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為語言學當中的兩個重要分支,語義學和語用學都研究語言意義并且慢慢地滲透和擴張到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中。但語用學與語義學的關系問題,一直是語言學界爭論的焦點理論問題,故本文重在對二者之間的互補關系與區別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關鍵詞:語義學;語用學;互補關系
作者簡介:譚璨(1993-),女,漢族,重慶市人,遼寧大學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3--01
1.定義
語義學也被叫作“語意學”,是由法國語言學家米歇爾提出的,它涉及諸多領域。語義學所應用的具體研究方法和內容和多數其他學科大相徑庭(雖然在語義學研究上有一定的共性存在于它與各個學科之間)。語義學主要研究自然語言中詞、短語(詞組)、句子、篇章等等不同級別的語言單位的意義的學科,也可以指對邏輯形式系統中符號解釋的研究。
相對而言,結合語言學各分支來談語用學這個新興領域,就不難想到它的研究對象的是語義,從它的發展歷程來看,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給語用學下了豐富的定義。其中意義和語境這兩個基本概念從眾多的語用學定義中“脫穎而出”了。語用學在特定情境下研究特定的話語,研究語言的理解和應用以及它在語境中的應用。總的來說,語用學是一門研究如何理解和使用語言、如何使語言合適、得體的學問。
2.語義學和語用學的互補關系
眾所周知人類語言有兩種基本的功能。第一,語言可以在不依賴語境的前提下,和外部世界建立起某種聯系,還可以對外部世界的信息進行編碼、帶有一定的認知、人類情感。語境之外的意義或者說是字面意義才是它的研究重點。第二,在日常交流中,語言可以讓說話雙方在特定情境中順利交往或者達到說話一方的預期目的,這就是語言的另外一個功能——交際功能。文化和社會環境都與我們人類的交往息息相關,所以說,這時候對意義的研究就要把更多復雜的因素加入其中,而不僅僅限于第一點中的語境之外的意義。
所以說,意義在語用學這個大背景下已經由一個靜態系統轉變為一種動態行為了,一定的影響在交流雙方產生。另外,意義還會讓說話人和聽話人在交流過程中一起協調建構意義,當然前提條件是他們有共同的知識基礎,這時的意義變成了一種交流互動。語言可以作為一種交流工具理由有很多,但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是它可以表達該語言的使用者來說約定俗成的意義(即規約意義),這是它和間接言語行為或者會話含義等語用意義的主要區別之一。很多情況下沒能進行順利交際也多是沒有這種基本的規約意義。
3.語義學和語用學的區別
在20世紀70年代早期,有部分語言學家主張用語義學來代替句法學,進而讓它成為研究語言學的基礎。從那以后,語言學家們研究語言學時的側重點就轉向了語義研究,這讓語義學迅速崛起。通過對語義學的不斷研究,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意識到在進行意義研究時,上下文語境尤為重要,這就開啟了語用學的研究大門。前面我們探討了語義學和語用學的互補性分析,再加上它們都涉及語言意義的研究,這使得專家學者們難以在它們之間劃出一個明確的分界線,所以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成了一個研究難點。關于語義學和語用學的關系問題可以追溯到提出符號學三分法的查爾斯·莫里斯和支持三分法的魯道夫·卡納普。杰弗里·里奇、斯蒂芬·萊文森和肯特·巴赫也試圖區分這兩個語言學分支,但目前尚無定論。
語義學研究句子的字面含義,語用學研究句子的言外之意。而歸結到喬姆斯基的能力與表現的區分上,語義學研究一種語言能力,而語用學則研究人類的具體語言表現。因此在一些教材里,語用學并不屬于“理論語言學”的范疇,也是如此;當前語言學系在語義學和語用學的基礎課上,采取的也是這套方案。舉個例子說,比如小李和小張在辦公室里討論問題,此時小李對小張說:“啊呀!我突然覺得好冷啊。”那語義學研究的就是小李說的那句話的意思為:小李在那一天在那間辦公室里在那個時刻覺得很冷,不是有點冷(可能是會發抖的冷,這里的好冷屬于模糊語)。而語用學研究的就是小李這句話背后的含義,比如小李說她覺得好冷是想讓小張把窗戶關上(冬天)、把辦公室空調關上(夏天)、想讓小張關心自己把衣服借自己穿等等。
4.結論
語義學與語用學是兩個既不同又互補的研究領域,這是從語言傳播意義角度分析出來的,要在它們之間劃出明確的分界線真的是非常困難,原因就是它們之間相互交叉滲透。其中語用學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和我們的生活、語言學科建立起一定的互補關系,這就體現出它無處不在的特點。至于對語義學與語用學之間的區別的闡述的相關問題,當前專家學者們對往往也充滿著矛盾和各種不合理的假設。但是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關于這個問題的討論可以更加清晰。
參考文獻:
[1]Leech G.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 1983。
[2]Morris C. Pragmatics:Critical Concepts[M].New York:Routledge,1997.
[3]郭鴻.語用學與認知語言學的同源和互補性-從現代西方哲學和符號學角度作出的解釋[J].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 2008(1).
[4]朱永生.系統功能語言學與語用學的互補性[J].外語教學與研究 199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