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不僅改革了教材的內容,也對教材的知識結構進行了改革。這就需要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通過創新和思考,找到更適合學生能力提高的方法。從事教育工作的人一定要有知識,但是有知識的人不一定能夠做好教育工作。隨著新課改的逐漸發展和推行,盲目追求學生成績的單一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主題。單一的教學模式逐漸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新課改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提倡學生通過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獲取知識。
關鍵詞:高中物理;新課程教學;創新
一、 引言
教育界正在悄無聲息地進行一場規模空前的大變革,“新教材如何教,學生如何學”一石激起千層浪,在教育界、媒體界、社會各界引起了激烈爭論;在新課改大環境下,教師們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采取新方法對物理進行教學授課;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形成一套科學化的探究方法,有利于學生自主地探究知識,成為人格健康、知識豐富、有良好修養和個性的人。教師要不斷提高教學水品,對于各式各樣的學生,要推陳出新,努力探究新方法。
二、 新課程教學研究的理論基礎
1. 建構主義理論
在相同的情境下,不同的學生會在不同的角度對知識進行獲取。每個學生已有的知識不同,過往的經驗不同,人生閱歷不同,家庭教育方式不同,以往知識的積累不同,學習效果就不同。每個學生會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對新知識進行構建,從而形成自己新的知識。
2. 人本主義理論
學生的學習只有通過學生自己努力,學習成績才有可能提高。學習是一個艱難探索的過程,只有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才能精益求精。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分為有意義的學習和沒有意義的學習;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是學習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成長,并且學生能夠收獲成功的快感。無意義的學習過程是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無關,不能幫助學生的成長,不能實現學生自身價值。高中物理的學習不光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高分,還要使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善于探索、謹慎嚴謹的好習慣。學生要學會探知未知領域,不斷迸發出思想的火花,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3. 實用主義的教育理論
教育來源于生活,物理是一門理論水平相當高的學科,與現實生活有著不可分割、千絲萬縷的聯系。知識就是在社會生活中不斷的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教育來源于生活,教育也服務于生活。在物理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善于聯系生活實際,必須注重實踐,應當以生活為藍本,以生活中的場景為載體,培養學生專業的實踐能力。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不能離開了社會實踐而談教育。
三、 新課程教學方法的創新和思考
1. 新課改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老師為了向學生傳授知識、幫助學生解決困難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學生和老師溝通的橋梁。學生通過老師的講解,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不斷地對知識結構進行構建和擴充。在設計教學時,老師應該以學生為主。新課程改革改變了以往知識點偏難、內容復雜、教學模式陳舊的現狀,加強了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社會現狀、科技發展的緊密聯系。
2. 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
培養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發現物理的原理,根據所學的物理知識能夠解決社會中遇到的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探索知識的習慣。一般來講,授課語言要淺顯易懂,課堂氣氛要風趣幽默。逐步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啟發學生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通過展示大自然的神奇之處,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如《加速度》在高中物理學中是重要內容,其表達式為:a =Δv/Δt=(vt-v0)/t(vt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計算走路、騎車甚至是揮手的加速度,將生活元素與物理相結合,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還可以借助圖表、數據、模擬實驗、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手段。
3. 注意養成學生自主動手能力
教師不可能把所有的物理知識都告訴學生,但可以讓學生了解科學發展的過程。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多簡單的小實驗,不但成本低廉,而且操作簡單。通過小實驗的引入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誘發學生對知識探索的興趣。古語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然后明白科學的原理比老師一味的講解效果要好得多,所以,要根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4. 不斷更新教學理念,不斷探索和創新教學方法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老師自身就要有創造力,才能進行創造性的教學。要想創新,必須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只有在博覽群書的基礎上,進行實踐,才能有所創新。通過實驗情景和實驗研究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通過教學方式方法的創新,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思考、操作能力。如“蘋果落地的思考”,教師可提出如下問題:①“蘋果”一詞你會聯想到哪些故事;②為什么小鳥從樹上落下來往天上飛,蘋果落地往地上跑?③如果蘋果樹的高度穿過了大氣層,蘋果是否也會下落?月亮有可能落到地球上嗎?如果小明扔出去的蘋果比火箭快,蘋果還會不會落在地面上?
5. 樹立學生正確的成敗觀
“失敗是成功之母”,在探索創新的過程,失敗在所難免。當學生面臨困惑時,老師要通過多種方式方法鼓勵學生,振作精神,渡過難關,讓學生逐步養成不急不躁的好習慣。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堅強意志、良好的科學態度、勇于探索的精神給予表揚,鼓勵每一個學生全面均衡的發展。老師要經常通過學生的反饋、同伴的互助、專家的指導等形式,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改進自己的教學,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 結束語
通過創新和思考高中新課程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在高中學習階段學有所長,學有所用,增強高中學習的趣味性,在實踐中提高自身觀察能力、思考能力、想象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運用創新思維,轉換教育思路,讓學生在創新中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在成長中激發創造力,不斷提高創新意識。
參考文獻:
[1]張艷君.新課程下高中物理習題課教學方法的現狀及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11.
[2]楊邦造.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物理有效性教學的思考[J].今日科苑,2008,10:231-232.
作者簡介:吉如何,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后旗蒙古族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