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
摘要:作為一名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反思,會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水平。好的教學方法是自己在實踐中摸索總結出來的,用好的教學方法教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方法
初中化學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教學上要改變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特別是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勤于動手,強調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教材的設計增加了彩圖、生動的卡通圖片、有趣的課外小活動、親切的問題設計,密切聯系生產與生活,使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生活中,生活離不開化學,進而增加學習化學的動力。面對新的現狀,初中化學教師應深入地思考,重新審視教學思路,更新觀念,有的放矢,制定新的教學策略,切實有效地組織化學教學。
1.以情動人,激發興趣
在教學中,沒有激情的課堂就像一潭死水;沒有真情,師生即使面對面,也猶如背對背。只有激情和真情才會在師生間產生一種互相感染的效應,從而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在教學中要注重情感的交流,推銷自己,推銷化學,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例如可從假酒慘案談到飲食衛生,從"泰坦尼克號"的沉沒談到煉鋼煉鐵,還可以做一些趣味實驗如"空瓶生煙","美麗的水底花園"等。以此誘導學生向往奧秘神奇、變化無窮的化學王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欲望,使學生覺得化學課有趣有味有用,值得學習,從而帶著十足的熱情去學習化學。
2.善用媒體
多媒體網絡技術集聲、像、圖、文于一體,課堂教學通過圖文閃爍、變色、動畫以及平移、翻轉和旋轉,產生圖文并茂、動靜結合的效果,有助于把抽象、復雜的知識形象化,有助于促進學生進行思維聯想,便于學生對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促進學生發揮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化學課本中的抽象內容,教師要善用、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從而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如氫氣與空氣混合點燃爆炸及原因分析,由于爆炸速度快,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質,此時可借用多媒體課件,對瞬間變化,進行定格分析。學生為其形式之新穎,聲畫之精彩而耳目一新,加深了影響,突破了難點;再如分子、原子微粒構成,化學反應的實質等較抽象的內容利用多媒體課件使之形象化,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思考,啟發了學生聯想,開拓了學生的思路。
3.問題導入,以問創境
學源于思,思源于疑。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問題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瘜W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材內容,把握時機,恰當的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交流、思考,構思解決問題的方案,最終解決問題。讓學生感到,知識是他自己習得的,結論是他自己分析得到的,從而享受到成功的愉悅,心理上獲得一定的滿足感,進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如在學習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反應的性質時,提問討論:"如何證明氫氧化鈉已與二氧化碳發生了反應?"學生經過討論后,認為可用軟塑料瓶收集二氧化碳加入氫氧化鈉溶液觀察塑料瓶變化的情況證明,有同學提出:"上述方法不能完全說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因為二氧化碳溶于水也能使塑料瓶變癟"。教師抓住這個難得的契機,趁勢提問:"用什么方法證明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一定發生了反應?"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提出、解答,加深了對氫氧化鈉性質的認識,效果明顯。
4.加強化學學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益
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素質,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才是整個教學的精髓。學生掌握了科學方法將終身受益,而且科學方法還是化學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橋梁和紐帶?,F代社會的發展要求教師的學法指導滲透在學生認知過程中的各種思維活動里,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學法,且"會學"。
4.1指導學生學會閱讀
學會讀書,這是任何一門學科知識的學習都應具備的一種能力,是培養學生自我獲取信息能力的起點。初三學生剛開始接觸化學,并不知道化學教材內容如何閱讀。為此,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安排一定材料,先由教師指導學生逐字逐句的閱讀,理解其中關鍵的詞語,然后再逐句逐段的閱讀,理解并歸納其中的主要內容,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次,當學生有了一定閱讀能力后,教師應安排整段閱讀,同時教師提出一些思考題,引導學生依據粗讀——細讀——精讀的層次去解決教師提出的思考題,還要指導學生閱讀的思路;最后,教師通過有針對性的安排學生閱讀,訓練學生的閱讀方法,如標準式、批注式、摘錄式、概要式、選讀式、速讀式等。
4.2指導學生學會思考
思考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學習方法成為科學家的。"在學生認知過程中,思考是學生理解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求教師指導學生思考必須做到:一是教學中要給學生留有質疑的思維時空,鼓勵學生勇于發問,敢于求異;二是培養學生掩卷而思,富于聯想的習慣;三是要學生形成先思后問,問后多思的思維習慣。實踐表明,只有經過學生獨立思考而獲取的知識,才是最深刻的,才是容易轉化為學生的能力。所以,要求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要千方百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盡可能多的讓學生多思考。只有三思而問,才能豁然開朗,才能在無疑之處見疑,乃至通過思考發現真理。
4.3指導學生學會總結
認知學理論認為:個體的學習是新知識與頭腦中已有知識結構相互作用的過程,要使新知識納入原認識結構中,必須對新知識進行加工整理,使之成為有序結構,并使原認識結構改組和升級。由此可見,對所學知識進行及時的總結是對知識升華,而課堂教學中教師指導學生熟練運用多種方法進行小結,使之公式化、規律化、結構化,是學習化學知識的有效方法。如學習了物理性質后,我們指導學生總結氫氣、氧氣、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從色(顏色)、密(密度)、溶(溶解度)、點(熔沸點)、味(氣味)等方面進行總結,歸納出氣體的一些物理性質。又如學習了《碳》一章后,我們指導學生進行歸納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之間的關系及性質。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都自己獨立進行歸納,形成網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