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宏南
摘要:建筑行業與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密切相關,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我國建筑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光景。波及全國20多個城市群、180多個地級及以上城市、1萬多個鎮全部加入了我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新規劃,這一轉變為我國建筑企業的領導者注入了一針強效的興奮劑,與之相配套的公路鐵路、航空水運、城市交通建設等一系列相關計劃的推進更令建筑行業的從業人員歡欣鼓舞。然而,面對近年來一樁樁樓倒橋塌的悲慘事件,重重地敲擊著我們的心靈,到底是為什么使得我們工程建設為何如此不堪一擊?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我們建筑企業發生如此多的悲劇?本文將就我國建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模式的風險應對相關內容進行探討,并探尋有效的風險應對策略,為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建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模式;風險應對策略
縱觀目前我國建筑行業發展模式與經營模式不難看出,很多方面存在的問題令人堪憂。例如:掛靠、轉包、違法分包等各種違法行為在建筑工程領域中十分普遍,甚至有的建筑企業選擇了空殼化經營這一發展方向,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速度超過了社會的預想,但由此引發的各種安全事故、不合格的工程質量、現場混亂的管理、各種法律糾紛等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目前我國建筑市場中存在大量的掛靠單位、包工頭,而這些經營模式為建筑企業空殼化的滋生和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建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模式是我國建筑企業轉換經營方式的一種新嘗試和新變革,在這種經營模式下企業作為發包方,企業內部的股東、各職能部門、各分支機構、企業的員工都可以成為承包方。
一、相關概念闡述
(一)建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
所謂“建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是指建筑企業為了調動企業內部各分公司負責人、項目經理的工作積極性,降低行政管理成本,以承包經營的模式,將企業承包的各項工程承包給各分公司負責人、項目經理負責,公司針對每一個項目收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用,所有的成本、稅金和其他成本由承包者承擔,項目稅后利潤扣除上交公司管理費用的剩余利潤全部歸承包者所有的一種管理制度。這種經營模式并不為法律和行政法規所禁止,它從一定程度上能夠解決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責權利相統一的問題;達到提高員工積極性主動性,提高整個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和效益的目標,受到許多建筑企業的青睞,但如果運用不當,會遇到許多法律上的糾紛和風險。
(二)建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模式經營管理制度的特點
建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模式無論是采用“總公司+項目部”二級管理體制或“總公司+分公司+項目部”的三級管理體制,這種經營模式具有如下經營管理制度的特點:
1.項目中標成因不一樣
有的是總公司直接參與市場競爭而取得的項目;有的是分公司負責人或項目經理利用公司平臺參與市場競爭而中標的項目。
2.財務上“營改增”后實行總公司統一核算的制度
有的由總公司向項目部派駐財務人員,同時可以開設銀行臨時結算賬戶;有的是由分公司或項目部招聘的財務人員以總公司的名義在總公司統一的信息化平臺進行會計核算,所有的資金支付都是通過總公司的基本賬戶列支。
3.物資采購方面
總公司沒有設立物資采購部門,各分公司或項目部的物資全部由分公司或項目部指定專人負責采購事宜。
4.合同管理方面
有的有采購合同,有的沒有采購合同;材料到工地后,有的有驗收清單,有的沒有驗收清單。
5.分公司或項目部承包者的利潤獲取渠道不一樣
所得稅采用核率征收的建筑公司,將項目取得的利潤在不代扣個人所得稅的情況下直接轉給承包者;所得稅采取查賬征收的建筑公司,要求承包者提供足額發票,才能將項目利潤取走,承包者提供足額發票的途徑要么虛列工資費用,要么虛開發票(勞務發票或采購發票)。
二、建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模式中存在的風險分析
(一)建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還存在不恰當的行政干預
