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的政治學科教學當中,教師應當采取生活化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可以在生活當中學習,并且在政治學習當中體驗生活。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政治教師可以應用生動的生活情景以及引入生活案例,促進政治課程講解更加生動有趣,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及激發學生興趣,在政治教學之中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不但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且活躍課堂氣氛,促使政治課程更加具有魅力。
關鍵詞:高中政治;教學;生活化;實施策略
在高中階段,教師應當高度重視政治教學,這對于建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高中的政治學科的本質就在于將生活之中的某些事情上升到政治理論高度,然而,理論是來源于生活的,政治學科的相關理論也不例外,都是來自現實的生活。政治教學需要和生活元素相互結合。高中階段政治教師進行政治教學,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應當對學生采取生活化教學的模式,政治教師需要做好各環節的工作,包括課堂導入、知識講解、課堂練習以及課后作業等多個方面的工作,并且促使生活化的教學策略可以在實際教學中落實。教師促使政治教育生活化,對于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本文主要是論述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實施策略。
一、 生活情境對政治教學的作用
高中政治教學主要分政治、經濟、哲學三大塊,內容大多以概念為主,知識點很抽象,教師普遍的教學方法都是照本宣科,學生不易理解,只能通過死記硬背應付考試,這很容易使學生對政治這門學科產生抵觸、厭煩情緒。假如教師在課堂中,能夠針對相關知識點,將國際政治、天下大事、社會趣聞帶入政治課堂,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將生活的現實例子與書本理論知識相聯系,使抽象概念具體化,既降低了課本知識學習難度,便于加深理解,又激發了學生對政治的學習熱情,有利于促進學生政治學習水平的全面提高。
二、 生活情境走進政治課堂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與初中政治相比,高中政治具有更強的學科性質,課本難度加大,知識內容增多,政治課程對學生的要求已經從“讀懂政治”提高到“記住政治”的標準,怎樣將厚書讀薄,讓學生快速記住政治內容,顯得尤為重要。當前政治教學中,政治課堂都是嚴肅、枯燥、難懂的,大部分學生對政治提不起興趣,此時政治課堂就很需要生活情境的代入。通過生活情境的輔助作用,將具體事物代入抽象概念,增加學習趣味性,降低學習難度,便于學生理解記憶。
其次,政治哲學板塊的學習內容,就是教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提倡將哲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用哲學觀點看待社會發展。如果教師在政治教學過程中,完全照本宣科,將書本知識與生活情境脫節,不利于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哲學態度,更無法培養學生用哲學觀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此外,高中生在學完初中三年政治課程后,已經對政治具備了初步的理解和認知,他們有能力將所學政治知識運用到社會生活中,用理論來解釋、分析社會現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從書本中走進生活,培養思辨能力,這樣才符合政治課程設置的意義與目的。
三、 生活情境與政治教學相結合的具體方法
(一) 借用社會案例進行教學分析
隨著社會經濟、新聞媒體、社交網絡的飛速發展,高中生在校內就能接收到各種經濟、社會新聞,此時他們已經具有自我思辨意識,這時教師就可以因地制宜,選取學生比較熟知的社會案例,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政治、經濟、哲學分析。比如,在學習企業兼并、重組時,教師可以引用學生熟知的大眾美團兼并重組案例,分析企業兼并的利弊。在學習企業破產時,教師也可以代入今年的樂視破產事件,讓學生嘗試分析樂視倒閉的原因,教師再作出歸納和補充。另外,在學習投資與融資章節時,教師可以將滴滴打車、動感單車等平臺作為重點案例剖析,這比課本上的金融案例容易理解得多。因為來源于學生身邊的案例,對學生的生活實際產生著一定的影響,學生往往會更容易接受,會更有興趣參與老師的講解、分析。
(二) 通過生活實踐促進政治學習
高中政治課程特別注重學生的知識、能力、態度有機整合。但當前的政治教學仍屬于封閉式教學,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認知,主要來源于老師的宣讀,很多學生會出現一知半解現象。要打破這種局限性,教師就應該在教學方法上多創新,讓政治貼近生活,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傳遞教學知識。例如,在學習證券、股票、儲蓄等經濟章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依據各自家庭經濟收入情況,做一個理財方案,學生在制訂方案過程中會主動去理解、研究每一種投資方式的不同,加深理解記憶,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哲學章節時,因馬克思主義哲學觀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辨分析能力,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舉辦辯論賽的形式,選取生活實例作為辯題,讓學生運用因果關系、事物特殊性與普遍性、發展的觀點等哲學知識來分析辯論,這既訓練了學生的辯證思維,還培養了學生運用理論原理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習政治體制章節時,由于體制的概念很抽象,學生無法深刻理解,這時教師就可以模擬新聞媒體在班級開展“時事論壇”,讓學生從國家體制和制度方面來分析美國總統選舉、韓國前總統被彈劾、朝韓對峙等時事熱點,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既培養了學生的表達分析能力,又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清晰的理解和認識,極大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實際的政治教學過程之中,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當注重在教學之中實施生活化的教學策略,根據本人多年的政治課程教學經驗,本人認為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應當借用社會案例進行教學分析以及通過生活實踐促進政治學習。
參考文獻:
[1]周玉春.談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實施策略[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0,(09):46-47.
[2]楊繼忠.高中政治教學的生活化實施策略[J].文學教育(下),2017,(07):172.
[3]張暖紡.淺談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3,(1402):90-91.
作者簡介:
黃煦,甘肅省金昌市,甘肅省永昌縣第一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