茱麗葉也隨之而去,兩人的行為最終化解了彼此家族的仇恨,二人如此堅決的愛情,也是另一種幸福。面對兩個女人服毒行為的得與失,我認為《明珠記》與《羅密歐與茱麗葉》相較而言,都是悲劇,卻也都是喜劇。
王仙客和無雙最終走在一起,也得到了劉震的支持,彷佛得到了大團圓的結局,可在另一方面來講,封建制度依然在繼續,并沒有徹底的沖破束縛,所以沒有獲得最終的勝利。而《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羅密歐和茱麗葉為了追求真愛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這個結局是讓人敬佩卻又不寒而栗,但在另一方面來講,羅密歐與茱麗葉雖然死去,但換來的是兩個家族的解放,兩個家族之間的仇恨就在那一瞬間瓦解,我覺得羅密歐與茱麗葉的殉情獲得了最高的勝利。他們不但得到了兩個家族的祝福,還在無形中使兩個家族得到了解放。
三、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在《明珠記》和《羅密歐與茱麗葉》中的兩個女人,在面對真愛的時候,都曾為了愛放棄過自己的生命,那么女性自我生命的價值究竟體現在哪里呢?
從古至今,作為女性,仿佛一直縈繞在耳邊的都是三從四德,相夫教子,這不僅是整個社會對于女性的要求,也是男性對于女性的價值期待。女性不管怎樣反抗或者排斥,到最后難免會成為這樣一種價值的存在,一定會遇到一個甘愿為之收其鋒芒的人,共度一生?;叵搿睹髦橛洝?,王仙客和無雙再相愛,王仙客也在迎娶無雙之前,娶了無雙的婢女為妾;羅密歐與茱麗葉愛得深沉,可在遇到茱麗葉之前,羅密歐深愛的卻是別人;《泰坦尼克號》中,杰克和露絲最終陰陽相隔,露絲雖然活了下來,雖然心中一直保留著杰克的位置,可她還是嫁人為妻。在愛情中,到底女性該怎樣找到自我的生命價值?我想必定是要遭受失望、失落、失意之后,當然也是因人而異的。我認為女性在愛情中,應該做水,記得劉曉慶曾在某訪談節目中說過:“我就是水一樣的女人,當他輝煌之時,我便退去;當他失意之時,我便涌來”,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女人的獨白,在愛情中,甘愿做那個默默付出,不爭榮辱的角色。
中國古代小說戲曲大多以大團圓結局,洋溢著古典的樂觀精神;而古希臘以來推崇悲劇的文化傳統,溶匯了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想,則給莎士比亞悲劇涂上了現實主義色調?!睹髦橛洝繁取读_密歐與茱麗葉》早出八十多年,兩者鮮明地表現出中世紀精神和近代精神的區別。(摘自《明清傳奇史》)《明珠記》中沒有特別激烈的沖突,只是劉震對于無雙和王仙客愛情的不認可,以及當時社會對二人造成的阻礙。而《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則存在著十分明顯的沖突,其中包含著打斗的場面,所以我覺得與《明珠記》不同之處還有一點,便是《羅密歐與茱麗葉》中存在更加明顯激烈的矛盾沖突。試想為何那么久遠的藝術作品,在當今社會依然頗受讀者的喜愛?我想是因為它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依然擁有足夠的魅力引起讀者的共鳴,撩起人們心中對愛的向往與追求,不僅僅因為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還因為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需要這樣一份精神去鼓勵我們追求真我,從而實現自我的生命價值。
相似的愛情卻也有著決然不同的結局,在愛的路上我們走走停停,但無論怎樣,都希望我們在愛的路上不虛此行。用村上春樹的話來講:“如若相愛,便攜手到老。如若錯過,便護你周全”。不管作為女性應該如何尋找自我的生命價值,我認為都應該首先遵從自己的內心,再問問自己的笑與淚,愿我們都能被這個世界溫柔對待。
參考文獻:
[1]周憲.美學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2]心學[DB/OL].百度知道.
[3]文藝復興[DB/OL].百度百科.
[4]余秋雨.世界戲劇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3.
[5]周寧.西方戲劇理論史[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