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網絡化的今天,教材不再是靜態的信息,而是包含動態的交互的信息。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利用網絡學習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使學生探究新知,促進學生有效地進行分層學習。
關鍵詞:網絡;數學;自主
現代認知心理學理論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基于現有知識和經驗的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這種建構不能被他人替代,學習者不是被動地刺激接受者,而是不斷地重構、發展和深化主體與環境的互動中的主體的理解和知識。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文字教材已經無法承擔全部的教學任務,音像、動畫、視頻等早已超出了紙質教材的范圍。在網絡化的今天,教科書從被認為是靜態的信息開始,開始包含關于動態交互的信息。利用網絡資源,有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一、 利用網絡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可見興趣在數學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學生有了興趣,才有毅力和意志學習,才能深刻地感受、思考、理解,然后創造。今天,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正逐步進入學校,進入課堂,利用獨特的教學特點,豐富教學內容,生動教學情境,促進教育技術信息化,并逐步打破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方式,構建新的教學模式。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創設語境,協作學習,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的聯想思維的發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成為信息處理學科知識的積極的建設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抓住最佳的時機,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例如在學習《數系的擴充》時,就可以由學生先在網上搜索有關數學史,了解數學三大危機。這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理解數學知識,把握數學思維方法,又可以培養學生勇于挑戰,奮勇直前的探索能力。在數學教學中運用數學史資源促進教育教學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使數學課堂更加生動和有吸引力。
網絡資源把課堂教學形式變得豐富多彩,提高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學生可以多元化地掌握知識,合理運用網絡的確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 利用網絡環境督促學生探究新知
根據《中美日韓四國高中生學習意識與狀況比較研究報告》顯示,我國高中生學習的信息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學習中的“深度應用水平”與美國和韓國高中生仍存在差距,網絡學習效果較差。教育部門和學校應通過鼓勵高中學生利用網絡自主學習,注重計算機培訓的實際操作,提高信息素養,增強信息意識,提高信息檢索能力、評價能力、整合能力、使用感應能力,促進數字化學習向縱深發展。
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的前提下,能制定自身的計劃,如閱讀、搜索、討論和實踐獨立等;在學習中,學生能發現并大膽提問,積極質疑;學生能夠假設,推斷,猜測,或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案;學生帶著問題或學習任務,通過網絡瀏覽搜索,去了解它的產生和發展過程,答案,疑惑的初步解決方案,或形成自己的觀點;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進行網上交流、討論、互助等探究學習,在自己學習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習困難學生的共同探索和提高;學生可以通過學習方法,對自己或同學進行自我評價或相互評價,同時也提出一些改進建議;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過程中能積極開展思維活動,認真思考問題。
例如在學習解析幾何時,往往有不同的解答,可以利用定義,可以利用平面幾何知識,可以利用數形結合,可以利用韋達定理,可以巧設而不求,如果每位同學都一一驗證肯定不實際,那就可以利用網絡進行共同探討。
三、 利用網絡環境促進學生有效地分層學習
分層教育歷史悠久,孔子就主張“圣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現在許多學校也提倡分層教育,除了要求每一位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基礎知識外,還要研究如何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獲。如果采用傳統的分層教育模式,可能使兩極分化的趨勢越來越大,“學困生”的比例逐漸加大,難以達到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目的。
如果利用微視頻,老師把講的內容、知識點編制成微視頻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可以生動地記住知識點,并能掌握自己的節奏,不了解的內容,可以反復學習。在課堂上采用直接教學,教師需要統一教學進度和要求,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所以不能考慮到每個學生。以微視頻的形式讓學生課前預習,可以很好地彌補這一缺點,充分提高預習效果,是個性化教學的體現。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講解,讓學生進行充分的互動交流,進行獨立思考。結果表明,教師起著助教和指導教師的作用,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地位。這樣課堂將給學生留下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反映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要地位。
從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是以學習為中心的新型教學,它是一個開放的教學,可以借助互聯網促進自主學習。它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成為知識的開拓者,開闊了視野,培養了自己的能力。教師從傳統傳授課本知識的角色向指導者、促進者的角色改變,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不斷探索,教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的能力,才能使我們的課堂迸發出的智慧火花更明亮!
參考文獻:
[1]李克東.數字化學習——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華南師范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2004,5.
[2]何明.多層次教學組織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教育學刊,1996年05期.
作者簡介:
莊曉燕,江蘇省常州市,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禮嘉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