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為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國家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成為推進農村治理現代化,實現善治的新路子。本文試圖從鄉村治理中存在的問題,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意義等方面探析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可行性。
關鍵詞:新鄉賢;鄉村治理;鄉賢文化
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改革中,各級政府積極探索地方治理新模式,鄉賢參與鄉村治理成為一大亮點。
一、 新鄉賢與鄉村治理
現代社會“鄉賢”被注入更多元素,泛指在各行各業里面取得成就,以自己的所長參與到新農村建設當中去的精英,他們可以是黨政機關干部、企業管理人員、專家學者、企業家等等。20世紀90年代徐勇教授將“治理”一詞引入鄉村社會的研究領域后,對鄉村治理的研究逐漸增多,鄉村治理指的是治理主體通過一定的方式和途徑,把鄉村事務管理好,治理主要涉及三方面內容:誰來治理,用什么方式治理,治理效果如何。
二、 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國家推行村民自治之后,鄉村治理的主體主要包括鎮級政府和村民自治組織,在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過程中,更多的鄉村開始嘗試多元化治理。
(一) 當前鄉村治理存在的問題
1. 鄉村社會失序
傳統的鄉村社會是熟人社會,盡管物質不豐富,但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是生活有序的社會。如今隨著人口流動,這種良風美俗的場景已經不復存在,費孝通先生對于人口流動造成鄉村社會失序做了如下的描述“在變遷中,習慣是適應的阻礙,經驗等于頑固和落伍……尊卑不在年齡上,長幼成為沒有意義的比較,見面也不再問貴庚了——這種社會離鄉土性也遠了。”
2. 農村發展空心化,優秀治理人才缺失
鄉村發展的空心化是指支撐鄉村可持續發展和文明轉型的資金、技術、人才和需求等資源大量流失,鄉村治理可利用的手段嚴重匱乏,從而陷入鄉村發展的困境。筆者曾經走訪過本地一些農村,發現經濟發展較快的農村村委會上班時間人還多些,而一些落后的農村村委會基本大門緊鎖,甚至出現村書記也外出務工的現象。
(二) 新鄉賢參與鄉村治理的可行性分析
1. 歷史傳承
鄉賢參與鄉村治理在傳統社會一度盛行,鄰里之間產生糾紛矛盾時,村民更傾向于請村里德高望重的鄉紳出面調解,因為這些人聲望高,也熱心于鄉村的公共事務,贏得村民們的尊重與信任。如今的鄉村社會治理中也迎來了一批熱心反哺家鄉的“新鄉賢”,這是一種歷史傳承,能為傳統單一的治理模式注入新鮮血液,如能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將優秀的傳統理念融入現代化的治理模式,將是鄉村社會的一大福音。
2. 國家政策支持
近些年來,國家在農村方面出臺相關傾斜政策,地方省市為了吸引鄉賢回鄉也出臺很多優惠措施,包括用地優惠、專項資金扶持等,成為鄉賢回鄉的推動力。有的地方如浙江等地推行“新鄉賢”和“鄉賢文化”參與新農村建設,廣東省潮州市成立各村“鄉賢咨詢委員會”等組織,為鄉賢返鄉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3. 新鄉賢在鄉村治理中的獨特優勢
農村要加快發展速度,必須把現代化知識引入農村各項事務中,而新鄉賢能承擔起這個媒介作用,他們早年離開家鄉到外面打拼,見證了城市的發展,也積累發展的經驗教訓。在家鄉情結的牽引下,部分外流的鄉村精英開始反哺家鄉,通過各種途徑扶持家鄉的發展。而在村民自治的影響下,農村的開放程度越來越高,鄉村精英能很快融入到本地的經濟文化社會發展中,更對治理公共事務有著空前的熱情。
4. 新鄉賢參與治理有利于形成多元化治理模式
新鄉賢回到家鄉參與治理能夠為鄉村政治輸入新鮮血液,能夠補充村民的話語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成為溝通政府和村民之間的橋梁。當兩者之間矛盾沖突時,在兩者之間起到緩沖的作用,一方面鄉賢能成為村民權益的維護者,另一方面他們也能成為村級治理的參與者。
三、 發揮新鄉賢作用,完善鄉村治理
當前很多省市開始重視新鄉賢回鄉參與鄉村治理,但要讓新鄉賢真正參與到鄉村治理中,還需要從幾個方面加以改善。
1. 政策引導
很多省市已經對鄉賢回鄉參與治理出臺相關措施,例如2015年10月,廣東省潮州市率先在本省創建村級“鄉賢咨詢委員會”,這是農村基層社會治理實踐探索中的一次創新,在該市市委市政府的積極引導下,2016年短短三個月時間,就已經建立覆蓋全市1015個村居的咨詢委員會并開始運作,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應。
2. 完善鄉賢參與治理相關制度
“經濟能人開始積極參與鄉政,在加快鄉村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同時,由于缺乏對于能人經濟有效制約,加之他們在鄉村治理中具有權威強大、權力集中,權威治理等特點,所以提出能人治理有必要向依法治理轉變。”“無規矩則不成方圓”,為避免在處理鄉村事務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言堂”,權力腐敗等人治現象,有必要出臺由國家強制力保障的法律法規,把鄉賢治理的權力納入法律法規的約束范圍。
3. 提升新鄉賢參與治理的社會責任感
新鄉賢的社會責任就是利用自身掌握的優勢資源,管理好鄉村事務,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服務,為鄉民謀取更多的公共利益。因此新鄉賢必須提高自身的管理服務水平,面對農村復雜多變的具體情況,作出科學的分析和判斷,找到妥善解決問題的方法。要注重引導農民走上現代化路子,國家推行村民自治,給予鄉村更多的自主權,目的就是希望激起村民參政的熱情,因此,鄉賢在參與鄉村治理過程中要借助自身優勢,為村民樹立榜樣,灌輸農民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和觀念,提高村民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費孝通.《鄉土中國》.南京:江南文藝出版社,2007:69.
[2]徐勇.《鄉村治理與中國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3]徐勇.《由能人到法治:中國農村基層治理模式轉變——以若干個案為例兼析能人政治現象》[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6(04).
作者簡介:吳柳瑩,廣東省潮州市中共潮州市委黨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