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藝
摘要:互聯網金融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以及發展,對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同時對傳統金融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本文主要就互聯網金融發展及其對傳統金融模式的影響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傳統金融;模式;影響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雖遠短于歐美發達國家,但近些年也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并且互聯網金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覆蓋廣、發展快、管理弱、風險大等特點。互聯網金融發展快速并且優劣勢共存,作為新事物對舊事物存在著一定的沖擊,這需要我們客觀公正地認清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之間的關系。
一、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截止到目前為止,中國互聯網金融經過了三個階段的發展,1990-2005年是第一階段,這個時期的主要發展內容是傳統金融行業互聯網化;2005-2011年是第二階段,這個時期的主要發展內容是第三方支付的火熱發展;2011年至今作為第三階段,這個時期的主要發展內容是互聯網實質性金融業務發展。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
互聯網和金融業相融合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互聯網金融對金融業務各方面的運作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衍生出多重發展模式,主要有眾籌、P2P網貸、第三方支付、大數據金融、信息化金融機構和金融門戶。
(一)眾籌
眾籌從字面意思通俗來講就是大眾一起籌資的意思,主要方式是指通過團購或預購向廣大網友募集項目資金。這種形式主要是創業者個人或者企業利用互聯網和SNS的傳播,向網友們展示項目的創意和愿景,來得到有興趣人士的支持和關注,從而達到募集資金的目的。
眾籌平臺的運作模式主要是需要募集資金的個人或企業將項目情況規劃等交給眾籌平臺,經過眾籌平臺的審核,就可以在平臺的網站上建立、展示屬于自己的項目頁面。
(二)P2P網貸
P2P(Peer-to-Peerlending),即點對點信貸。主要方式是貸款人群和借款人群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借貸平臺進行借貸流程的完成,一方面可以幫助貸款人群通過共同分擔一筆借款額度分散風險,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借款人通過比較篩選出更加有利于自身的貸款條件。
P2P主要有兩種運營模式,一種是純線上模式,即資金借貸過程均通過線上完成,借貸平臺會通過視頻認證、查看銀行流水賬單、身份認證等方式對借款人資質進行審核。另一種是線上線下結合模式,借款人通過在線上發起借款申請,借貸平臺的工作人員通過入戶調查等方式審核借款人的資信、還款能力等情況。
(三)P2P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l從廣義上講是指非金融機構作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網絡支付、預付卡、銀行卡收單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支付服務。第三方支付是覆蓋了線上線下兩個渠道并且應用范圍十分廣泛的綜合支付工具,應用廣泛的比如財付通、螞蟻花唄、京東白條等。
(四)P2P大數據金融
大數據金融是指通過對海量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得出客戶的消費行為習慣等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應用到生產、經營當中,可以為金融機構組織的營銷活動提供依據,降低企業運營風險。
大數據的處理通常以云計算為基礎,擁有大數據的電子商務企業等金融服務平臺可以從數據中提煉出有用的信息,將其應用到企業經營中,促進企業的發展。
(五)信息化金融機構
信息化金融機構,是指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對傳統經營模式進行革新或改進。金融信息化符合金融業歷史的發展趨勢,是一種創新型金融模式,尤其是銀行工作發展方面,處于信息化領先水平,形成了自助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網上銀行、“門戶”、網銀、金融產品超市、電商”等金融服務模式。
(六)金融門戶
互聯網金融門戶(TTFIN)是指利用互聯網進行金融產品的銷售以及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臺。互聯網金融門戶的核心是“搜索比價”模式,平臺通過垂直比價的形式將各商家的金融產品上架,方便用戶進行挑選。
互聯網金融門戶經過了多年的發展,運營模式已經比較成熟,形成了多元化、創新的發展趨勢,比如以理財產品和理財投資服務為主的第三方理財機構,提供保險產品信息咨詢、篩選、購買服務的保險門戶網站等。金融門戶模式的運營比較安全穩定,既不用面臨太多政策的風險,也不用承擔實際銷售帶來的損害,并且資金不經由中間平臺進行周轉,大大降低了運行風險。
三、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模式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發展、互聯網的出現,傳統金融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模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下面就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模式的影響進行分析。
(一)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模式帶來的有利影響
1.促進市場利率化的發展
基于互聯網金融成本低、覆蓋廣的特點,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到互聯網金融,并且使普惠金融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現我國貸款利率已基本實現了市場化。對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支持,央行和證監會在對互聯網金融進行監管的同時秉持著開明、寬容的態度,這打破了固有的金融模式,使資源配置得到優化,利于市場利率化發展。傳統金融和互聯網的結合,可以使眾多理財產品得到更廣泛的推廣,廣大群眾的利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和保障,促進了直接融資的發展,加快了資金流動速度和資金利用率的合理化。
2.優化金融結構和資源配置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促進了以商業和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的發展,時下最流行的電子商務和信息產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二者作為高新技術行業,加快了我國經濟結構向著高新化轉變的進度;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促進了個體化產品的服務化和智能化,對人才的需求也向服務型和知識型靠攏。互聯網金融從產品、技術以及就業等方面優化了傳統金融模式,傳統金融模式目前需要做的工作時需要對現有客戶進行合理整合,結合互聯網技術,運用互聯網產品,將線上、線下打通,使其形成一體化模式,這樣不僅可以利用互聯網的海量數據以及客戶資源的優勢,優化金融資源,有針對性的對擁有不同理財行為習慣的客戶進行服務,滿足并且開拓發展更多的客戶資源,而且可以規避一些信貸方面的風險。
(二)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模式帶來的不利影響
1.支付方式
近些年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發展勢頭強勁,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有能力將網絡支付與電子信息技術進行科學有效合理結合。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改善了傳統金融模式中資金與客戶信息分裂的問題,客戶在應用第三方支付的時候,會對客戶各方面的信息進行篩選收集,加強了資金消費的地位并且降低了資金運作的風險。因此,第三方支付沖擊了傳統金融支付模式的地位。
2.客戶資源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互聯網金融的客戶群體也得到了迅猛的擴展,從最先一批的年輕群體,逐漸向中老年群體滲透,其便捷、方便的優點,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推崇。雖然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模式的客戶資源帶來了一定影響,但是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時間較短,所以影響具有局限性,銀行依舊把握著眾多重要客戶資源。
3.金融格局
隨著各種理財APP、第三方支付以及其它互聯網金融的出現和發展,人們的選擇有所增加,不再僅局限于之前的銀行,因此造成了各大銀行的存款規模有所縮減,這相對增加了銀行的資金成本為了我國經濟的安全、穩定發展,國家逐步出臺了多部監管互聯網金融的法律法規,但是由于互聯網金融成本低、易操作的特點發展形勢依舊迅速,對傳統金融模式和金融格局影響較大。
四、結語
通過上述內容可以了解到互聯網金融ITIN不是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結合,而是在互聯網技術應用的基礎上,被大眾所熟悉接受,為適應新的生產力而出現的新模式,是傳統金融模式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新興領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結果。雖然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模式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但是互聯網金融模式依舊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我們需要認清這樣的關系,才能推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