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鳳翱
【摘要】 在電視傳播中,傳受雙方的溝通、影響是相互的。“后真相”時代需要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的文化性塑造,以影響觀眾的情緒和信仰。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的目標是滿足觀眾的期待,而主持人文化性塑造策略是實現該目標的手段。
【關鍵詞】 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文化性;觀眾期待;策略
[中圖分類號]J90 [文獻標識碼]A
在“后真相”時代,“相比于客觀事實,情緒和個人信仰更能夠影響輿論”[1]?!昂笳嫦唷睍r代需要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的文化性塑造,以期在滿足觀眾收視期待的前提下,加強主持人以人文社科為根基、自然科技為補充、專業技能為核心、覆蓋理論與實踐的文化素質的養成,從而影響觀眾的情緒和信仰。電視節目主持人以“人本身的存在”[2]3,在電視與觀眾、虛擬與現實之間建筑了一座溝通的橋梁,實現著從虛擬傳播向人際傳播的過渡。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是一項專業的、職業的工種與行為,它能為電視傳播活動提供科學的、正確的、有序的指導。倪萍認為,主持人要有“文化知識、文學水平、社會知識面,以及對人、對社會、對大千世界的了解和認識”[3]21。這便要求電視節目主持人在進行策劃時,要強化自己的文化性塑造。文化不僅是人類文明成果的薈萃,而且是指導人類實踐的航燈。主持人文化性塑造是其人際傳播的職業本質決定的,是其品質傳播的職業追求必須的,是其效應傳播的職業境界要求的。文化性主持人便于擔當輿論領袖,易于發揮自己人效應,適于影響觀眾情緒和信仰。文化性塑造策略的踐行,是在協調主持人自身文化與主流文化交融的基礎上培植觀眾收視期待品質的過程,是提升電視傳播文化格調的過程。
一、教育背景影響著誘導效應的明顯與否
對于電視傳播而言,主持人直面觀眾,運作現場,溝通傳受,宣示理念。在電視傳播活動中,主持人對觀眾會產生誘導效應,即主持人傳播行為會對觀眾的審美心理及欣賞趣味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為此,正如王小丫所言,“主持人需要寬容、善良、有責任心”[4]16,需要夯實自我的教育背景。主持人對觀眾誘導效應的發生,一方面,與主持人在電視中的傳播行為有本質的關聯;另一方面,又與觀眾在電視前的觀賞心理有一定的關聯。電視機前的觀眾很容易產生一種心理惰性,當觀眾心理惰性產生時,就容易受主持人的誘導。電視節目主持人是在特定傳媒環境下活動的,這就要求主持人按照特定傳媒環境的規定或約定培植觀眾的收視習慣,引導觀眾的審美傾向。在某種程度上,主持人誘導效果的實現程度與觀眾文化層次的高低反向相關,而與主持人自身文化層次的高低正向相關。在一般情況下,人的文化程度高低又受制于其教育背景的優劣情況。因此,主持人的教育背景影響著誘導效應發生的明顯水平。
教育背景是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文化性塑造策略的根本性出發點,它是指主持人在學校中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學習所獲得的文化知識。這種富于強烈目的性、明確計劃性、科學系統性的學習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著迥然差異。一般情況下,人賦有文化素養的高低程度與其接受學校教育的高低程度成正比關系。因此,主持人的教育背景成為其文化性塑造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電視傳播發展的日新月異,呼喚教育背景優秀的主持人參與其間。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中國主持人教育水平的普遍提升。越來越多的專業院校甚至綜合大學都開始了播音與主持藝術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這使得主持人的受教育水平得到了整體提升,并客觀上促使電視媒體提高了對主持人教育背景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目前的傳媒環境下,教育背景優秀的主持人能更好地適應電視節目的本體藝術性需求,進而提高節目的收視率,促進節目傳播目標的實現。“一般認為,高層管理團隊成員的受教育程度與團隊績效正相關?!盵5]91同理,主持人的受教育程度與其傳播效果正相關。
