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如今英語學習已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小學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形成初步用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能力,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
關鍵詞:兒歌;韻句;小學英語;教學作用
如何使學生更輕松、更積極地學習英語已成為廣大教師關注的焦點。
一、 兒歌、韻句為英語知識的學習畫上舞動的音符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小學英語課堂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現實的語言水平、年齡、認知能力、興趣、課堂內容之上,精心選擇英文歌曲,并在上課時與語言知識巧妙地結合,引導學生在歡快的氛圍中進行英語知識的學習。
(一) 兒歌、韻句教學,正語音
英文兒歌、韻句多以簡單重復的句式、自然和諧的音律出現,是小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形式。多數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會出現對幾個單詞的發音混淆的情況,在低年級尤為常見,還會出現某些單詞發音不清晰,或者漏音節的情況,此時若是沒有及時糾正,學生日后對單詞的發音會掌握得更不好。因而,教師可以利用兒歌和韻句來糾正或鞏固學生對新舊單詞的語音問題。
(二) 兒歌、韻句教學,記單詞
篇不離句,句不離詞,學好單詞是學好英語的基礎和關鍵。然而對于小學生來說,記單詞是枯燥無味的,而且一節課要記住五六個單詞是有些難度的。故而教師必須要設計生動有趣的課堂,自編韻句即是一個好辦法,教師與學生一起拍手、跺腳、打節拍,一起唱所編歌謠,課堂氣氛自然就活絡了,學生也能夠在潛移默化的環境中記住新單詞。
(三) 兒歌、韻句教學,練句型
在平時的英語課堂句型教學中,教師常采用創設相應的情境新授,再通過師生、生生對話來鞏固,這無疑是個好形式,然而兒歌和韻句穿插到句型的教學和鞏固環節,是否會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教師將教學內容與兒歌、韻句進行巧妙地結合,可以把句型很好地融入結構簡單、內容重復的歌謠當中。
(四) 兒歌、韻句教學,熟語法
我們在教學中不難發現,學生對于語法,若是生硬記憶,效果是達不到的,那么除了對話訓練熟記外,怎樣才能使學生輕松簡單地記住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Little monkey”這首兒歌中有這樣一句“Little monkey, in the tree.”對于固定用法in the tree和on the tree學生很容易混淆,一個表示外界的東西在樹上,另一個表示長在樹上,那么學生是否只要記得“小猴子在樹上”用in the tree,那么on the tree的意思就明了了呢?其實這種小竅門孩子們或許比老師還多,我們只需在課堂上點一點,或許他們的創造力更無窮呢!
二、 兒歌、韻句為英語能力的提高插上韻律的翅膀
英語課堂教學主要是傳授英語基礎知識,提高英語運用技能,而根據小學生愛說、愛動、愛表現、記憶力和思維力好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兒歌和韻句來大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得其在無意記憶的狀態下獲得較好的知識積累和鞏固,從而不斷提高英語綜合運用能力。
(一) 以兒歌、韻句促學,加強聽力能力
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英語聽力訓練時,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變得緊張、焦慮,思維活躍性受到抑制,不能夠發揮正常的聽力水平和能力。那么此時教師可以在聽力訓練之前,播放輕柔的背景音樂或兒歌,以創設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供學生集中注意力。
(二) 以兒歌、韻句助學,促進朗讀能力
小學生的模仿性和向師性都很強,對單詞的記憶有其獨特的敏感度,教師需要利用這一點將其優勢發揮到最大程度。在英語課堂上,學生學單詞最好的方法就是跟著錄音原文跟讀或者是跟著老師讀,能夠保證語音的正確性。同時,教師應該利用好英語語音的獨特韻律美,讓學生模仿其音調、重音和節奏,更好地掌握單詞。
(三) 以兒歌、韻句激學,提高語法能力
實踐證明,小學生對于生硬、枯燥、乏味的語法并無好感,因而記憶效果往往不好。如果將語法現象包含在英文歌曲和韻句中,讓學生在唱唱、說說、玩玩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加以記憶,對于提高學生對語法知識的運用能力將是受益無窮的。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還可鼓勵其進行改編,轉換成第三人稱的形式。
三、 兒歌、韻句為學生精神的凝聚提供良好的氛圍
學生的學習需要一個安全、適宜的環境,而音樂的刺激能夠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而在教學活動中,兒歌、韻句是必不可少的內容,能夠成為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手段。
(一) 在濃厚的興趣中,集中注意力
小學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好動的特點,四十分鐘的課程中這樣就會影響效率。那么歌曲和歌謠就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孩子們跟著歌曲的旋律,口、耳、手、腦共用,調動起身體的各個感覺器官,使得學生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中既舒緩了學習上的壓力,又讓孩子們的注意力重新集中起來,跟著老師精神振奮地往下學。
(二) 在愉悅的氛圍中,調節情緒
眾所周知,人在愉悅的心境下做事能夠事半功倍,學生學習亦是如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學習內容,適時、適當地選擇兒歌或韻句來調節學生的情緒。
(三) 在合作的鼓舞下,培養集體意識
兒歌的演唱形式多樣,可以獨唱、小組唱、全班唱、領唱,而我們英語課堂中采用最多的形式就是合唱,合唱是一種集體演唱的形式,在悠揚的樂聲中,學生能體會到彼此聲音的交流,能極大地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應該努力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利用兒歌、韻句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于一體的特點,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節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兒歌、韻句學習中提高其智力和語言能力。教師要以向學生傳授英語基礎知識為重點,以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其發揮其在教學中的獨特作用,使得教師和學生共同收獲雙贏。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羅施圳.讓學生在快樂中學好英語[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7.
[3] 楊平,朱海.寓教于樂的小學英語教學[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3(07).
[4] 顧吉.淺談小學英語兒歌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0(21).
作者簡介:
王艷婷,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城北中心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