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升??
摘要: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最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物理而言,學生一旦“會學”,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物理。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于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現代教學理論認為,老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對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學習物理的興趣,覺得物理不再那么難,那么枯燥。學習物理是有用的,可以解決身邊發生的許多實際問題。
關鍵詞:學習;心里;興趣
在實際的教學中,存在著一種現象,教師上課學生基本能聽懂,習題基本會做,但考試中一動筆就失分多,考不出自己的理想成績的怪圈。深入學生調查了解到很多學生覺得物理難學,心里懼怕物理,對物理沒有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導致被動跟著老師轉。特別是高三的女生這種現象更是普遍存在,要轉變這一現狀關鍵是要在教學中培養學習的興趣和熱情。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培養學習興趣的做法:
一、 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觀,利用學生愛屋及烏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教學過程中要求我們要關注愛護每一位學生。新課程的推進必須轉變傳統教學中“師道尊嚴”“惟師是從”的師生觀,構建教學雙方主體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師生觀,教師要努力營造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求異思維,形成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的對話交流。教師應把微笑帶進教室,把激勵的眼神傳遞給學生,把愛心奉獻給學生,把耐心帶進教室,允許學生答錯了可以重來,不完整允許補充,不同意見允許爭論,教師講錯了允許提意見。
在平時的作業及每一次的考試中,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教師都應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表揚。如這段時間學習認真進步真不小,老師在關注他,讓學生感受到你是他學習上的助推器,這樣很自然拉近了師生的距離,師生關系融洽學生心里愉快,讓學生從內心喜歡你,學生就會對物理有興趣。
二、 創設物理實驗情景,利用學生好奇心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1. 有趣的課堂實驗,是捕捉興奮點,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必要手段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用新奇的演示實驗,不僅可以使整個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注意力集中對物理現象獲得深刻的印象,好的演示實驗還可以使學生引起濃厚的學習和鉆研的興趣。例如在講“超重和失重”一節時,聯系日常生活中坐電梯、坐過山車的感受和體驗,并引導學生做好如下的演示實驗:
在燒杯中放一個有棱角的堅硬物體,在上面放一個雞蛋觀察比較以下情況:
a. 燒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b. 緩慢提升燒杯;
c. 由靜止急速向上提升燒杯,加速度很大;
(學生驚奇看到雞蛋破裂這一意想不到的現象,引起了學生興奮,學生急于探知其中的奧秘)
d. 礦泉水瓶裝滿水在壁上刺個小孔,觀察到水外溢;
e. 放手讓水瓶作自由落體運動。學生立即問水怎么不流了呢?通過兩組對比演示實驗,立即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學中,興趣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2. 創造實驗條件,體驗科學發現的曲折與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中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多走進實驗室,讓他們在實驗探究中體驗科學發現的曲折與樂趣,體驗物理概念原理的形成產生是一個曲折的過程,培養學生抗挫折心理和鑄就戰勝困難的勇氣,同時在實驗過程中提高動手能力,嚴肅科學的態度,學會與他人交流和合作等。
在影響導體電阻的因素“電阻定律”的實驗探究中,其中一個假設是導體的材料、橫截面一定時其電阻和長度成正比,在用電阻絲進行實驗驗證過程中,多數實驗小組的實驗數據和假設吻合得很好,但也有的實驗小組的數據與假設間存在一定的差異。當被測量的電阻絲長度較小時其測得的電阻比假設略大。可引導學生大膽猜想,前后左右的實驗小組進行對比觀察,有的學生提出是由于電阻絲粗細不均勻造成的偏差?引導學生探究在電阻絲的各個部位取相同長度的一小段進行分析,發現電阻都比預計的略大。說明不是實驗誤差所致,而是當中隱藏著一個必然因素,發現該組同學沒有使用滑動變阻器進行限流且通電時間過長,致使流過電阻絲電流過大,溫度升得過高造成的。引導學生用手感知。這樣一次不經意的失誤,卻發現了溫度會影響導體電阻的新問題。這樣學生在實驗中獲得了成就感,更加激發學習物理的興趣。
三、 把握好考試的難度,利用學生重視分數心理,鞏固學生學習興趣
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和評估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方式,而不是目的,但多數同學認為分數低了,學習就失敗了,只要連續有兩次或三次分數不盡如人意,就會在學生心理造成壓力,失去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和信心。平時把試卷分發給學生經常看到分數低的同學把試卷一揉放進抽屜,或趴在桌上一聲不吭,甚至有的女生還會掉眼淚。如何把握考試的難易程度,應按照教學大綱辦事,既不超綱,又有一定的靈活性,讓絕大多數同學經過努力都能及格,但又不輕易得到高分,這樣既能使學生感到成功的喜悅,增加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又能發現存在的不足,明確今后努力的方向。所以出題時一定要把握好難度,不要在考試中難為學生,打擊學生,據學生實際情況平時把難度大的題目盡量放在習題課中處理。
例:質量mA為4.0kg的木板A放在水平桌面C上,木板與水平面間的摩擦因素μ=0.24,木板右端放著質量mB=1.0kg的小物塊B(視為質點),它們均處于靜止狀態。木板突然受到水平向右的12N·s的瞬時沖量I作用開始運動,當小物塊滑離木板時,木板動能為8.0J,小物塊動能為0.5J,重力加速度取10m/s2。endprint
求:(1)瞬時沖量作用結束時木板速度v。
(2)木板的長度L。
這是一道難度大的高考題,學生解題時幾乎無從下手,得分率較低。
這種題宜在平時的習題課中處理,并做適當引導。
對第一問:很多學生寫成I=(mA+mB)v式,引導學生分析I作用在木板上,抓住關鍵字眼“突然”說明作用時間很短,地面對A摩擦力的沖量、板A對B及B對A摩擦力的沖量均可忽略不計。
對第二問:引導學生作好受力分析,過程分析,畫好圖,并提出如下問題:
(1)C對A的摩擦力f2對AB系統而言是內力還是外力?AB系統動量是否守恒?
(2)如圖sA、sB為對地位移,又知A、B的初末動能宜選用什么規律解題?
(3)A作勻減速的時間和B作勻加速運動時間有何關系?涉及作用時間宜選用什么規律解題?
(4)第二問能否應用牛頓定律、運動學知識去解題?怎么列式?
通過以上鋪墊再和學生思考,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解答,同時也拓寬了學生的解題思路。
這樣通過對難題的教學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又能跟高考進行了很好的接軌,知道高考對考查能力有較高的要求,激發學生敢于挑戰難題,并從中獲取解題成功的喜悅。
四、 把學習物理的興趣引向觀察自然現象和聯系日常生活實際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物理的角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并能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老師應盡一切可能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可見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只會解答某一種類的應用題、概念題,卻不清楚為什么學物理,學物理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學時,針對學生的特點,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景,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物理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物理對于我們的生活有多重要,學物理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物理的強烈欲望。
如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發生的一些具體事例:
打樁機打樁,傳送帶傳送物體,在運動會上,4×100m的接力賽中在接力區的交接棒過程、跳高比賽、起跳摸高等。看體育比賽跳水、蹦床、排球等節目。“嫦娥一號”衛星的發射、變軌加速、從地月轉移軌道成功制動變為月球衛星等等,引導學生討論交流,應用到哪些物理知識,使學生認識到物理知識有用。
歷年高考題經常考查應用物理知識,解決身邊發生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能力,并引導學生在觀察中應用物理知識解釋身邊發生或看到的具體事情。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應在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捕捉學生學習心理,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實施興趣的培養和激發,并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簡介:謝家升,福建省泉州市,泉港一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