所以,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的文化性塑造策略首先應注重主持人教育背景的擇優及優化,并促使主持人能動地提升、夯實自身的教育背景。如此,主持人才能積極對觀眾實施正面傳播誘導,并通過自身高超的文化藝術修養引導觀眾的欣賞趣味,這樣,在資本驅動傳媒產業的傳播生態中,可以避免一味追求收視率、為單純迎合觀眾而討寵獻媚、使主持變得庸俗化的傾向。
二、人文底蘊疏導著傳受溝通的順暢與否
在融媒體傳播時代,傳受雙方相互溝通、影響明確顯現。主持人不僅能對電視觀眾產生誘導效應,并且觀眾也能對主持人產生相應的反饋、影響?!爸鞒秩说氖滓獦藴什粦侨菝玻且此遣皇怯袕娏业呐c觀眾溝通的愿望。”[6]14溝通屬于“人類社會的心理現象,具有人際關系交流的功能”[7]109。而交流是主持人與觀眾之間“思想感情、意志、愿望、動作等的相互傳遞、相互作用、相互影響”[8]112。在電視節目策劃階段,觀眾期待主持人能動地參與其中,為節目內容和表現形式的優化出謀劃策。在電視節目現場,主持人應根據觀眾的心理需求,激發自身的創作激情,并根據與觀眾的不同交流,因人調整表達技巧,以突顯主持人的個性魅力。主持人的現場創作應基于觀眾,醞釀情感,用心交流,寄情溝通,以誠互動;并運用恰當的有聲語言與態勢語言,在平等溝通中,保持觀眾興奮的情緒狀態,凸顯主持人的親切感,從而取得觀眾與主持人間的情感認同與共鳴。
電視節目主持人是新聞及娛樂的傳播者,這種職業屬性決定了其節目現場的傳播性狀態。有效的主持傳播包含著主持人溫存的情愫、蘊含著主持人真摯的體悟,其中應和著觀眾生命的困頓、回應著觀眾生活的迷茫,不僅能使內容順暢地到達觀眾,而且能讓觀眾及時地反饋。楊瀾認為,“給主持人靈魂的是他自己的內心世界”,“任何其他的素質與此相比,只是技巧而已”?!拔业拇髮W生活的真正的饋贈,是它給了我豐富的思想和情感的材料。”[6]主持人在電視傳播中不僅與觀眾分享歡樂,也與觀眾共享知識。主持人文化涵養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受制于其人文社科知識的廣博程度。主持人應具備遠大的家國情懷,以根植觀眾的信念傳播時代的聲音;應具備唯物主義辨證哲學觀,以便正確處理藝術創作中的各種問題;尤其應具備豐厚的文學底蘊,在以口語傳播為主的主持創作中有效地發揮自身的潛力。除此之外,主持人還應具備一定的法律素養、經濟常識和歷史知識等基礎人文社科知識,以助于完成節目的傳播宗旨。endprint
因此,主持人與觀眾之間是一種彼此溝通、互動交流的直接或間接的人際傳播狀態。在電視節目演播中,主持人掌握著現場的主導權,指引著話語的方向性,把控著氛圍的營造度。同時,觀眾的實時反饋或正面激勵、或負面遏制著主持人的溝通應變力。主持人深厚的人文底蘊將助力于傳受溝通的順暢,有助于現場氛圍的協調,有利于傳播目標的達成??梢姡陔娨暪澞恐鞒秩瞬邉澲?,人文社科知識是實施文化性塑造策略、滿足觀眾期待心理的關鍵性組成要素。
三、基礎科學規正著角度選取的恰當與否
觀眾的審美角度不僅是電視策劃人應考慮的問題,也應是復合型主持人考慮的問題。白巖松認為,對于主持人而言,“你關注的是什么、你關注的角度又是什么”[9]144,是觀眾評價其主持水平的標準。主持人以自身的基礎科學積淀為基礎,偕同節目在思維、邏輯、美學等領域共成長,形成了傳播者的藝術追求,也影響著接受者的藝術品味。觀眾在獲取原始官能愉悅的同時,也需要更高層次的精神享受,因此,主持人參與電視節目策劃是努力拉近節目角度選擇與自身主持風格距離的過程?!叭绻炎銐蚨嗟膫€體聚集起來作為整體加以研究,他們的行為往往就可以預測了?!盵10]11在這一過程中,主持人的個性風格應力求與節目的角度選取、內容選定、形式選擇及觀眾期待相契合;并根據收視反饋,對一些與主持人個性風格相背離的節目傳播角度及時進行調整。其間,應避免模仿、克隆等電視策劃雷同化的傾向,以期滿足觀眾的心理期待。
