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講授型課堂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活動情境,進行角色扮演的活動教學模式;通過網絡環境開展小組討論式協作教學模式三個方面闡述了信息技術環境下職業院校德育課程可以采取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職業院校;德育課;教學模式
一、 引言
德育課是職業院校德育工作得以開展和實施的主陣地和主渠道,是所有專業學生都必修的文化基礎課,其目的是要強化與改進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其思想覺悟的提高,職業道德素質的提升,進而實現綜合能力的提高以及全面發展。然而,就德育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教學方法單一,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習效果低下較為普遍,使得德育課程的實效性低下,成了大多數德育教師“頭痛”的事情。而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職業院校德育課教學帶來了新的機遇和契機,將德育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能夠為德育課程改革起到重要的支撐與引領作用。因此,作為德育課教師來說,應該在信息技術的環境下,重視德育課程教學改革,創新教學模式,從而使德育課程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增長學生的知識和視野,激發創造力與潛能。
二、 以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一直以來,職業院校德育課堂采取的多數都是講授型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講、學生聽,形式單一,教師最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就是通過課堂講解、板書以及簡單的電教媒體,學生被動吸收,效果十分的不好。而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多媒體技術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基于多媒體技術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教師的歡迎。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微課,錄制一些較短的視頻,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實現德育課程教學的翻轉課堂模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使德育課的理論課程體系實現了向教學實踐體系的轉化,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使得理論的魅力得以展示,也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德育課程的興趣,讓學生面對較為枯燥抽象的理論時不再感到厭煩,進而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例如,在講授職業生涯規劃這門課程中的某些知識點時,教師就可以把要講的知識點制作成微視頻,提前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預習所要講解的內容,同時帶著問題聽課,這樣能夠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熱情,引導學生思考,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和學習效果。
三、 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活動情境,進行角色扮演的活動教學模式
就學生而言,其道德品質構建的過程實際上使其思想、政治以及道德認識、道德情感與道德行為不斷提升的過程,是知、情、意、行幾個方面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結果。在此過程當中,需要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德育活動中來,成為德育活動的追,進而在此過程中對社會有一個積極主動的認識,不斷地將道德規范等內外成道德情感,外顯為道德行為,從而構建良好的道德體系。而作為職業院校的德育課程來說,其終極的目的就要實現這育人的教育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的提升道德水平。然而,就過去的職業院校德育課的教學模式來看,最大的問題就是對學生在德育活動當中的作用進行了忽視,對其所具有的獨特性、差異性以及發展的潛力等方面忽視,在德育教學的方法、途徑以及內容選取上都未能對學生的身心特點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進行充分的考慮,同時對于社會發展以及時代特點也沒有及時的關注。大多數時候,在德育課堂上,教師是教學的中心,學生則成了課堂教學當中的“聽眾”或是“觀眾”。教學的過程成了教師備課的中心任務,學生在課堂上扮演著觀眾和聽眾的角色。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僅僅是被動的機械的進行表演,使得教學的效果和實際的現實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而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利用,基于生活實際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在所創設的情境下進行角色扮演,重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對其積極性、創造性以及自覺性等進行啟發與挖掘,基于學生的情感、意志以及興趣和理想需要,給學生創設道德實踐和獨立思考的機會,進而使其在實踐當中強化道德認知、提升道德發展水平。
四、 通過網絡環境開展小組討論式協作教學模式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互聯網在我們生活當中的方方面面都得到了極大的普及,在教育教學領域同樣可以通過網絡環境實施教學。在職業院校德育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網絡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基于網絡資源實施分組教學,在這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論壇、泛雅課程、超星學習通或是其他網絡互動平臺讓各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完成網上作業等。基于網絡環境開展小組討論式教學模式是將建構主義理論作為實施的基礎,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共的體驗式學習,重視對學生思維以及探究能力的培養,將問題提出——利用網絡資源進行體驗驗證——概括結論——鞏固總結提高作為基本的教學步驟,給學生創設充足的網絡資源,營造較為寬松的教學環境,進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以充分發揮。由于網絡資源具有內容更新較快、信息容量較大等特點,能夠讓學生結合學習的目標對自己需要的信息進行自主篩選,從而使其視野得以拓寬。 同時,通過對信息技術進行充分利用,讓不同小組對分工非常的明確,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教學的參與度,并防止自控能力差的學生在網絡中迷失自我,讓沉悶的德育課堂變成和諧的寬松的有聲課堂,進而極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提高學習效果。
五、 結語
隨著社會的進步,信息技術的發展,給職業院校的德育課程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也為德育教學模式創新增添了新的活力。作為德育教師來說,應該基于信息技術的大環境,對各種信息技術進行充分利用,做到德育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創新教學模式,從而極大的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學習的熱情,進而提升德育課程教學教學的提升,增強教學的實效性,促進學生道德水平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南永新.信息技術與中職學校德育課程整合實踐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4.
[2]胡秀平.信息技術與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程整合研究[D].河北大學,2012.
[3]武立棟,鈕小靜,徐君姬.信息技術環境下高職院校法律課程教學模式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6,(9上).
作者簡介:曾麗,江蘇省南京商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