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曼
摘要:本文簡要論述了初中語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嘗試,旨在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的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目的。
關鍵詞:課堂教學;初中語文;自主學習能力
近年來,初中學生在語文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師生的雙邊教學活動仍然限定在“傳授—接受”的模式內,“滿堂灌”仍然充斥課堂,高投入低產出仍然是中學語文教學屢見不鮮的現象。教育規律告訴我們,學生才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努力探索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途徑,將有利于促進當前的初中語文教學改革。
一、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內涵
初中語文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啟發、指導下,以目標為依據,充分參與學習過程,主動探究,自我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雙邊的活動過程,教與學是一對矛盾。人本主義教學觀告訴我們,學生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獨立的人格,是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潛能,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促進學生不斷探索,主動發展。
二、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模式
為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我們從實踐中提煉了“語文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課堂教學基本模式:明確目標—自學討論—啟發誘導—應用評價。這種課堂教學模式的指導思想是:把教學過程看作動態發展的、教與學有機統一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始終處在主體地位,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激發者和引導者。
1.明確目標。在這個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首先向學生明確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所要達到的結果或標準,教師在制訂目標時,要充分了解教材,了解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知識和技能水平,并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制訂出與學生的實際要求和諧一致的教學目標,并且要具體明確,通俗易懂,便于學生理解。
2.自學討論。出示教學目標后,要圍繞目標,提出自學的具體要求或設置一些自學思考題,創設自學的情境,讓學生自學,通過自學,學生對問題有了自己的見解,但理解的程度不同,這時可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個人所得。自學討論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3.啟發誘導。在自學討論后或自學討論中,教師要針對學生在自學討論中出現的問題加以藝術啟發誘導,幫助學生走出困境。
啟發式教學雖然歷史悠久,是教育界始終推崇的教學方法,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有些教師對“啟發式教學”的精髓理解不透,把握不好,常常出現一些錯誤的認識和做法,如把“問答法”當成“啟發式”,所以一上課就連珠炮似的向學生問個不停。“是不是呀?”、“對不對呀?”、“好不好?”等等,提出的問題難度太小,思考的含量太少,學生有問必答,熱熱鬧鬧,這實際上還是注入式的變種。
4.應用評價。在經過明確目標、自學討論、啟發誘導三個階段后,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激發、指導下,對問題有了基本的認識和理解,此時,教師要把預先設置好的練習交給學生,運用多種形式,如做游戲、抽簽問答、接力做題、表演課本小品、搶答競賽等,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練習結束后,接著便是達標測試,教師通過投影、小黑板或預先打印好的測試題發給學生,讓學生獨立完成測試題。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做到準確、科學、合理,對測試中出現的問題教師要及時矯正,做到當堂達標。
三、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實施策略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關鍵是讓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如果學生進入了主動學習的狀態,其學習活動的效益就會成倍增長,所以,我們經常教育學生要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那么怎樣讓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呢?
1.創設“最近發展區”,讓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的“最近發展區”的學說,對讓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有積極的意義。所謂“最近發展區”,即學生有可能達到的較高的發展水平,處于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情境,最有利于學生生成主動學習的狀態。這是因為,處于最近發展區水平的教學,學生具有能夠掌握的可能性,但這種可能性要想轉化為現實性又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在這一過程中,心智活動必然高速運轉,各種能力也因得到最有效地磨練而逐步形成與發展。同時,成功的喜悅又必增強自信心與學習熱情。這就為學習奠定了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基礎。如果學習材料難度大,學生將其視若天書,不知教師所云為何物,或者教學速度過快,快得使學生沒法跟上,學生就進不了主動學習的狀態,反之,如果學習材料的難度過低,或者教學的速度過慢,學生也不能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2.讓學生意識到進入主動學習狀態的必要性。
讓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還要使學生明晰地意識到進入主動學習狀態的必要性,當學習某一知識點時,不應該僅僅單純地學習這一知識點,教師要告訴學生這一知識點的作用,意義,它在整個學科知識結構中的地位與作用,如果嫻熟地掌握了它會有什么好處,如果不能嫻熟地掌握它,將會產生什么樣的不利影響,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當利害關系非常明確地擺在學生面前的時候,相信學生一定會作出正確的選擇。
3.通過有效地預習讓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有效地預習是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狀態的最佳策略之一,預習是學生學習課文的“預熱”,為了讓學生進行有效地預習,教師要在預習題上下功夫,預習題可以搞得多一些,但題目不要大,并且不涉及深層次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所提問題是學生能夠解決或經過努力能夠解決的,以增強學生成功的信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還很多很多,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在教育實踐中摸索與創新,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實現教育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