在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中,主持人參與節目傳播角度的選取是主持人文化性塑造策略在其崗位工作上的“跨工種”表現。而這期間對主持人思維、邏輯、技術等方面的要求有賴于其基礎科學知識的儲備。傳媒的飛躍發展依賴于科技的進步,在某種程度上,電視藝術就是科技的藝術。主持人之所以應具備基礎科學知識,一方面,是因為電視藝術本身與科技有著密切的聯系。主持人只有具備一定的科學知識,才能熟知包括電視節目角度選取在內的編創規律,進而更好地發揮其主持才能。王雪純在回憶主持《正大綜藝》和《98環球》時說:“回來編的時候,要把浮在表面的東西徹底拉回到內心深處去,整個人要沉下來。”[9]6這期間需要主持人基礎科學素養能力的發揮。另一方面,是因為在主持時,需要科學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精神。唯此,才能在現場性及互動性強烈的節目中保持清晰的思維脈絡、縝密的談吐邏輯、通暢的交流進程,保證節目的順利推進。正如白巖松所言:“在對時間和專業化要求越來越高的今天,不是上編輯臺而是擁有編輯思路,似乎更加科學和現實?!盵11]44主持人只有具備實事求是、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才能在節目主持及節目策劃中有效發揮自身應有的主體性作用。
可見,電視節目主持人不僅要承擔現場主持的任務,而且應主動參與節目傳播角度的選取,以凸顯主持人在傳播中的前沿性與主體性地位。對于主持人而言,“成功是一個科學的理性的學習過程,臺上的舉手投足都反映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12]69。在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的文化性塑造策略上,主持人應具備的基本科學知識成為其文化性塑造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它規正著節目角度的選取。
四、專業知識規范著定位的確切與否
電視節目主持人確切的角色定位,歸根到底是以滿足觀眾期待為旨歸的。主持人的角色定位與當代觀眾的情感安放的位置貼切度,是衡量主持人角色定位的標尺。觀眾的心理期待不僅影響著主持人傳播觀念的嬗變,而且直接決定著其個性化包裝和風格性定位等因素。以電視綜藝娛樂節目為例,主持人處于嘉賓溝通、傳受互動、節目掌控等多種合力的共同影響下。在與嘉賓溝通上,不論是明星嘉賓還是普通嘉賓,主持人都應該在滿足節目整體定位的基礎上,為嘉賓留出較大的自由發揮空間,使其才華得以充分、有效地展示,以使觀眾大飽眼福。李詠在談及自己主持綜藝娛樂節目的角色定位時說:“在我主持的節目中,我把自己與嘉賓的現場關系定位為一種‘親人關系?!盵13]148傳受互動是主持人角色定位的重要環節,有效實現與現場觀眾的互動將對節目氛圍的營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不僅與現場觀眾的文化、年齡、興趣等因素有關,更與主持人的專業知識水準相關,需要其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正如董卿的觀點:“傳播能力的建構與提升,成為綜藝節目主持人在人際傳播過程中精確定位自身的重要途徑?!盵14]142在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中,需要強化主持人的專業知識水平,發揮文化性塑造策略的作用,進而規范角色定位的準確度。
主持人的專業知識是主持人特有的知識習得與儲備,是其進入電視媒體的“敲門磚”與“金剛鉆”。主持人的“工匠精神”溫潤著其專業技能的精湛度,永葆著其藝術風采的美譽度。主持人的專業優勢正如周濤在分析當下明星兼任主持人現象時所說的,在多元主持趨勢下,“有專業背景和主持經驗的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優勢和機遇,將會被強烈觸發”[15]62。主持人只有具備較好的思維能力與聲音天賦,才能在節目中靈活地運用言語技巧,在不同的現場氛圍中實現傳受雙方的互動交流。主持人的口語表達能力不僅是實現傳受溝通的工具,而且,電視節目的觀賞性在一定程度上也依靠主持人的口語表達能力得以彰顯。因此,主持人在節目中應靈活運用口語,清晰、生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進而確立自身主持語言的風格。電視藝術是視聽綜合的藝術,主持人的形象直接面對觀眾,所以,主持人應具有優雅得體的形態儀表。主持人口語傳播的即興性特質,需要其在節目現場能承受一定的心理抗壓,做到沉著冷靜、靈活應變。主持風格是主持人專業技巧的特質化表現,是其品牌價值的個性化彰顯,是其人格魅力的獨特性張揚,更是其文化底蘊的豐厚感顯露。主持人專業知識表征著其文化性,規范著其角色定位的準確性。
故而,角色定位是電視節目主持人創作時的身份確定,是其人際傳播的基點確立。文化性塑造策略需要主持人在節目中與嘉賓、觀眾實現有效交流、互動,恰當調動節目氣氛,明確突出個性風采,以滿足觀眾的期待。要實現上述文化性塑造策略的目標要求,電視節目主持人需要強化與提升包括播音素質、口語水平、形態儀表、心理素質、個人風格等方面的專業知識。endprint
