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國順+趙美廷
摘 要: 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信息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人們的生活中。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對小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有限,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在語文教學中引進先進的信息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提高課堂時效性。本文分析了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整合途徑及教學方法,以為廣大小學語文老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小學語文 教學方法
將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小學進行科學的整合可以切實增強教學效果,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教學優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所學知識內容,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意識。信息技術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提倡將計算機作為教學主要工具,利用互聯網資源進行教學。將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整合不但可以輕易解決教學難點,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思維方式。
一、信息技術在教學中起到重要作用
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中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將計算機作為教學核心,制定涵蓋教室網絡、校園網絡、多媒體設施等一系列計算機系統。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進行整合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影響,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普遍年齡不大,對于外界的新鮮事物充滿好奇,語文老師應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性,積極引進信息技術進行語文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小學生的活動范圍有限,以往一些課堂古板無趣,課本中的內容、圖片無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信息技術中包含大量教學視頻資料,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和充滿趣味的教學環境,這些都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很多小學生都過著“兩點一線”的生活,即“家—學校—家”,這種生活讓一些小學生對外界的認知存在一定欠缺,但是并不會限制他們的想象力,因此他們對外界充滿好奇。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有效開發學生的想象力。通過互聯網教學,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視頻資料和教學知識,學生根據多媒體展現出的動圖聯想到現實生活,對課本知識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此外,老師還應注意對其思維加以引導,促使學生思維能力得以快速提升。
二、將信息技術融進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途徑
(一)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
以往教學觀念將老師作為課堂的主導者進行知識講授、傳遞,學生作為被動接受者只能聽之任之。隨著教學制度不斷改革,轉變了以老師為教學主體的方式,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漸增多,老師應該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實現信息技術與教學整合的意義,切實增強教學效果。這就要求老師將“教”和“學”有效結合,體現“教學”的真正價值。例如,講解《小獅子》一文時,讓學生結成小組,根據文章內容搜集有關小獅子的圖片或小故事,引導學生在課上討論,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融進課堂的學習氛圍。
(二)找到課本內容與信息技術的契合點,有針對性地教學。
在利用信息技術選材時,應該依據課本內容有針對性地選取。將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整合時,要求老師對課本內容了解透徹,找出之間的契合點,使選取的素材與教學內容相輔相成。比如,教學《我的祖國》一文時,老師應該從眾多關于祖國的內容素材中篩選出最具祖國特色的圖片或視頻,比如:龍、長城、故宮、國旗等,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祖國的特征,同時加以適當語言引導,比如講解龍的由來、關于長城的歷史小故事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同時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三)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
要想增強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效果,就應該培養小學生操作計算機技術的能力,使學生通過實踐獲取相關知識,使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方式。例如學習《活化石》一課時,老師可以讓同學們搜集化石的相關資料,并制作成PPT課件在課上展示。引導學生自主操作計算機,為學生后續學習提供有利條件。這樣不僅幫助學生學好語文這門課程,對于其他課程的學習也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老師應該培養學生的信息使用能力,為其以后發展奠定基礎。
(四)整合教學內容,優化學習過程。
將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整合并不單單指利用信息技術輔助語文教學,還應將課本內容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小學語文課本涵蓋的知識范圍較廣、內容豐富,為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較大的整合空間。老師應對這些空間進行充分利用,將語文知識與信息技術有效結合,促使小學語文教學得以優化。這樣可以打破學生常規的思維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從各方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技巧。比如,在教授《盲人摸象》一課時,老師可以通過信息技術選取關于大象的視頻資料及盲人的特點,將這兩方面內容進行整合,制作出生動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對課本內容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
(五)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計算機使用能力。
教師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重要人員,只有教師具備專業的信息技術操控水準才能更好地教導學生。學校應加強對教師信息技術使用的培訓,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進而提高操作水平,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將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效果。此外,學校還應該建立健全校園區域網,為教師使用信息化技術提供便利條件,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整合,提高教學質量。
(六)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是語文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項內容,信息技術中包含豐富的寫作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技術這一特點,引導學生搜集寫作材料,并下載,為其日后寫作積累素材。此外,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搜集有趣的學習資料并實時共享,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假如老師布置一篇《我愛大自然》的作文,學生就可以尋找與大自然有關的素材,比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的特征,或者針對某一處自然景物進行搜索,借鑒網絡上豐富的語言和優秀的寫作手法,創作出獨具一格的篇章。
綜上所述,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已經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將信息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科學、合理地整合,可以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老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選擇相應的視頻資料,避免出現跑題或者理解難度大的現象,適得其反。同時,老師還應提高自身信息技術操作水平,熟練掌握操作技巧,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教學,進而提高課堂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蒙軍峰.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途徑與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32):176.
[2]徐秀蘭.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的途徑[J].中小學電教月刊,2016(7):143.
[3]尹嬪.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的作用[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7(17):00157.
[4]林院珍.淺談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巧妙運用[J].福建教學研究,2016(5):27-28.
[5]楊宗凱,楊浩,吳砥.論信息技術與當代教育的深度融合[J].教育研究,2014(03).
[6]韓玉.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師多媒體教學素質淺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2).
[7]尚振朋.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運用中的誤區及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