目前我國建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并沒有嚴格按照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政企分開的思路來完成。在內部承包合同上簽字的雙方只代表了所有權主體和經營權主體,但是在企業內部承包機制中只有企業管理者才真正具有法人資格,而作為承包方的股東、各職能部門、職工個人、企業的分支機構并不具備對外的法人資格。作為建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模式中的發包方,必然要對承包單位的經營方式、具體運作內容等進行干預,而這種干預通常包含一些不恰當的行政干預,例如:有的建筑企業甚至干預承包項目的人事安排,在建筑項目工作中安插自己的親屬等人員進項目,很明顯這種不正當的行政干預必然會影響到建筑企業承包項目工作的順利開展,不僅延誤了建筑項目的工程工期,更會挫傷承包方的工作積極性。
(二)不利于建筑企業統一指揮機制的構建
如果企業進行內部承包經營方式是為了集團企業提供服務,那么必然會在產生不同的利益主體,長此下去必然會導致一些新的矛盾產生。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利益主體都有自身的利益訴求,而這種訴求與企業的統一指揮機制是存在矛盾的。例如:某集團在實現內部承包經營模式后,其下屬兩個公司站在自身利益角度思考,必然會與集團總公司的統一指揮產生矛盾,從而找出各種借口減少被集團公司的服務,最終影響了集團統一指揮的權威性。
(三)對企業長期利益的增值帶來的影響
建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模式通過合同清理了雙方的責任和權利,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承包方與發包方出自各自的利益考慮,所追求的利潤目標并不完全相同,只要有一方一味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會忽略了企業長期利益增值的最大化。
三、優化和應對建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模式風險的策略
從以上建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模式的經營管理制度的特點來看,上述內部承包經營管理制度在實踐中存在不少財稅法律風險。“預則立,不預則廢”,要有效的避免內部承包經營帶來的風險,必須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預防和控制風險的措施,以下措施的運用能夠有效地預防和控制內部承包的風險:
(一)進一步規范企業合同條款
如果施工企業沒有與內部承包人簽訂勞動合同,也沒有為其繳納社保的話,那么他們之間簽訂的內部承包合同實際上是轉包合同。而我國法律明確禁止違法轉包,因此施工企業在簽訂內部承包合同時,應規范合同條款的表述,不得違法轉包;而且要為內部承包人繳納社保。
(二)實現擔保承包、樹立風險意識
從法律層面上來講,施工企業才是對外承擔質量責任、債務責任等風險的主體,而不是內部承包人。因此,施工企業在簽訂內部承包合同前,應嚴格審查內部承包人的資信,全面了解內部承包人的從業經歷、工作業績、經營管理能力和承擔風險實力。施工企業可要求內部承包人提供一定的財產作為履約內部承包合同的擔保。這種擔保承包,會增強內部承包人的風險意識和守法經營、安全生產、文明施工方面的自覺性,從而有利于保證承包經營活動的效果。
(三)加強合同的管理
分公司或項目部必須使用由總公司統一制定的合同范本,進項類合同由總公司各職能部門統一會簽;正常情況下,進項合同的采購金額必須與成本預算相匹配,另外規定除零星采購外,超過一定金額的采購必須簽訂采購合同,或用采購訂單的形式代替采購合同。
(四)加強項目資金的過程控制,防止資金被挪用
資金失控是造成建筑企業承擔經濟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過程控制。資金支付必須關聯采購合同,采購合同必須關聯成本預算,成本預算必須關聯總包合同,保證資金支付有充足依據。同時,該項工作對成本預算也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五)稅負風險的控制
主要是三個環節:在成本控制環節,必須始終堅持“四流合一”,就能有效預防虛開發票的行為;在納稅環節,必須堅持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申報納稅,而不論發票是否開具的原則;在利潤分配環節,該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必須代扣代繳,以免發生偷稅漏稅事件。
綜上所述,建筑企業實施內部承包經營機制能夠有效增強企業的收益,并且充分調動廣大股東、各職能部門、職工、分支機構的積極性、主動性,更為企業活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云.企業內部承包經營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 (09).
[2]竇安民.建筑施工企業掛靠經營與內部承包的本質淺談[J].甘肅科技,2013 (05).
[3]朱祖德.建筑施工企業內部承包精英如何進行財務和稅收管理[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4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