五、實踐經驗編織著構思的精妙與否
在期待效應下,節目構思的參與度不僅是衡量電視策劃人的標準,而且是度量節目主持人的尺度,是其文化性塑造的策略組成。主持人參與節目構思,是主持人對節目的選題、主旨、內容及表現形式策劃設計的建言獻策。恰如董卿所言:“具有責任感的主持人會積極參與到前期的策劃創作當中,提前去感知節目的情境。”[16]在參與電視節目構思時,主持人可以從節目編排、播出時間、傳播理念等方面滿足觀眾的期待。在節目編排上應堅持服務觀眾和繁榮文藝的基本原則,按照思想性與藝術性、內容與形式協調一致的原則,對節目的每一環節精心打造。在節目的播出時間安排上,應根據目標觀眾群的收視習慣,按照“最佳時間效應”原則,努力培植觀眾的“收視慣性”。在節目的傳播理念設計上,應根據節目的定位和主持人的特點,確定是采用“真情模式”“快樂模式”,還是其他傳播理念模式,以便最終達到觀眾的心理期待。主持人參與節目構思以凸顯其主體地位,需要以其實踐經驗的養成為前提,而在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中,主持人的實踐經驗積淀正是其文化性塑造策略的重要表征之一。
實踐經驗是電視節目主持人親歷職業崗位而日積月累的第一手資料,是其面對即興傳播而應付自如的獨占性文化,是其文化性塑造策略的重要突破點。李詠認為:“在節目策劃中,主創人員(包括主持人)都應從自己的專業出發,出謀劃策?!盵17]77只有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電視節目主持人才能具備一定的策劃能力,進而凸顯其主體性地位。主持人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其口語傳播的基礎性要求,而其文字表達能力是其參與策劃的基本性要求,這些大多源于實踐經驗的主持人素養合力實現著當代電視節目主持人采、編、播三位一體的復合型特質。孫小梅說:“主持人應在主持節目時運用自己的經驗,正確處理各種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維持節目活動的正常秩序,圓滿完成全部主持工作?!盵18]65電視節目主持人只有在豐富的實踐中,才能練就一身靈活駕馭節目的本領,進而有效地實現包括主持人在內的全體策劃者的構思意圖。主持人傳播的現場感、即興性、互動化等特質,要求其節目前期構思階段的預判和策劃,更要求其節目現場演播階段的隨機應變。這都要求主持人必須具備縝密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熟練的溝通交際能力,這些能力均是主持人在長期的實踐積累中獲得的。較高的藝術修養是主持人在節目構思中優化節目品質的基礎,也是其在節目現場內提升節目效果的基礎。同樣,這種基本素質是主持人前期參與累積的成果,是主持人現場主持經驗的結晶。
綜上,主持人參與電視節目構思,必須根據觀眾的審美心理,選取獨到的主題,確定鮮明的主旨,編排新穎的內容,創造獨特的形式。主持人既在其間積累了實踐經驗,同時,實踐經驗又助推著主持人的構思參與。在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中,主持人的策劃編導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節目駕馭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溝通交際能力、藝術修養品質等既是主持人實踐經驗的表征面,也是其文化性塑造策略的突破點。
結 語
主持人是媒體的代言,是價值的彰顯,是傳受的紐帶,是品牌的承載。當代傳媒生態呼喚深入發掘電視節目主持人傳播的人際傳播特質。在人工智能崛起的時代,主持人實在地與觀眾貼心交流,真切地與觀眾誠意互動;同時,觀眾也真實地與主持人傾心溝通,確切地與主持人實時反饋。在電視傳播中,觀眾是節目的參與者和消費者,節目只有在觀眾處才能實現其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成功的主持人策劃是節目“雙豐收”的重要保證。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作用的彰顯,就是在類型節目主持的特質要求下,提升主持人與觀眾間傾聽與傾訴溫情實現的素養,強化主持人與觀眾間使動與受動自然發生的能力。主持人文化性塑造本質上是一項切合主流與時尚文化心理訴求、滿足當下及未來觀眾審美期待的職業規劃活動。文化性塑造策略是在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中、在主持人不失自身主持風格和立場的前提下,以主持人的教育背景、人文底蘊、基礎科學、專業知識、實踐經驗等文化意涵層面的強化與提升為手段,對主持人進行的、可以契合觀眾審美心理并能夠引導觀眾心理的職業能力塑造。在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中,文化性塑造策略助力于主持人培厚文化涵養,提升溝通品質,延展專業能力,切近觀眾期待,實現傳播效果。
