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烜榕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經濟建設不斷進步,各行業領域國際化進程也逐漸加快,由此產生了整個社會對小語種人才的廣泛需求,這也對培養小語種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就目前高校在小語種人才培養方面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就課程設置、教學目標、教學方式等方面分析了培養模式創新的實施方法。
關鍵詞:小語種;人才培養;創新
我國近年來的高速發展使得我國在國際事務、國際貿易等多方面的地位不斷提高,各行業的國際化趨勢也愈加明顯,而伴隨國際化趨勢而來的便是對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企業的用人策略開始向綜合素質良好、外語水平優秀的人才傾斜,而且由于目前整體的國際形勢使得我國與一些亞非拉國家關系密切,這都使得小語種人才成為我國在開展多領域國際合作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
一、創新小語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總的來說,在當前社會環境小語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有其重大的意義。首先,傳統意義上的小語種人才培養更多集中于對其外語技能的培養之上,然而單一技能人才很難滿足國家、社會以及企業的要求。一方面,由于本身小語種專業的特點,一般學生需要從零開始學習一門語言,同時小語種專業的人數較少(相較于英語等),因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如果學校在師資力量、教育資源等方面沒有足夠的投入,或是過度依賴于傳統教育方法,會導致學生缺乏適應能力、專業知識不過關,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后續職業發展;另一方面,不同于之前小語種專業學生集中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以及高校就職的情況,目前很多國有以及合資企業都青睞于小語種專業人才,其中涉及到營銷、貿易、金融等方面的職位都對雇用人員有著較高的綜合素質要求,也即企業會對具備多方面技能以及全面專業知識的小語種人才表現出更大的興趣。這都使得復合型外語人才會在激烈的職位競爭中脫穎而出,而對復合型小語種人才的培養也應成為人才培養的新目標。
其次,我國也需要一種新型的小語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來適應更新的人才培養方案。語言的學習過程本身就是提高人各方面能力的一個過程,一套系統的語言學習模式能夠讓學習者在提高語言水平的基礎上在人文科學等方面有所提高,如對語言的學習能讓自身認識到與之相關聯的歷史文化知識等;目前我國對小語種專業人才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同時對人才的各領域技能要求也有所側重,這在促進人才培養方案更新的同時也對人才培養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將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結合,高校可以開展經濟類小語種人才、教育類小語種人才來滿足國際貿易、對外文化輸出等多種需求,這同樣需要教育機構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做出改變。
二、小語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策略分析
(一)優化課程結構,豐富教學內容
在小語種專業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首先應該跳出傳統小語種教學模式的禁錮,了解現在小語種人才所應該具備的知識技能,采用更為針對化的課程結構。目前很多小語種專業都將教學重點過度集中于文學方面,專業課比重相對較大,而諸如數學、經濟學以及相關的公選課則占據較小的比例;對于學生,應使其通過專業學習最大程度地實現個人的全面提高,在設置課程時設置更多通識教育課程,同時借鑒其他專業模式,在設置專業課程時考慮學科基礎知識、通識課程、實踐課程、專業課程等多方面的結合,并且針對學生的個人興趣,為學生設計一些針對于人文、社會以及自然科學的多語種課程,在豐富學生知識結構的同時強化了其對語言知識的運用能力,從而促進人才的培養。
(二)制定人性化的教學制度
首先,在培養小語種專業人才時,應該重視學生的個人意愿,更多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在專業學習方面的作用。如對于學生應該能夠使其按照個人興趣選修不同公共課程,設立多學科交叉學習計劃,如多語言學習、小語種+專業、多學位等等,并為學生提供去小語種國家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能夠全面提高,綜合發展;其次,對于教師,學校之間應建立小語種教學聯盟,讓一些優秀的小語種教師能夠為外校學生講授課程,并尊重教師意愿,鼓勵優秀教師去相關國家進行游學研究等,以強化整體的小語種教育水平,增強師資力量,促進教育資源之間的共享。
(三)采用新式的教學方法
在傳統的小語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教師多會重點針對學生語言技能的提高進行課程講授,因而在教學方法上也會比較僵化,既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提出了挑戰。一般可從下述兩個方面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
1.借助網絡和新媒體資源進行教學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教育資源共享趨勢的逐步推進,現在在課堂上幾乎所有學生都能夠接觸到豐富的網絡、多媒體教學資源;這些資源對于小語種學生的學習大有裨益。學生在一些小語種課程的學習中,如果本身選擇的小語種專業過于冷門(如部分東歐國家的語言或者一些使用人數較少的語言,如老撾語、緬甸語等)本身學習過程就缺乏系統的課程教材,而且教育資源的豐富程度會很大程度受到限制。通過一些小語種新聞、電影以及歌曲,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強化語言的應用技巧,同時也可以較大程度地起到輔助教師和教材的作用。
2.鼓勵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對于一些小語種學習,教師可以將教學任務分解,鼓勵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形式來對問題進行探究性學習,對于一些能夠查閱到論文和文獻的題目則可以讓學生以寫作論文、作報告的形式匯報學習成果,從而幫助學生在合作學習和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有所進步。對于一些熱點問題或者是行業內的典型案例,則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案例分析,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同時也有效地加深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總結
盡管小語種專業人才有著相對廣闊的就業選擇,但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很多職位對其綜合素質、外語技能以及思辨能力的全方位要求使得對小語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意義重大。教育機構及相關工作者應堅持與時俱進,在了解傳統小語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豐富教學內容,柔化教學制度,創新教學方法,建立一套全面、復合的小語種專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參考文獻:
[1]楊慧,馬建.獨立學院轉型時期小語種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7,38(02):73-76.
[2]黃玲燕.民辦高校小語種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研究初探[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01):39-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