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雋毅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化學課堂教學模式探究,充分了解各類教學模式存在的短板,對構建高效課堂有著重要意義。如何運用現代化思維提高教學質量,實現“無模式”的教學境界,是教師面臨的巨大挑戰。基于此,論文主要對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中學;化學課堂;教學模式
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體制的改革發展,學校逐漸加大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力度。化學作為中學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轉變教學模式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中學階段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重視教學模式的優化與創新,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構建全新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當前中學化學教學模式分析
現如今,隨著新課標的廣泛實施,很多中學學校都加大了對教學模式的創新力度,對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也越來越多。下面就對當前中學化學教學模式進行簡單的分析。
(一)翻轉課堂教學法
在化學教育過程中,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法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學生能夠更專注于主動的基于項目的學習,共同研究解決本地化或全球化的挑戰以及其他現實世界面臨的問題,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互聯網時代,學生通過互聯網學習豐富的在線課程,不必一定要到學校接受教師講授。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催生“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翻轉課堂式”是對基于印刷術的傳統課堂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徹底顛覆,由此將引發教師角色、課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變革。
(二)學案導學模式
“學案導學”是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是一種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學思考、討論釋疑、反饋練習,從而達到牢固掌握知識與技能,培養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但是在課堂上實踐該模式還沒有完全成熟,仍處于摸索階段。目前該模式僅局限于比較片面的知識框架,對學案的完整構成沒有真正達到理想化要求。普遍只是針對某一知識點分塊斷層地研究學案,把學案當成教案,在課堂上并沒有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缺乏對學生主動認知能力及思維創新能力的重視。
(三)問題探究模式
問題探究模式在化學課堂中的應用是指,教師通過設置一系列的問題,不斷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素材為依據通過探究求得問題解決,并在解決過程中,使學生在加深理解和應用概念及規律的同時,提高綜合分析問題能力的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其基本程序為:明確問題→學生討論→教師小結→應用結論。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問題探究教學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但同時,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是沿著老師設定方向發展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個人能力發展。
(四)實驗主導模式
受化學科目特點的影響,老師在教學化學理論知識時需要以化學實驗為輔導,讓學生充分理解化學知識。堅持以實驗主導教學模式進行授課,能夠通過實驗的分析與推理,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并獲得相應的感性材料,以此來印證假說或結論。依據不同教學內容,教師在應用實驗主導教學模式的方法有:演示講授法、邊講邊實驗、學生實驗模式和實驗探究模式。雖然實驗主導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化學理論知識,但是,在實驗過程中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此類教學模式對于學習能力差或主動性不強的學生教學效果不明顯。
二、中學化學教學模式的優化
(一)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教師要以學生為教學的中心,充分考慮到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學習習慣,要相信學生是具有極大的自主性的個體,能夠在學習中運用自主性而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采取課堂小組討論的形式,建立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學習知識。教師可以為不同的小組布置不同的討論任務和作業,在小組進行討論時,教師可以在一邊旁聽并進行指導和建議,最后讓每個小組在全班進行討論結果的匯報和討論過程的總結,以及個人感想和收獲。
(二)構建科學完善的合作小組
在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合作小組的構建工作,堅持學生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管理的原則,合作學習小組必須由個體差異性較大的學生組成,性別、學習成績、能力傾向等方面應該具有一定的互補性,這樣才能保證整個班集體綜合素質的提升。同時,教師還應對學生進行摸底調查,進行組內成員選舉,選出知識水平和管理水平較高,并在班集體中具有一定威信的同學當小組長,選舉也要使組與組之間基本平衡,并對各組組長進行理念、組織協調能力的培訓。為保證各小組展開公平競爭創造條件,全班應向著共同的奮斗目標前進。
(三)創設情境
高效課堂不能異化為“全面放手”的高效自學,教師的內功應體現在合理情境的選擇、問題創設的韻味、認知沖突的設計、運用點撥的精妙、精彩生成的把握、課堂進程的掌控。因此,情境創設仍然是化學課堂結構設計中不可缺少的環節。在學生展示中安排情境,可以激活學生運用展示的成果。如,在“燃燒與滅火”的教學設計中,由于燃燒的三個條件知識內容簡單,學生不難理解,教師可以在交流環節中安排情境——“比賽相等時間內劃著火柴的根數,比賽一根火柴持續燃燒時間的長短”等,以加深學生對燃燒條件的理解。
三、結語
在中學化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就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不斷創設課堂情景,優化學生小組結構,突破傳統的教學禁錮,從而實現“無模式”的境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哈國福.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微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6(27):66-66.
[2]葉發強.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5(1):24-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