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彩畫是西方繪畫體系三大畫種之一。水彩畫具有獨特的藝術特點,一方面它秉承了西方繪畫的特點,擅長形色的表現,另一方面它又與中國傳統繪畫相融,兼具神、形、氣、韻,書寫揮灑,創意自如。本文著重就水彩畫的發展與創新問題進行了思考與研究。
關鍵詞:水彩畫;創新;技法
嚴格意義上來講,水彩畫是一種舶來品。水彩畫傳入中國并成為獨立的畫種時間并不久遠,與我國源遠流長的歷史相比,時間略顯短暫。但自它傳入中國的那刻起,水彩畫就在中國這片沃土生根發芽,為中國美術注入了新的色彩。
在水彩畫傳入中國的過程中,宗教傳播起到了橋梁的作用。正是通過宗教傳播的渠道,這種藝術形式才能翻越千山萬水,跨域文化與時空的阻隔。在學術界,也有人講,水彩畫骨子里與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有諸多相似相融之處,否則也不會有如此的成就。這句話不無道理,中國傳統繪畫藝術與水彩畫有諸多相似性,二者之間很容易產生親切感,加之水彩畫自身散發出的獨特藝術魅力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包容性,二者的投緣看起來似乎天作之合。水彩畫在華夏大地一經興起,便展現出了勃勃的生命力。
一、 水彩畫的中國化發展
任何的藝術形式都具有民族的特性。中國水彩畫也是以水與色為媒體的畫種,但在造型等方面卻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特點和很高的辨識度。中國水彩畫水色淋漓,色調輕快,在構圖與表現手法上體現出中國人對美的獨特觀察視角。
水彩畫的中國化發展,首先體現在其藝術語言的表現上。中國傳統繪畫比較重視寫意的手法,西洋水彩畫筆與中國畫所使用的毛筆在構造上十分相近,中國水彩畫家在使用毛筆作畫的過程中強調心手合一,追求用筆力度的程序感和節奏感。在作畫的過程中,中國畫家講求寓意于筆觸,抒情于紙端,形式瀟灑,注重畫面的整體靈動效果。在創作技法上,中國畫家比較注重留白法,這是水彩畫中國化的一大特點。在中國人的哲學觀念中非常注意對虧與滿的認知,“物極必反”“月滿則虧”等哲學觀念在中國畫家的畫作布局與畫作創作中常常體現得淋漓盡致。中國畫家充分借鑒中國傳統繪畫的特點,即重視畫面的繁簡平衡,經常在作畫創作中留下大面積的留白,以虛代實,以少勝多,留給欣賞者無盡的想象空間,充分發揮作畫的整體張力,以無聲處勝有聲。在中國水彩畫的創作中,水被充分而獨特的利用起來,將之放在與色彩等同的位置,甚至使水成為繪畫材料的一部分,不少畫家在創作中將水彩紙打濕,讓紙張產生如果中國宣紙一樣的功效,給作畫的創作預先鋪墊了凝練空靈的氛圍。
水彩畫在中國的發展免不了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碰撞、融合。中國的水彩畫散發著濃郁的東方氣韻,或揮灑寫意,細而不膩;或用筆灑脫又不失精準;或隨心所欲又駕馭自如;或對比強烈又古樸厚重。中國水彩畫以自己獨有的品格在某個層面追求著巔峰極致。
水彩畫在傳入中國之初,無論是在創作技法還是題材的選取上都以模仿西方為主,最初的作品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些痕跡。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水彩畫在中國的發展展現出生機勃勃的本土態勢,逐步擺脫了固有風格的束縛。目前,中國水彩畫已經具有了獨立的創作技法與風格,在中國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澆筑下,中國水彩畫處在不斷變革,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階段,其發展速度之快,演進變化之猛呈現出勢不可擋的狀態。也正是由于這種變化,許多中國水彩畫畫家傾盡畢生研究水彩畫的中國化之路,力圖使水彩畫更好地與中國文化契合,與民族精神契合,與時代旋律契合。這段道路是曲折艱辛的,但對于水彩畫的中國化發展,對于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卻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 水彩畫的創新之路
水彩畫在中國的發展已經走過了很長的一段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講,水彩畫的創新之路從未停止。在中國水彩畫蓬勃發展的今天,我們很容易只看到取得的成績,往往忽視了發展創新中存在的問題,此時此刻,就創新問題展開的研究與思考具有特別的意義。
水彩畫的創新之路首先應該從創作者的思想與精神層面來展開。一幅作品之所以成功,良好的畫面布局、色彩的合理搭配、準確熟練的技法固然重要,但作品中所體現的思想與作品獨有的品質才是其能否成功的關鍵。思想,精神毫無疑問是整個作品的靈魂。這是所有藝術所共有的特性。中國水彩畫創新的起點,首先應該從作者的精神思想方面著手。我們要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這種打破不是拋棄,既要從傳統中汲取營養,又不能故步自封,在思維定勢中止步不前。哪怕是一個景物,由于創作者精神、思想的差異都可能導致創作出完全不同的作品來,我們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以不同的、深刻的視角去發現事物中令人感動的畫面,在打造作品時注入創作者的精神特征,讓每件作品不單是對事物或場景的再現,而是一種再生與創造。中國水彩畫發展中,還應使作品具有時代氣息,反映時代風貌,我們要不斷地拓展藝術視野,調動自己的潛能與才智,在社會發展中挖掘價值,以全新的認識和思路去面對作品創作的過程。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新工藝、新材料的出現為藝術家的探索和實踐提供了新的表現手段。中國水彩畫畫家要注重對材質美學價值的發掘和運用。在紙張、顏色、畫筆等方面都可以進行大膽的嘗試。例如有的畫家在水彩紙上刷上丙烯涂料,改用油漆刷子作畫,獲得了非常不錯的創作效果。整個畫作厚重奔放,飛白處帶著中國書法的韻味。只要我們善于用心靈和智慧去把握技法,從廣泛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積累當中去發現和思考,創新總是無處不在。
最后一點,中國水彩畫的創新發展還是要以中國文化以及中國藝術元素為土壤。中國傳統繪畫藝術有著非常豐富而深刻的內涵,很值得水彩畫家學習和借鑒,這種學習和借鑒應該繼續下去,不但范圍要更廣,最主要的還是要在深度上下工夫。這種學習和借鑒不是要拋棄自身的特點和方向,而是要做到學為我用,破中有立,立中有破。這是一個摸索前行的過程,也是水彩畫多元發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蔣躍.論中國水彩畫的民族意識[J].新美術,2005,(1):58-63.
[2] 田立曉.談水彩畫藝術[J].美與時代,2003,(10):58-59.
[3] 王維芳.水彩縱橫談[M].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6.
[4] 黃鐵山.中國當代水彩名家黃鐵山作品[M].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5] 楊琪.你能讀懂的中國美術史[M].北京:中華書局,2011.
作者簡介:
魯大衛,陜西省西安市,西安美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