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數據的數量持續增加,質量也在不斷提高,人們開始注重數據在生產生活中的影響。其實,“大數據”已經在生物學、生態學、物理學和金融、軍事等方面發展多時,只是因為近期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群眾對信息技術的注視程度開始提升,大數據才走進了人們的生活。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審計信息化
隨著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的興起,我們可以同時對大量數據進行查詢、分析、處理。近年來,互聯網的發展,實現了從網格到云計算的進步,從結構化數據,到音頻視頻、文字、圖像等半結構化及非結構化數據的涌現,數據規模和種類以非常快的速度在增長,標志著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積極探索大數據時代審計信息化的方式方法,來應對海量信息傳輸給審計帶來的挑戰,已經是擺在審計人員面前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目前大數據審計面臨的困境
第一,在人員培養上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審計干部的審計信息化素質與信息化發展水平不匹配,信息化人才的匱乏,特別是大數據分析專家的稀少,成為大數據背景下影響審計信息化發展的原因之一。基層的審計機關信息化是審計信息化的基石,基層機關開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審計信息化能否順利推進,基礎機關信息化的質量影響著大數據下的信息處理水平,人的素質是推進過程的核心。審計信息化建設要求審計人員要有復合型的知識構造,要精通審計知識、財會知識,還要掌握數據倉庫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知識,要有數據挖掘經驗。數據倉庫的建設涉及數據分析、收集、展現、處理、存儲等計算機領域,有別于傳統的計量、統計方法,涉及到回歸分析、判別分析、貝葉斯分析、聚類分析等方面,對這些技術的掌握人員,要求要有一定的時間和基礎。
第二,部分審計機關信息化建設的經費不足。一是地方經費很難保證。審計機關所必需的經費是由人民政府給予保證,列入財政預算。然而,一些縣級審計機關,地方財政困難,財政預算經費難以確保審計工作的開展。這種情況下,審計人員的待遇、設備的更新、現場審計的各項費用的需求,僅依靠財政經費不能得到滿足。二是支持力度不夠。上級領導和上級機關要全力支持審計機關業務。由于經費的問題,一些審計機關的基礎建設存在著很大的困難。
第三,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安全性不夠。大數據時代存在“第三只眼”,亞馬遜監視人民的購物習慣,谷歌監視人民的網頁瀏覽,微博什么都知道,揭示了大數據時代的風險。如果說互聯網時代威脅到了我們的隱私,那大數據時代會加深威脅嗎?肯定的。想在大數據時代用技術方法保護隱私是天方夜譚。作為審計部門,如何保證數據的安全,是審計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需要解決的一大難題。如果一個縣級市的社保數據、稅收數據、金融數據泄漏,必然會引起人們對審計安全的質疑。不能讓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第四,沒有合理的數據平臺,不利于對數據的共享和復用。很多審計機關沒有數據平臺,數據存放分散,不能進行有效利用。業務數據審計、財政財務方面已經摸索出數據分析模型,分散在了審計人員手中,因此只由個別人員使用,并且模型有很強的針對性,影響了模型的共享和再利用,浪費審計資源。
二、大數據背景下推動審計信息化發展的對策思考
第一,轉變觀念,重視審計信息化建設。審計信息化的建設是艱巨的任務,其涉及面廣、技術性和系統性強。能不能良好的發展,前提是轉變觀念。打破傳統的思維定勢和思想觀念,把審計信息化當作讓審計質量提高的重要措施,卓有成效地進行推進。審計人員要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審計信息化,不能被局限在審計單位的點滴,善于采集相關數據,從數據中發現問題,做到用數據來說話。
第二,加強數據平臺建設,審計數據平臺信息化建設的載體,是數據收集、分析和存儲的平臺。數據平臺包括管理平臺和分析平臺。管理平臺主要是做數據的搜集和存儲,分析平臺則應用審計分析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明確審計重點、查找審計線索。將現有的審計方法和審計模型整理到數據平臺,形成分析模塊,通過可視化界面展示數據關系,方便審計人員的理解。通過一體化的數據平臺,將稅務、財政、住房、社保等信息進行整合。推動審計從事后審計變為事前審計結合事中審計,讓現場審計與遠程審計相結合。
第三,關注數據分析方法。大數據時代,數據的價值體現在數據的分析利用上。通過數據整理、采集和存儲,在傳統的篩選、抽樣、核對等基礎上,鎖定審計的重點和疑點,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和多維分析做好大數據的分析。多維分析可以從不同視角進行數據訪問。利用各種計算機技術與數理分析方法,對歷年的數據進行歸納、抽取與整合,從數據中揭示隱含的潛在價值。在審前做好數據的分析工作,參照審計方案確認審計的重點和內容,通過數據挖掘,發現疑點,縮減審計時間,提升審計的質量和效率。
第四,強化數據安全性,大數據時代,數據安全成為審計信息化建設成敗的關鍵。審計數據的安全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機房的安全,機房的計算機設備和網絡是承載數據的載體。做好機房的安全保衛,才能給審計信息化打下基礎。二是軟件系統的安全,首先確保操作系統的穩定性,其次確保相關文件的一致性,為審計人員提供精準的數據信息。三是數據庫的安全,數據庫必須能正確地響應程序的數據請求,提供數據服務,通過權限配置與管理抵御非法入侵和數據泄密。
第五,注重人才培養,做好審計信息化建設,關鍵在人。組織工作人員參加審計培訓班,開展數據庫操作培訓,培養信息化審計骨干。通過引進專業人才,與員工共同工作,通過實踐提升審計信息化水平。通過在審計工作中積累經驗,培養出精通審計業務、熟悉信息技術的人才隊伍。
三、總結
大數據時代下的審計信息化建設是復雜而艱巨的。我們要勇于面對挑戰,進一步提高認識,進一步加強行動,夯實基礎、更新理念。實現審計業務與大數據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門韶娟,胡琦佳.大數據時代國家審計的發展變革[J].商業會計,2015,(13):48-50.
[2]林群,李雪輝.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信息化建設[J].現代經濟信息,2015,(20):229.
[3]喬杰.基于大數據背景的企業內部審計信息化探索[J].中國市場,2017,(25):223+225.
[4]大數據背景下中國建筑審計信息化建設[J].中國內部審計,2017,(03):56-60.
作者簡介:梁園(1968-),女,漢族,江蘇無錫人,現供職于天津中審聯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職稱,本科學歷,研究方向:審計信息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