在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中,文化性塑造旨在提升主持人職業生涯的品質。文化底蘊豐厚的主持人其主持生涯往往較長,因為,主持人的文化性不僅關系到其主持藝術本體的生命力,而且也關系到主持人參與節目策劃中的水平。一方面,主持人的主持藝術水平的高低與其文化底蘊是否深厚有著重要的關系。主持人在節目中正是以自身的文化底蘊為基礎,借助于人際傳播的魅力,將自己的思想見解傳達給觀眾的。電視節目尤其是現場直播的電視節目,要求主持人在節目中以敏捷的思維能力,迅速地對場內嘉賓及場內外觀眾的行為做出反應。在快節奏的節目行進中,主持人要妙語連珠、應對自如,必須有一定的文化底蘊作基礎。主持人只有具備一定的文化性,才能在資本驅動傳媒的傳播生態下抵制住媚俗化的傾向。另一方面,主持人的策劃編導參與度的高低與其文化底蘊是否廣博也有著關鍵的聯系。電視節目策劃是一項以豐厚文化底蘊為基礎的創造活動,主持人必須擁有科學的知識涵養、高超的智慧思維,充分發揮主觀創造欲,才能參與其中,凸顯主體地位。因此,在電視節目主持人策劃中,文化性塑造策略不僅提升著主持人主持創作本體的藝術品格,而且拓展著主持人參與策劃編導的職業寬度。
參考文獻:
[1]Oxford Dictionaries.Word of the Year 2016 is...[EB/OL].(2016-12-23) [2016-12-28].https://en.oxforddictionaries.com/word-of-the-year/word-of-the-year-2016.
[2](德)恩斯特·卡西爾.人論[M].甘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3]倪萍.我常常覺得自己不會說話[J].語言文字應用,1997(4).
[4]史學東,余紅,尹力,曹可凡,王小丫,趙忠祥.電視人的操守堅持[J].上海采風,2010(7).
[5]劉樹林,唐均.差異性、相似性和受教育背景對高層管理團隊影響的國外研究綜述[J].管理工程學報,2004(2).
[6]楊瀾.憑海臨風[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6.
[7]車文博.當代西方心理學新詞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8]彭萬榮.表演辭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9]魯景超.真話實說:名主持人訪談錄[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8.
[10](美)詹姆斯·G·韋伯斯特,帕特西亞·F·法倫,勞倫斯·W·里奇.視聽率分析[M].王蘭柱,苑京燕,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11]白巖松.我們能走多遠——關于主持人話題的胡思亂想[J].現代傳播,1996(1).
[12]朱軍.時刻準備著[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4.
[13]李詠.電視綜藝娛樂節目主持人如何面對現場嘉賓[J].現代傳播,2007(6).
[14]董卿,朱冰.建構傳播能力實現有效溝通——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在人際傳播中的角色定位[J].現代傳播,2008(2).
[15]周濤.時代推動多元化主持——簡論電視綜藝節目主持人多元化發展的新趨勢[J].中國電視,2013(6).
[16]董卿.不做平庸的播報機[N].光明日報,2015-11-11(7).
[17]李詠.主持人:不僅僅是最后一棒[J].電視研究,2007(12).
[18]孫小梅.試論電視節目主持人之角色定位[J].電視研究,201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