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平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與普及,互聯網金融不斷發展,尤其是在我國提出“互聯網+”發展計劃之后,“互聯網+金融”模式在金融市場的發展逐漸受到重視,而中小企業基于自身的特點對于通過互聯網金融模式實現融資更加青睞。基于此,本文從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基本內容出發,結合互聯網金融模式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探究推動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的相關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中小企業融資;影響;發展策略
一、互聯網金融發展概述
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隨著互聯網經濟的不斷發展,互聯網金融在金融市場出現并逐漸成為影響現代生產生活的主要金融模式之一。互聯網金融不是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平臺的簡單相加,而是為適應新的用戶需求,相關部門基于安全、移動等網絡技術,建立并被用戶熟悉和接受后自然而然所產生的新模式及新業務。
近年來我國在“互聯網+”的發展計劃推動下,互聯網金融實現了快速發展。數據顯示,我國2016年互聯網支付用戶規模已達到4.9億人,而移動用戶支付規模達到4.4億人;2017年網絡信貸規模超過2萬億,單次用戶信貸突破1萬元,而互聯網金融最小利差為4.51%。互聯網在經歷了最初的“野蠻生長”之后,逐漸開始與傳統的金融行業進行互惠互利的合作,而這正是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方向。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
融資是企業持續經營與發展的基礎,對中小企業而言,融資更為關鍵。一直以來,我國金融市場對中小企業的發展限制較多,中小企業由于經營規模有限,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不足等特點,在融資市場上缺乏優勢,因此要想獲得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貸款十分艱難。但是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不斷完善的背景下,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逐漸得到改善。
當然,任何事情都是利弊共存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也不例外。從積極的角度看,首先,互聯網金融模式拓寬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使得中小企業不再依附于傳統的銀行貸款與民間借貸,打破了高利率對經營發展帶來的壓力,利用互聯網平臺進行貸款,拓寬了融資空間。其次,互聯網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功能,對中小企業的經營數據進行分析,避免了繁瑣的書面文件等內容,提高了融資的效率,有效降低了融資成本。再次,利用互聯網平臺,根據相關的借貸數據、信用水平等做出企業經營及財務情況的分析模型,這樣有效控制了騙貸風險,縮短了融資時間。
從消極影響來看,互聯網金融的最突出問題是安全隱患。其一,由于互聯網自身安全問題,以及目前我國在互聯網金融監管方面不到位,使得一些平臺甚至成為非法集資的手段,這為一些中小企業的融資造成了阻礙,并影響了互聯網金融的整體環境。其二,目前我國對于個人及企業的信用評價體系尚不完善,在征信體系建立過程中,標準模糊、信息失真等問題比比皆是,這必然影響到互聯網金融平臺數據分析的結果,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金融模式圈錢,而一些真正需要融資的中小企業卻無法獲得貸款。
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推動中小企業融資發展策略
1.規范法律法規及監管制度,推動金融制度的不斷完善
不斷創新的融資模式,較低的貸款門檻,使得許多中小企業青睞于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獲得資金,因此,互聯網金融在前期呈現出“野蠻生長”的狀態。但是由于缺乏規范,這樣的“野蠻生長”已經帶來了很多問題,造成了很多負面影響。互聯網金融要想成為現代金融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必須要在法律法規以及監管制度框架中不斷規范。政府作為宏觀調控的主體,應積極擔負起規范互聯網金融模式的責任,加強立法和監督,引導互聯網金融模式、主體及市場規則逐步走向正軌,進而從整體上穩定我國金融市場。
2.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平臺呈現出壟斷性的發展態勢,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互聯網金融的規范問題,但是也限制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使得一些中小企業在大平臺中難以獲得合適的融資機會,只能選擇一些小規模平臺,甚至陷入了高利貸的陷阱。對此,政府應該利用政策手段積極推動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培育與發展,為中小企業的融資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進而推動平臺資金的優化配置。
3.中小企業應加強自身的發展建設,不斷提高融資的質量
中小企業在融資過程中,應全面評估自身的發展現狀,合理利用互聯網金融平臺,注重對融資過程中的風險評估,正視自身缺點,通過多種方式借鑒其他企業在互聯網融資過程中的經驗,逐漸提高融資質量。
四、結語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并逐漸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對于中小企業融資而言,互聯網金融模式有利有弊,企業如何權衡利弊,相關部門如何完善金融制度,成為互聯網金融不斷發展過程中需要面對并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