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晟昱??
摘要:運用微課可以帶動歷史課堂的轉變,實現知識前移,讓歷史課堂不再局限于知識的學習,讓歷史課堂教學個性化,符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真正實現,使學生成為歷史學習的主體,從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歷史。
關鍵詞:微課;知識前移;個性化;自主學習
筆者認為,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著三大問題:一是拘泥于歷史知識的教學;二是忽視學生的個性;三是不能很好地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這三個問題的存在,極大地制約了歷史教學有效性的實現。因此轉變勢在必行,可是怎樣轉變呢?怎樣轉變才能有效呢?通過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運用微課不失為一個比較好的途徑。
所謂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它的使用可以全面地改變歷史課堂教學,使教與學更為有效,更加個性化。
首先,運用微課可以實現知識前移,讓歷史課堂不再局限于知識的學習。在傳統歷史課堂,一般的流程是這樣的:先導入,然后進行知識講解,最后布置作業,看似很有條理,實則存在問題。因為這一流程將筆者看來更為重要的對知識的掌握、思考、探索,也就是知識的內化,放在了課堂外。這樣一來,歷史課堂就被局限于知識的教學,只是給予了學生知識,卻無法保證他們掌握知識,至于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就更為欠缺了。而運用了微課之后,可以實現知識前移,將歷史課堂進行“翻轉”,先將知識點展現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外就能去學習相關知識,到了歷史課堂上,就只要進行互相交流、協作探究和完成作業等工作。如此,學生遇到的問題、產生的想法就能得到更好的解決和展現,學生對知識的內化效果就會更好。而當歷史課堂不再局限于知識的學習的時候,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比如說在上《難忘九一八》這一課時,筆者先在課堂教學開始前,用微課讓學生了解九一八事變的基本情況、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以及西安事變的基本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們在課前就對于本課的基本知識點都有了一個了解。對知識點的掌握就被前移到了課堂教學前,而不是像以往的傳統教學那樣,在歷史課堂中去教授這些知識點。到了課堂之中,學生就可以在看了微課的基礎上直接復述九一八事變的經過,并通過材料的閱讀和討論回答為什么蔣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接著,要求學生歸納總結西安事變的結果和影響。最后,筆者出示日本購島鬧劇的情況和圖片,讓學生思考應該如何正確看待當今中日關系,以史鑒今。
其次,運用微課可以讓歷史課堂教學個性化,符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是教學常識,但真正實現卻并非易事??梢园l現,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無法使教學符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實際的歷史課堂中,是客觀存在的,并且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是運用微課之后,就可以通過改變歷史課堂,來解決這一問題。一方面,有了微課后,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調節學習進度。另一方面,由于老師被從知識講解中解放了出來,就可以有足夠的時間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一對一個性化指導,學生的個別差異就能夠被照顧到了,這樣一來,就實現了歷史課堂教學的個性化,從而讓歷史教學符合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習也就行之有效了。同時,老師的個別指導,也有利于老師和學生構建起朋友一樣的關系,讓老師在歷史課堂上成為與學生互動交流的伙伴。再以《難忘九一八》為例,筆者在課前先用微課讓學生了解九一八事變的基本情況。這些情況如果在課堂上進行講授,那么對于每個學生進度是一樣的,也就無法照顧到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但是,在課前用微課呈現,則可讓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學習,如果看一遍微課無法全面了解,就可以多看幾遍,直到了解為止。這樣學生就可以在課前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預習,做到讓全體學生都能真正了解相關知識。到了課堂上,學生就能以此為基礎進行探索和思考了。而在課堂上的探索和思考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會提出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疑問。老師只要根據不同情況,和學生進行交流和講解就可以了。比如有學生不理解為什么蔣介石要實行不抵抗政策,老師就可以和他探討;有學生對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何要發動西安事變有疑問,老師又能夠答疑解惑。
再次,運用微課可以真正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成為歷史學習的主體。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但是筆者認為自主學習必須是要有一定的基礎的,至少要有足夠的學習材料和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而在傳統教學中,這兩點都是很難實現的。這兩個自主學習的基礎性問題,同樣也可以運用微課解決,因為運用了微課之后,就能夠在將教師的上課資源變為學生的學習資源的同時,給學生在課內外創造充足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能夠成為歷史學習的主體。當然,為了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更有方向,也更有驅動力,在運用微課的同時,還應該給學生提供相應的微課學習任務單,幫助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支架,用任務來驅動學生,以問題來引導學生。繼續以《難忘九一八》為例,在以往的傳統教學中,九一八事變的基本情況、西安事變的基本情況等內容,往往都會在課堂中展開講解,于是就會產生這樣一個問題:鑒于教師的權威性,學生的思維往往會受教師影響,習慣于接受,而不是思考、分析,這樣一來,在上這一課時,學生們的主體地位就沒有得到體現。但是要讓學生自己進行自主學習,卻又沒有足夠的基礎學習資料。所以在進行本課前,筆者就讓學生看微課,使學生對本課內容有一個了解,并給出如下任務單:(一)完成本課知識圖,并將之上傳至班級QQ群,供班級學生對比和討論。(二)談理由:蔣介石為什么采取不抵抗政策。(三)講事跡:選擇一位抗日英雄說出他的事跡。(四)說觀點:蔣介石被抓以后如何處理,殺蔣還是放蔣?并說出理由。在學習任務單的引導下,學生們就能有目的性地進行自主學習,成為了歷史課堂的主體,歷史課堂的效果也就得到了優化。
綜上所述,運用微課,可以帶動歷史課堂的改變,使歷史課堂不再局限于歷史知識的學習,讓歷史課堂教學更為個性化,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差異,使學生成為歷史學習的主體,從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果,讓每個學生都能學好歷史,促使歷史學習成為一件愉快的事情。
作者簡介:俞晟昱,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高新區漢浦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