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摘要:隨著黨的十八大的召開,“四個全面”和“五位一體”發展的戰略不斷地落實到基層和實處,惠及我們整個社會,并且大學生就業難與企業用工荒的矛盾日益加劇,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國社會的穩定,影響我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就業難;原因;對策
大學生就業難有以下幾點危害:
第一,影響大學生未來就業前景。日前我國大學生普遍存在“眼高于頂”的現象,在校期間不能很好地學到知識,畢業時卻想得到一份薪酬不錯的工作,對于一般的傳統行業卻另眼相看,不能對自己做到明確的定位。
第二,影響家庭收入,增加財政負擔。大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四年里,學費、書費、生活費以及一些其他的日常開銷,少則五六萬元,多則十多萬元,這對一個普通的工薪階層家庭來說不是一個小數字,家長本著盼望孩子畢業找到一份穩定、薪資高的工作來緩解家庭的經濟壓力,但學生一旦出現就業難,這就在一定程度上父母又要繼續變相供養子女,這無疑加重了家庭的經濟壓力。
第三,影響學校聲譽,降低知名度。如果判斷一個大學是否是好的大學,畢業就業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和指標。如果就業率偏低,那么就會對下一年的招生工作有很大的影響,生源不足將會導致學校的財政吃緊,并嚴重影響學校的聲譽。
第四,影響企業招聘,造成“用工荒”難題。現如今一方面每年的畢業生是一個龐大的求職群體;另一方面企業卻面臨“用工荒”問題,企業在每年的招聘中,更多的是想招聘一些有過基層工作經驗的求職者,這無疑給應屆畢業生設置了難以逾越的門檻,使更多的畢業生被拒之門外。
第五,影響社會穩定發展。大量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賦閑在家,難以避免的會影響社會的和諧發展,并且會激發出一定的社會矛盾和不滿情緒。會誤以為政府由于不作為而導致“就業難”現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政府大國形象,也不利于在國際上的地位。
針對以上危害現象產生的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第一,大學生就業觀念陳舊。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在擇業時扔抱有“給的工資不高不去”“不是世界500強企業不去”“不是好的崗位不去”的思想,寧愿在家待業也不想去一些小眾的崗位。
第二,家庭缺乏教育引導。父母都抱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并在孩子的成長歷程中不斷灌輸要好好學習,以后找一個好單位,薪資高的崗位,這樣同學聚會也會很有面子,由于片面的追求不切實際的東西,而使子女的擇業觀出現偏差,從而也影響了子女的前途。
第三,學校缺乏正確的就業途徑。作為學校來說要把就業請進來,并且教育好學生這是前提,最終目的還是把學生推向社會,為國家輸送一批德才兼備的學生,為國家和人民謀福利。因此,學校也要積極地把學生就業放在一個重要的課題上來。
第四,社會缺乏正確的引導。當今社會風氣浮躁,我們時常看到網絡媒體會為了吸引眼球或博高點擊率會發布一些影響社會風氣的視頻,這些三觀不正的視頻一經傳播,會給社會帶來不正之風,也會使我們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產生不良的影響。
針對以上就業難出現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對策:
第一,大學生需要轉變自身的擇業觀,是金子到哪里都會發光,平時多磨煉自己,認清現在的就業形勢,業余時間做兼職,增加自己的社會閱歷,增長見識,從而提高自己的擇業能力,并對自己做出正確的認識,提前為就業做好準備,做好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樣才能在就業競爭中處于主動的位置。隨著近幾年的就業形勢的不斷變化,大學生要與時俱進變革自己的擇業觀,可以自行創業,也可以到偏遠地區進行創業,也同樣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這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第二,高校應加強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以及職業生涯規劃。高校應該重視起對學生的就業指導,為大學生日后的就業提供公共服務。高校可以通過政府、社會和學校之間建立起合作關系,對學生建立正規的就業指導體系,從而完善職業生涯指導等。強化職業生涯教育規劃,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有利于建立合理的知識體系,有利于為日后的求職做好充分的準備,有利于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建立健全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培養機制。
第三,重視和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就業市場信息化。充分有效的信息可以降低市場成本,提高效率,達到節約資源、提高效率的目的。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信息匱乏是影響用人單位和畢業生就業的突出問題。因此,加強畢業生就業市場和信息建設勢在必行。國家和地方高校應圍繞大學生就業市場建設立體化的就業市場和信息服務體系,相互聯系,相互補充,促進就業市場中的信息的,為畢業生就業提供更多的選擇。同時,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強對畢業生就業市場的管理。有效地調控和管理是市場發揮優勢的重要保證。目前,大學生就業市場還存在秩序混亂,缺乏監管,不利于就業市場充分發揮資源配置作用,各級主管部門要加強就業市場的調控和管理,出臺相應的管理措施和法規,為畢業生就業市場提供規范,保證市場秩序。
參考文獻:
[1]張敏強.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張蘭芳.淺析大學生擇業心理問題及調適[J].科技創新導報,2005,(16).
[3]王薇丹,孫晉.獨立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淺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
[4]姚裕群.我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演變與近期發展趨勢[J].人口學刊,2008,(1):10-14.
[5]穆林.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調查分析與思考[J].擇業與就業,2008,(4).
作者簡介:
孫麗,吉林省長春市,長春財經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