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摘要:物理是中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其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非常關鍵。但是,在現實的教學活動當中,許多老師將知識的傳授作為唯一的重點,而對人文精神的培育有所忽視,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本文將高中物理教學期間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現作為切入點,對相應的培育方式展開詳盡的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物理教學;人文精神;培育
物理是科學教學的一門關鍵課程,其承擔著后者與人文教育融合的重任。倘若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識與技巧的傳授,那么物理教學的與人功效將難以體現,從而難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然而,不同于其他科目,物理教育中的人文教育重在塑造與個體的行為密切相關的人文素養,所以,必須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合理地融入人文教育。
一、 中學物理教學中人文精神缺失的體現
人文精神是一種人類的自我關懷,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是對人類文明的重視,同時也是對個體的尊嚴、命運等的關心和維護。高中時期的學生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的階段,在這個時期開展人文精神教育,必然會收獲較大的成效。然而,就當前的中學物理教學現狀而言,許多老師都未重視人文精神的培育,更未將其融入到日常課堂活動當中,從而使學生的人文素養有所缺失。許多學生都具有一定的功利思想,盡管知識在不斷增長,但是其人文素養也沒有較大提升,團隊協作精神與愛國主義精神都不夠強烈,在應對現實問題的時候難以對其有效處理和解決。
二、 中學物理教學中學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方式
(一) 將人文精神融入教學設計當中
相較于其他學科,物理教學具有更高的嚴謹性,而且同時還具有一定的人文關懷精神。新課改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以其為根本。所以,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應先對學生的現實狀況加以了解和掌握,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培養起實事求是、追尋真理的科學精神。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設計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將人文精神融入其中。
(二) 在物理定義與規律的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
物理定義和規律的形成歷經了長久的演變過程,具有深厚的內涵。因此,在開展此類教學之時,不可僅僅停留于知識的傳授方面,而是應該使學生學習到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科學精神。在對此類知識講解的時候,可以借助辯證唯物主義思想來對其加以闡釋和說明,使學生產生直觀認識,主動進行思考。一旦將人文精神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知識就會更加形象,而教學也不再是枯燥的分析規律,同時可以使學生體會到人文精神的精髓。譬如,在開展質點概念教學期間,可以將具體的事件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探索。比如小鳥在飛行的時候,身體及翅膀都處于運動狀態,如果只是對其飛行速度進行研究,那么翅膀的拍打及小鳥的質量就可忽略。所以,小鳥可被看做一個“點”。某個物體是不是可以被視為質點,關鍵取決于問題的基本性質。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使學生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物質世界運動變化的規律是物理課程研究的重點,因此在該科目當中隱藏著許多辯證唯物主義的理念與方式。譬如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客觀存在的、人類可以對世界進行認識與改造等哲學原理都蘊含在原子物理知識當中。此類素材有助于培育學生養成科學的世界觀,所以,老師應當對教材加以深度挖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三) 將人文關懷融入物理實驗當中
在物理教學當中,實驗課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人文精神在實驗過程中隨處可見。所以,借助這一恰當時機對學生開展人文精神培育活動將會取得較佳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第一,能夠促進學生養成嚴謹的求知態度,具有一定的耐心毅力,同時產生相應的自我約束意識。學生是否掌握了物理知識,可以通過相應的實驗來進行測試。除此之外,實驗的操作具有嚴格的標準,而且原理性極強。學生實踐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受到各種困阻,所以動手操作可以使其逐漸形成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同時,學生在此類活動當中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要求和規范,在出現錯誤的時候及時更正,還必須愛護公共財產。這樣的實驗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并且會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探索精神。
第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首先,確保學生好奇心不被磨滅。相較于毫無生氣的理論知識,實驗活動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后者會對其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加之,實驗的結果有時與預期不相符,所以常常會勾起學生的探索欲,使其更樂于動手操作。譬如,在干簧管的實驗當中,筆者將一塊條形磁鐵取出,在一個小紙盒上進行了演示,盒外的小燈泡在一瞬間亮起,學生們發出一陣驚呼聲。受到好奇心的驅使,學生會主動地進行實驗操作,通過整個操作過程加深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其次,鼓勵學生勤于思考。主張學生遇到問題的時候多多開動腦筋,找到解決的方法,使其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當中,相應的教育藝術不僅僅局限于技能的傳授,而且同時還具有激活和鼓勵功效。在老師的大力支持和鼓勵之下,學生很容易產生較強的自信。在實驗活動當中,老師可以適當地加入一些創意性內容,鼓勵學生對所學知識合理應用。在學生的操作成功之后,老師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前者在得到表揚之后,學習的積極性會再度提升。最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在現實生活當中,物理現象隨處可見,其自身的自然科學屬性使相應的教學形成一定的規律,即對現象進行觀察和猜測,而后借助實踐操作對預測進行檢驗,最終獲取具有規律性的結果。物理學科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有利于激發個體的想象力。
三、 結語
新課改的開展要求學生的發展必須具有全面性,因此,將人文教育融入中學物理教學當中是必然趨勢。不但要將課堂教學作為培育學生人文精神的切入點,而且在實踐活動中也需進行相應培育。除此之外,還需在教學期間不斷對成功經驗進行匯總,打造出具有人文特性的學習環境。只有通過多個方式將此精神融入日常教學當中,才可使學生的人文精神素養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高碧云.試論在中學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8):50-52.
[2]劉小劍.初中物理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2015(2):27-27.
[3]周榮意.高中物理教學之學生人文精神培養的策略探討[J].山西青年月刊,2013(6):64-64.
作者簡介:王冬梅,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石嘴山市第一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