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玉,劉登蕉
(福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1)
互動考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努力營造和諧、愉悅的互動氛圍,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中,積極與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給教師信息反饋,以便共同完成教學任務。護理綜合實訓是護理學基礎的后續課程,是集所有護理實訓操作項目的一門課程,是護理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是連接學校教育與臨床實踐的橋梁。有調查研究顯示,傳統醫學教育模式培養的學生基礎扎實,但是主動性不強、創造能力差、實際應用能力低[1]。而應用互動考核模式,能改變以往學生被動接受教師考核的方式,增加開放的考核環節,讓學生參與考核,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展,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的培養,符合職教改革需要和新模式下培養新型護理人才的需要。
以我校2015級高職護理專業15個班中的5個班236名大專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女生233人,男生3人,年齡18~21歲。以護理綜合實訓課程為例,進行考核模式改革,變學生單一接受教師考核為有學生參與的考核。
(1)教師以教學大綱和課程標準為依據,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內容覆蓋教材的知識點,突出教材重、難點,根據患者從入院準備、手術前、手術結束到康復出院的全過程,選擇、編撰案例,并合理設置案例問題。
(2)將一個班的學生分為6~7組,每組4~5人,考核前每組抽取病例(每組病例、操作項目不同),熟悉病例要求,執行各項醫囑,并扮演好各種角色。
(3)學生考官就學生操作項目完成情況進行評分,見表1。
(4)成績評定方式。教師和學生都是考官,教師給出的成績占60%,各小組給出的成績占40%,每次考核結束后,先讓各小組學生互相進行點評,教師再進行綜合性點評與總結,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每個角色、每項操作項目所需掌握的內容及注意事項。

表1 護理綜合實訓課程評分表(分)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集中發放問卷,調查者當場填寫并回收,共發放問卷236份,全部回收,有效回收率100.0%,問卷內容包括增加師生互動、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培養溝通技巧、提高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提高綜合能力、增加課后負擔。

表2 護理綜合實訓互動考核模式應用效果[n(%)]
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是目前高等護理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是教學的最終目標[2]。與傳統實訓教學相比,情景模擬教學中,學生不僅要自己動腦設計劇本,還要將專業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語言表達能力、情感關懷、團隊精神融入教學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在高職高專護理綜合實訓考核中應用互動考核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普遍反映互動考核模式激發了學習熱情,促進了他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了溝通能力,培養了團隊精神。此外,應用互動考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使學生發現自身不足,學習其他學生的長處,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從表2可以看出,89.0%的學生認為互動考核模式的新穎性和互動性較好,有利于增加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責任感,使學生感覺自己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與考核過程中被動的“受體”,而是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的主體。
從表2可以看出,83.9%的學生認為互動考核模式能激發其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探索,利用多種途徑(如網絡和圖書館)收集信息,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前,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學習怎么執行醫囑、怎么與患者溝通,發現其他學生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興趣是問題得以解決的驅動力,通過帶著問題學習,使學生鞏固和強化理論知識,培養臨床決策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激發求知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變被動學習為自我設計、主動學習[3]。
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工作僅靠一個人無法完成,需要幾個或更多的人通力合作。86.0%的學生認為互動考核模式有利于團隊精神的培養,能使學生認識到成功離不開團隊成員的共同努力,一個缺乏團隊精神的人很難與別人合作,也無法融入集體,即使有一技之長,也難有機會施展。
表2顯示,80.1%的學生認為互動考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溝通技巧。以往的教學只注重學生操作技能的訓練,考核時側重于學生操作的準確度和熟練度,忽略了與患者溝通能力的考核,導致學生缺乏溝通技巧。
表2顯示,84.7%的學生在考核其他學生的同時自己也復習了一遍,有利于提高學習積極性和操作技能,為下臨床奠定良好的基礎。通過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擬,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責任心和愛心,樹立整體護理理念,為將來更好地適應臨床護理工作打下基礎。
隨著現代醫學科技和社會的迅速發展,過去那種只注重灌輸理論知識而忽略實踐能力培養的教學方式[4]已無法滿足臨床需求,護理學已成為“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應用學科,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采用角色扮演法的病例教學不同于傳統的病例討論,它在模擬的臨床環境中進行,護生通過收集和分析資料,發現問題并利用所學知識或查閱的資料來解決問題,充分調動了護生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使護生的多種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提高,有利于實現“知識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轉變。
61.4 %的學生認為應用互動考核模式雖能提高教學效果以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動手能力,但前期編寫劇本、排練全在課后進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們的課后負擔。另外,由于學生是自由組合分組,各小組成員在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熱情、參與度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別,導致強強聯合或弱弱聯合現象產生。今后應著力解決這些問題,加強管理。
[1]鄭翠紅,姜小鷹,沈江華,等.對護理本科畢業生工作能力的調查及評價[J].中華護理教育,2005(3):18.
[2]錢榮,謝虹,吳雪紅.綜合設計性實驗在急救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學雜志,2009,24(24):71-73.
[3]汪燕,馬繡林,何世銘,等.康復醫學教學中注重操作能力的培養[J].中國康復,2001,16(3):188,191.
[4]殷磊,蔣曉蓮,袁璐.探索緊密結合臨床的高等護理人才培養模式[J].中華護理,2001,10(3):773,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