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改實施的背景下,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人”,但是初中生的自控能力較差,這就需要教師扮演好“引路人”這一角色,引導他們開展自主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提升他們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初中數學;自主學習;教學實踐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對人的素質要求更高,教師要從小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其長大后開展自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探討了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做好預習,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初步了解課堂學習內容,提前找到課堂學習過程中要關注的重點和難點,能夠在課堂上做到有目的地聽課,進而提高聽課學習的效率,最終養成較好的自習習慣。教師應該按照難易適中、數量適度的原則提前設計好課前練習題,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進度分層次設計相應的預習題目以照顧到大多數學生,從而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以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一次有效的預習,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又可以幫助老師減少課堂簡易內容的講解時間,從而把主要精力用于講解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學生做完預習題后,教師在課前要批改其上交的作業,及時了解和掌握學生在預習中碰到的困難和易錯點,在課堂上開展目的性教學,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如,在進行“相反數”這一知識點教學前,筆者設計了如下的習題:
①數軸的三要素是 ;將有理數-4,0,5,-7,-2.5 在數軸上表示出來;
②+2位于數軸上原點的 側,-2位于數軸上原點的 側;距原點右側8個單位的數是 ;
③6的相反數是( );-8的相反數是( );-(-4)= 。其中,①題是結合上一節課內容的,全體學生都要能做出來;②題稍微加深一點難度,學習一般跟學習較好的學生要能夠做出來;③題難度最大,學習較好的學生可以嘗試進行解答。筆者分層次設計習題,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掌握相應水平的內容,同時在批改過程中發現他們尚未掌握“符號的簡化”這部分內容,以此為基礎,在課堂授課中進行重點講解,進而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二、 合作交流,指導學生探索要點
在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根據課程進度,組織學生開展組內交流、組間交流和師生交流,指導學生以質疑→爭論→修改→補充的形式依靠集體的力量探索新課的要點和難點,提高他們的自主思考和發散思維能力。學生在合作交流環節不能放任自流、做與教學無關的事情,應當緊扣討論的主題、開拓自己的思路,積極與他人展開交流,共同提高學習水平,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熟練掌握所學內容以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在學生討論環節,教師不應該采取“放羊式”的管理,應當在教室中走動以方便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幫助他們掌握課程中的疑點和難點。
如,在“有理數的乘方”這一節講課中,筆者先用1080=1.08×103舉例,指出10n的指數與冪含有0的個數之間的關系,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課本上的練習并歸納總結用科學計數法表示的簡單規律,在學生代表展示完數a及指數n的確定方法以后,會讓其討論分析結果是否正確,再引導他們用嚴密的思維、規范的語言來講述規律,從而幫助其加深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最終能夠掌握有理數的乘方這部分內容。筆者讓學生自主探究課程最主要的內容,使他們對相關知識加深了印象。
三、 鞏固練習,幫助學生掌握要點
課堂教學后,學生要做完教師留的課后題,這有利于復習當天所學的相關知識,鞏固已學到的內容,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教師應當讓學生自己去梳理課堂所學知識,發揮其主動性,引導他們以聯想、類比的方式學習新的內容,使學生通過對知識的再加工建立起相應的知識結構,最終達到大綱要求的教學目標。課后練習題目要與實際生活情況相聯系,這樣更能吸引學生學習的目光,使他們把注意力都聚集在題目上,從而快速進入到解題狀態,最終能夠全面掌握課堂所學知識,提高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
如,在“列代數式(一)”這一課講完后,筆者布置了以下復習題:①復習代數式的概念,回憶代數式如何表示理論及現實中的數量關系,如何賦予代數式實際意義,請說出本節知識與上節知識之間的聯系;②3月11日,某初中組織300位學生去市人造林開展植樹活動,其中每位男生植樹x棵,每位女生植樹y棵,請用代數式表示他們總共植樹多少棵。學生通過第一題可以聯系以前的內容、復習課堂所學知識,從而建立起自己的知識結構,做完第二題可以發現自己課堂學習的弱點,進一步加深印象,鞏固課堂學習成果。
總之,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中探究、課后復習三個教學環節可以提升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習的效率,為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最終取得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田燦軍.如何完善初中數學課堂,提升學生數學能力[J].中學生數理化,2012,(12).
[2]黃異才.激活初中數學課堂策略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12).
作者簡介:
李彪,湖南省邵陽市,洞口縣楊林鎮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