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俄語是屈折語的論述,以及對部分古俄語發(fā)展概況的描述,大膽預測俄語屈折語變化將會簡化,這也符合語言的經濟性原則發(fā)展規(guī)律。本論文通過對作為屈折語的古英語的簡化發(fā)展的描繪和概括,和對當前俄語中存在的語法現象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分別從書面語和口語兩大方面進行分析(其中書面語部分:從直接補語第四格使用范圍的擴大這一側面,來探討現代俄語的屈折變化的簡化趨勢和從構詞法的角度去看俄語屈折變化簡化的趨勢。口語方面:從第一格的擴展使用和口語中詞匯層面中的經濟現象看俄語屈折變化的簡化),做出了大膽的預測,俄語將從屈折語(綜合語的一種)向分析語過渡。
關鍵詞:俄語;屈折語;屈折變化;簡化發(fā)展;分析語
作者簡介:李盼盼,遼寧大學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H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3--01
在古俄語名詞中結尾變化可分為а型,о型,短у型,短и型,輔音型等五種變格類型。在每種變格類型中又存在著單數,復數,雙數三類變法。在雙數中又包含三個格,單數和復數中又各包含著七個格。與現在相比多了一個呼格,而在現代俄語中取消了這個格,也就是說呼格改用第一格。大約是從十一世紀開始有了這種簡化趨勢,到目前的狀況是:在“性”方面可以劃分出三種變格類型,(也可以說是有第一,第二兩種變格法),而且在每種變格法中只包含單數和復數,雙數消失了,同時在單復數中又都只包含了六個格,并且六個格的變化也越來越趨向于統(tǒng)一,簡化。比如陽性名詞的第二格(相當于屬格),在十九世紀,用—у為規(guī)范的詞來表示數量或者否定,其他場合用-а (-я),而在當代俄語中全都趨向使用-а(-я)。格拉烏吉納(Л.Г. раудина)統(tǒng)計過1018個例子,其中有256個用-у,有762個用-а(-я)的,兩者的比例是1:3。只有在指小、表愛和固定詞組等狹小的世襲領地才會使用-y形式。如немного чайку(幾只鷗鳥),вязать сахру(取了點糖),Hи духу ни слуху(無聲無息)等。不久前用-ой,-eй和-ою(ею),這兩種形式都可以表示工具格(第五格),現在統(tǒng)一于都使用-ой,-eй;-ою(-eю)被逐漸淘汰了。俄羅斯的權威語法學家波鐵布尼亞(А.А.Потебня),很早之前就說明,表示行為方式方法的第五格有變成獨立副詞,脫離變格體系的趨向。如:аванс(預支),авансом(提前)是其第五格也是一個獨立副詞。在十九世紀上半葉,即普希金和萊蒙托夫時代,用第五格的-ом、-ем等形態(tài)來表達五格的一種意義,而現在卻用前置詞на及前置格來表示。比如在萊蒙托夫的小說《塔曼城》中說“слепой говорил со мной молороссийским наречием,а теперь избяснялся чисто по -русски.”(瞎子曾跟我說小俄羅斯方言,可是,現在卻說起純粹的俄語來了),那時говорить 之后是慣用第五格形態(tài)наречием,而現在可以不用第五格形態(tài)進行表示,如“говорить на украинском языке(說烏克蘭語), “говорить на английском языке (說英語)。
更引起人們注意的是,在地理名詞中以-во,-но, -oe結尾的地名,從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開始,尤其是六十年代中后期,趨向于不變格。如В.Пушкино(在普希金諾市),如果把о變成e,就可能產生歧義—也可能是“在普希金市”。為了避免在軍事情報中產生這樣的誤解,也為了在日常口語中更加準確簡單的表達,諸如“жить в Бородино”,“сражаться под чадаево”,“доехать до благое”。在其他名詞中也存在著不變格的趨勢[1],比如不變格的形容詞(即分析型形容詞),在近二十多年的時間里來也逐漸多起來,如“электрик”(藍色的),“хинди”(印地語的)。
注釋:
[1]Л.П.Якубинский,《рзвитие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после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ы》26到27頁 1967年。
參考文獻:
[1]Л.П.Якубинский:история древне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1953года, P 22--23。
[2]Земская .Е.А.:Русская разговорная речь, лингвистический анализ и проблема обучения М.русский язык,1979年,P46—75。
[3]Земская .Е.А:.Русскаяразговорнаяречь, фонетика.морфология, л-ексика, жест.наука.М.19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