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堯
摘 要:我國教育界一直在研究財經人才的培養模式。學校開始以人才的特點和能力進行分類培養,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利用國家提出的創新創業計劃和卓越計劃開展人才培養,構建通識教育、科研創新和社會實踐以及國際交流平臺,構成人才培養的模式,以培養國家需要和國際型的財經人才。
關鍵詞:財經人才;培養模式;高校
一、前言
財經人才培養模式依據“培養人才的要求,培養人才的途徑”為理念,參考國外先進的現代經濟學的教育模式,構建了初步的財經人才培養模式。目前,在高校中開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財經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主要分為:第一,培養人才的個性化。通過了解財經人才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對于優秀的財經人才實施拔尖的培養模式,為我國提供更多優秀的財經型人才;第二,擴大財經學生的學習范圍。從以往的單一化的通識教育到涉及科研方面、社會實踐以及國際化的財經知識平臺,加強學生對財經學科的認識,通過多樣化、深層次的平臺,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個性化發展。這種財經人才培養的模式為深層次的培養模式,它不僅是針對目前的本科學生,也可以為學生以后更遠的發展打好基礎。
二、高等財經人才的培養模式的思考
我國的大學教育屬于高等教育,提高學生的知識文化水平,樹立學生正確的道德觀是大學的基本任務。同時,培養高質量的人才也是大學的重要教學任務,大學中人才培養也成為向國家、社會提供人才的途徑。改革開放后,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迅速增長,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增高,種種因素迫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計劃進行改革,而財經人才培養模式也成為改革中的重點。
(一)財經人才培養模式面臨的形勢
根據全球化的發展模式,財經人才培養模式存在一些問題。當代科學理念為學科整體化,不單單從國內的經濟發展、學科知識進行學習,還需要擴大學習范圍,比如跨國界、跨學科提升知識面。目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主要偏向于復合型人才,以往的財經人才培養模式并沒有達到社會所需人才的要求。根據調查發現,財經類高校所設立的學科主要為財經類學科,一些小眾學科并不受學校重視,而院系設置從學科種類、學科范圍遠遠小于綜合性學校,同時院系內的學科專業內容少、專業劃分過窄,導致學校欠缺綜合性人才培養模式,無法構架合適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科研、創新平臺。學校專業單一化、專業就業面窄不利于學生的知識面擴寬,學科之間進行交流時存在嚴重的障礙,這與國際型先進財經人才培養模式的理念相違背。因此,我們需要根據財經類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體制性的改革,思考如何改變目前的教學模式和學校學科設置,探索符合我國國情和社會需求的高質量財經人才的培養模式。
國家近幾年的人才戰略上進行深層次的改革,同時在改革中對財經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財經類高校一直在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為國家提供了很多優秀的財經人才,使國家的經濟發展更加迅速。財經類高校在培養人才過程中也產生自身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財經類高校由于就業率高、優秀人才多等特點,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同時就業人才中財經人才的專業素質較高。而國家針對人才的戰略進行改革,急需高質量的復合型人才,不斷提出更多的政策吸引復合型人才,促進高校培養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一直都是財經類高校的不足之點,根據目前社會的發展趨勢,對財經人才的要求日益增多。所以,財經人才培養模式需要進一步改革,為培養多類型人才打好基礎。
(二)財經人才培養思路
財經人才的培養目標為擁有全球化財經知識、愛國精神、有決斷力、創造力的優秀人才。如何培養出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我們以打造培養拔尖的人才、多樣化的學習平臺為改革重點,采取新的財經人才培養模式。
財經人才培養模式首先需要創設多元途徑培養人才。以往的人才培養模式普遍以小班、實驗班為模式,在小范圍內進行培養和研究。然而,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是針對全校學生才能找到改革點,根據學生的差異性進行不同的改革方式,這樣才能實現人才改革模式在高校中的實用性。同時,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像以往的培養模式,當今社會所需的人才趨于多樣化,學生的理想追求、愛好、能力、風格都有很大的差異性。培養過程中需要針對學生的不同之處進行合適的教學方式,以分類培養的理念加強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發展路徑。
加強學生個性化培養。為了學生未來的學習和就業發展,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極為重要。以往的培養模式中,學生處于本科期間無法接觸研究生或者高等知識的平臺,而且培養平臺中缺乏科研、創新創業等有利于學生學習發展的平臺,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存在共性,無個性,缺乏創新創業人才。所以,學校應建立多樣化的培養平臺,根據學生的愛好和需求提供培養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加開闊的學習空間和知識,讓每個學生根據自身的需求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平臺。
深層次培養。以往人才培養中,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養平臺處于不同的培養平臺,學校根據所處階段的不同分別開展人才培養改革,忽略了人才培養的長期戰略和深層次的人才培養,導致學生只能在相應的階段接受局限的培養模式。人才改革中需要進一步將人才培養目標、周期延伸,有效銜接好本科和研究生之間的培養平臺,為實現高質量的人才培養提供資源,促進人才的持續發展。
(三)構建培養平臺
以往的財經類學校構建的人才培養平臺過于單一化,導致學生沒有接觸科研、全球的財經類知識。目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主要是針對校園內的平臺進行擴大,讓學生們通過通識教育、科研、國際性平臺全面了解財經,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通識教育平臺是提供給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幫助學生全面發展。通識教育平臺的構建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點和基礎,通識教育可以加強學生的專業素養、科研精神的培養。通識教育平臺已經在各大高校中開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平臺中有完整的通識教育課程,通過專業的交叉學習、發展,構建出適合學生學習的七大通識課程,幫助學生掌握除專業外所需的知識。通識平臺中,語言、閱讀、哲學、數學等課程雖然與財經很好地結合,但是課程種類過少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所以,人才培養模式中需要不斷增加通識教學課程的種類和數量,減少學生的薄弱知識面。對于一些國內發展較緩慢的通識課程,可以采取國際化教學方法、加強國外教學合作,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擴大學生的選課范圍和提高通識知識的教學質量。
除了高校中存在的通識教育平臺,學??梢愿鶕虒W特點開設科研平臺、國際交流平臺。以深層次、新型的培養平臺促進學生對財經的多方面了解,擴大學生學習的范圍,為培養具有國際型視野的人才打好基礎。
三、結語
國家對人才戰略的改革,促進各高校在人才培養模式上的改革。高校的人才培養改革已開始運行中,在小范圍取得有效的成功,人才的種類趨于多樣化。而且根據改革的模式,優秀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都明顯增多。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還處于初級階段,今后改革中還要不斷觀察、改進、深化改革策略,制定出更加完美的人才培養計劃,不斷接近國家、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高質量人才,為今后國家的經濟發展輸送更多的卓越型財經人才。
參考文獻:
[1]唐思琪.財經類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J].商,2015(38).
[2]耿慧敏,景剛.財經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探討[J].會計師,2013(3).
[3]董巖.民辦高校財經類專業學生自主創業能力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J].改革與開放,2012(1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