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過程直接關系到課堂效益的產出,決定了課堂教與學的質量。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探究欲望,為學生的探究作好充分情感蓄勢。通過模擬生活場景,激發探究興趣;引導動手操作,鼓勵互幫互助和順應游戲天性,推行在玩中學等方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課堂;探究欲望;激發;提高
新課程改革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從學習的進程來看,自主學習處于開端階段,合作學習屬于發展階段,而探究學習則是高潮部分。如果我們從各學習環節在課堂學習中的地位來看,我們則可以這樣理解:自主學習是基礎,合作學習是保證,而探究學習則是終極目標。所以說,不管是從學習的進程還是從學習環節的意義來看,探究過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直接關系到課堂效益的產出,決定了課堂教與學的質量。是需要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去認真研究,作出有效應對,組織實施好的。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是以學生為課堂學習主體的模式。因此,在這種模式之下,只有小學生真正激發起了課堂探究的欲望,他們才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探究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也才有可能在探究過程中去克服困難,最終獲得預期的探究結果。
針對小學生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我們發現要想很好克服他們活潑好動、喜歡新鮮刺激、注意力不夠持久、意志品質不夠堅強等等的弱點,引導他們進行數學疑難的探究還是有些難度的。因此,要想很好地引導小學生進行數學疑難的探究,小學數學教師就必須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學生的探究作好充分的情感蓄勢。這樣的話,學生才能夠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來應對接下來的探究活動,獲得理想的探究結果。
那么,小學數學課堂應該如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呢?
一、 模擬生活場景 激發探究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梢韵胂?,如果小學生能夠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他們將是多么的興奮與自豪。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師應該盡可能地設置學生喜歡的生活場景,引導他們的仿真的生活場景去嘗試,在反復練習中去比較、思考,獲得自己真實的體驗。這樣的話,小學生肯定會覺得數學再也不是以往的枯燥乏味而是如此的真實、可親。也正因為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了,他們自然就能夠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獲得預期的學習成果,數學學習的興趣也將會得到培養。
以“買門票”的數學問題為例。在拋出“星期六,四年一班組織同學去游樂場玩。到了游樂場門口,看到售票處牌子上寫著‘門票15元,團體50人以上每票10元。老師算了算,發現總共到了48人,請問怎么購票才能最省錢?”的問題之后,我就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并且拿出一個他們自認為最省錢的方案來。接下來,我讓數學科代表扮演售票員,讓各學習小組組長扮演導游,分別記錄下最省錢的方案。通過這樣的情景設置,學生的探究熱情被很好地調動起來了,課堂探究氛圍熱烈,取得非常好的學習效果。
二、 引導動手操作 鼓勵互幫互助
有經驗的數學老師都有這樣的體會,在遇到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的時候,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這是因為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完全發展,要求他們應對較為復雜、抽象的數學問題顯得力不從心。特別是對于一些學習基礎較薄弱的同學,他們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總是感覺興趣不足。這個時候,數學老師如果能夠引導他們進行動手操作,那么學生將會在直觀形象的過程中去體會數學問題的形成,也將會在主動探索中完成數學問題的解決。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也為了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小學數學老師應該更多地組織引導學生進行動手操作,并且在這個過程中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進行互幫互助,以保證學生的共同進步。
以教學《圓的周長公式》為例。為了讓學生理解“圓周率乘直徑等于周長”的公式,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動手操作:先是讓學生用圓規畫出大小不一的圓,然后用細繩依照圓周繞一圈再拉直。通過量細繩的長度,再除以圓的直徑,看看是不是等于3.14。通過這樣的幾次操作,相信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圓的周長公式,也記牢了圓周率的值。因為這樣的探究結果是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得來的,所以學生當然就記得比較牢。反之,如果是我們數學教師在黑板上演算示范,然后要求學生死記硬背,那肯定是無法取得這樣的教學效果的。
三、 順應游戲天性 推行在玩中學
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相信沒有哪一位小學生是不喜歡游戲的。所以說,小學數學教師完全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靈活處理,根據小學生年齡階段的特點以及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方式作出相應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游戲中去感受體會數學。這樣的話,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玩樂中就能夠進行數學學習,這對于他們扭轉對數學枯燥無趣錯誤看法的幫助是非常巨大的。另一方面,學生輕輕松松地玩樂,保持了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又能夠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以教學“路程問題”應用題為例。這個問題歷來就是個重點,又是個難點,有不少的學生對于“相向”“相反”等問題、對于追逐問題或是先快后慢等變速的問題頭疼不已。如果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能夠做一下靈活變通,讓學生們帶上小時候玩的各種車模玩具,讓他們在課堂上擺一擺,玩一玩,讓他們去玩一玩關于路程的各種類型的游戲,在游戲中想象各種路程問題,通過合作去尋找解決的辦法。相信他們很容易就對于這些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有個很好的理解了。
參考文獻:
[1] 朱蕓.小學數學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探索與實踐[J].小學教學參考,2014.
[2] 藍明輝.凸顯學生主體.激發數學探究欲望[J].新課程,2015.
[3] 姜海波.芻議小學數學的探究式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
作者簡介:詹淑柳,福建省漳州市, 南靖縣山城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