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靜芳+安翠英
摘 要: 烏托邦精神是女性主義的根本精神,女性烏托邦小說代表了每個時代女性最深切的愿望。在英美文學體系中,擁有大量經典女性主義烏托邦小說,其為女性和人類提供了一個理想的精神家園和堅定的價值歸宿。本文從女性主義視角出發,對英美文學中女性烏托邦小說進行分析,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女性主義文學發展的足跡。
關鍵詞: 英美文學;女性主義;烏托邦;小說評論
一、 英美文學中女性烏托邦小說概述
“烏托邦”一詞最早是由英國人文主義者托馬斯·莫爾提出,其含義在不同學者看來具有不同的解釋。從字面來看,“烏托邦”大致指“烏有之鄉”,但這種解釋并沒有指明其精神實質和其文化上的獨特意蘊。對西方英美文學史的解讀來看,“烏托邦思想”源遠流長于英美文學中,在早期較為零散,規模有限,直道莫爾的《烏托邦》,才標志這“烏托邦小說”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學范式。隨著后人對烏托邦小說的繼承和發揚,在十九世紀,烏托邦小說進入了“盛世”。
隨著烏托邦小說的發展,在19世紀20年代,女性烏托邦小說成為具有強大發展勢頭的亞烏托邦類小說。女性烏托邦小說是女性主義思想與烏托邦精神結合的最佳載體,女性烏托邦小說對當時的社會發問:“現狀是什么,它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該如何建立規范?”在這種問題的驅動下,其展開對社會的批判,顯示對社會的前瞻性,追求社會的兩性秩序。在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女性烏托邦小說進入繁榮期,代表作有夏洛特·帕金斯·吉爾曼的《她鄉》、薩拉·奧恩·朱依特的《尖冷杉之邦》等。
二、 烏托邦女性主義的自我重塑
女性烏托邦小說的重要特征思想是反對父權,廢除父權,提倡兩性秩序,在諸多女性烏托邦小說中,均體現了對女性樂園的積極建構。女性烏托邦小說提供了一個啟示:要認識你自己,首先必須認識“他者”,而“他者”只有在作為“自我”現存制度和既定秩序的參照時才有存在的意義。比如在吉爾曼的《她鄉》中,其同時描繪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社會形態,并在父權制強大的“他鄉”與父權制缺失的“她鄉”,分別描述了各種生活狀態,并彰顯女性文化,為女性主義者研究兩性秩序共存提供了新的視域。
女性烏托邦小說多是描繪“階級性”不復存在、女性擺脫性別壓迫的理想社會,這是對男權社會的反抗,對女性系譜的追尋。女性烏托邦小說重新定義了男權社會中“母性”和“母職”,打破了女性與母性的天然聯系,她們心理無時無刻不感受崇高的、可以奉獻的愛。因此在這種觀念下,女性主義者認為,在被男性定義為“她者”地位時,女性的話語權需要對抗,需要解構主流話語,這是女性主義的敘述聲音,是展現女性權威的表現。
對英美文學中經典的女性烏托邦小說進行分析表明,女性文化和女性話語權的構建,與男權文化的解構是相互交錯的過程,但在女性烏托邦小說中,并非簡單的推崇女性主義,而是在推崇女性主義的同時,建構兩性互助的社會,她們對這樣的社會充滿了憧憬。這種兩性互助的社會,在經典女性烏托邦小說的結尾得到了體現。比如在吉爾曼的《她鄉》結尾,讓三位女兒國的女子與三位外來的美國男人結婚,并滿心期待孕育更高的文明。在《克蘭福德鎮》的結尾,也并未排斥男性,這說明經過發展的女性烏托邦小說已經走出了激進女權的空間,并逐漸發展為成熟女性主義思想。女性烏托邦小說是在追尋女性解放的表象下,不斷追求全人類的健康發展。
三、 女性烏托邦小說的兩個維度
從英美文學中女性烏托邦小說的發展歷程來看,其主要是在女性受壓迫和歧視的背景下,試圖批判男權主義來追尋兩性秩序的社會,并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展開對未來女性和人類的設計。女性烏托邦小說在不斷叩問女性生存現狀時,也表現出人文關懷和生態關懷。女性烏托邦小說一直在描繪一種人權平等、消除階級與特權、兩性相互尊重的社會形態,這既點明了社會前進的方向,又兼顧對人生存狀態的思索。
(一) 對女性生存現狀的叩問
米蘭·昆德拉說,小說不是研究現實,而是研究存在,小說家在小說創作中是在畫出“存在的圖”。英美文學中經典女性烏托邦小說是在追求“尚未”,是在對存在的叩問中,對未來進行建構,這使得女性烏托邦小說具備了開放結構。女性烏托邦小說在關注男權主義下的社會失衡,并對女性生存現狀進行叩問。比如在《使女的故事》一書中,作者以未來社會中女性生存的極端形式,以及受到的男權壓迫,來隱喻對整個人類未來的擔憂,并對時下社會女性生存狀況進行思考。《使女的故事》一書以其夸張的描述,使其超出了純粹文學的范圍,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
(二) 生態關懷
隨著歷史的推進,社會逐漸成為男權社會,而女性則與兒童、動植物等扮演了“自然”的角色。在十六世紀之后,人類開始了對自然和女性的不斷占有和掠奪,這種狀態發展下去,最終將會導致人類的自我毀滅。女性烏托邦小說對這一主題表現出了深切的關注,女權主義認為,必須對當下的男權主義進行批判和超越,必須開展婦女解放運動,進而建立以互愛互惠、人文關懷為核心價值的兩性關系。在女性烏托邦小說中,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這正如男人與女人,二者同樣是相互依存的。女性烏托邦小說表達了明顯的生態關懷思想,這是人文關懷的升華,這說明女性烏托邦小說家既是社會的良知,也是人類理想家園的守望者。
參考文獻:
[1]佘立華.英美文學創作中女性烏托邦小說的解構分析[J].學術交流.2013.6.
[2]孫小靜.建構與解構——英美文學中的女性烏托邦小說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11.
[3]朱妍.尋找她們的烏托邦——三部女性烏托邦小說的生態女性主義解讀[D].蘇州大學.2013.5.
[4]曾桂娥.理想與現實的對話——論女性主義烏托邦小說范式[J].國外文學.2013.3.
作者簡介:
胡靜芳,安翠英,甘肅省蘭州市蘭州城市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