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課堂作文教學效率不高,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學生寫作文缺少真情實感。本文闡釋了寫作教學中為什么要重視真情實感,怎樣培養初中學生寫作的真情實感,以供廣大同行借鑒。
關鍵詞:作文教學;真情實感;生活;閱讀;情境
在初中作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關注學生的中考考場作文訓練,殊不知,學生作文的進步需要從寫作能力的培養抓起。目前初中作文教學的現狀是,學生為了某種分數,迎合教師批改作文的需要,在作文中說一些“假大空”的語言,作文與做人分離,作文教學與育人教育背道而馳,作文教學功利性太強。教師需要學生在作文教學中完善自我,突出自我,使作文教學充滿著人性的光輝。由此看來,初中作文教學中,需要正本溯源,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那么,為何要關注初中學生作文的真情實感呢?語文教師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呢?
一、 為何要關注初中學生作文表達中的真情實感
初中學生本來對世界充滿著好奇,應該對五彩斑斕的現實有許多值得書寫的話語。然而閱讀了學生的作文之后,我發現初中生作文中假話太多,言不由衷、無中生有、謊言連篇的現象很多。細細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學校老師的期待、社會話語中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個人主觀思想的原因。有的老師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背誦范文,讓學生模仿,給了學生寫作的框框條條,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毫無新意。所有這些,都應該引起語文教師的關注,語文教師要打破制約學生寫不出真情實感的條條框框,鼓勵學生“我手寫我心”,在作文教學中,把育人教育與作文教學結合起來,鼓勵學生做一個有個性的人。
二、 如何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寫出真情實感呢
結合我多年的作文教學實踐,談談我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寫出真情實感。
1. 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在生活中提煉情感
文章不是無情物,文章的感情是從生活中孕育的。離開生活的情感是蒼白無力的,要想寫出有真情實感的作文,重要的一點是讓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提煉生活中的情感。無錫市每年優秀的中考作文,大多是充滿真情實感的好文章。學生寫作中融入自己的情感,那么文章就會有很好的感染力。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觀察生活中一年四季的自然變化、社會人事變遷的痕跡,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筆表達這種情感。宜興市素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茶的綠洲、竹的海洋”之稱,在作文課堂上,教師指導學生觀察紫砂壺的制作過程,然后讓學生探究紫砂文化、茶文化。讓學生在學習茶藝中,領略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宜興市的善卷洞聞名世界,那么學生游覽善卷洞后,有所感想,讓學生抒發游玩善卷洞的所感所想,再讓學生探索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宜興市竹海是華東最大的竹海,在竹的海洋中,學生感悟自然環境的優美。所有這些,都是在啟發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點滴,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說真話、抒真情。久而久之,學生也會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學生作文的文風也會慢慢變化。
學生觀察生活之后,有了表達的欲望,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提煉生活中的情感,讓表達的情感有條理、有理性。如果學生對生活的感悟不夠深刻,那么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就會感到無話可說,或者寫假話敷衍了事。這樣的作文,胡編亂造,無法感動教師,缺少生命的活力。
2. 創設初中情境作文課,在活動中點燃學生情感
在真實的情境中,師生面對特定的寫作對象,容易觸發靈感,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語文教師有必要多多創設情境,讓學生感悟情境,有話可說。這樣寫出來的作文肯定不會無病呻吟。例如校園的角落某處景物、風雨中的景物、日出日落、學校周邊的湖光山色、云卷云舒等等,這樣的景物讓學生調動感官,細細描摹,怎能寫不出情景交融的好作文?作文課,有時候教師要創設寫作“活動”課,讓學生寫讀《西游記》的感想、讓學生參加學校愛國主義演講比賽、讓學生舉辦文學社、舉行辯論會等等。這樣的作文課,為學生積累了寫作的素材,作文課不是靜止的,而是鮮活的。學生的思維被激活,寫作情緒被調動,學生會在亢奮中寫出真情實感的佳作。
宜興市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氛圍,宜興市素有“教授之鄉”的美譽。在節假日,引導學生采訪宜興籍文化名人,也能夠激發學生寫作熱情,培養學生熱愛故鄉的情感。宜興市古典建筑比較多,例如可以讓學生調查宜興市的橋、宜興市的古典集鎮,把傳統文化的資源與教學結合起來,讓學生了解宜興市的過去、現在,才能把握宜興市的未來。開發宜興市鄉土文化校本課程,讓學生系統研究宜興市的古今人物、民俗風情,學生在寫作中也會對家鄉文化產生認同感。
3. 關注閱讀教學,在“大語文”理念中豐富學生情感
新課程理念下,初中作文教學也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念。讓學生多多閱讀課外書籍,閱讀是一種吸收,那么作文就是一種內心的傾吐。目前,初中生閱讀現狀不容樂觀,由于升學壓力,學生面對很多的課外作業,用來課外閱讀的時間比較少。此外,能夠給初中生閱讀的資料,也良莠不齊,加上初中學生缺少足夠的辨別能力,少數初中學生沉溺于“言情小說”“武打小說”。所有這些,都說明初中學生課外閱讀的盲目性比較強,需要教師專業指導。指導學生閱讀名著。文學名著是最豐富的精神食糧,而現實中學生喜歡閱讀所謂的“快餐文化”。優秀的名著都是文質兼美的典范之作,不同的優秀作品,對讀者心靈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比如讓學生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學生就會感悟湯姆在一路艱辛的歷險中擁有的沉著勇敢的精神,還有人類面對死亡的時候人性的特點。初中學生直接人生經驗比較少,但是優秀的作品可以啟發學生思考許多問題:例如,人與社會、自然、他人之間的某種聯系。學生閱讀大部頭文學名著后,情感也會更加豐富,更加有深度,學生寫出來的作品也會有自己的情感。
作者簡介:
卞龍寶,一級教師,江蘇省宜興市,江蘇省宜興市桃溪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