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
【摘 要】本文通過觀察法、歸納法、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對影響永州市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互動發展的因素進行梳理,總結出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缺少資金支持,缺乏專門的組織管理機構,安全上存在漏洞等;對此,社區、學校、政府如能采取相應的措施,像增加體育經費的投入,制定詳細的政策法規,加強安全管理,相互主動聯系等等,勢必能促進永州市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之間的互動更好、更和諧的發展。
【關鍵詞】永州市;社區體育;學校體育;互動發展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提出:“學校各種體育場地設施都要向社會開放,加強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對于永州市各所學校而言,在搞好學校體育的前提下,可以進行適當的投資和管理,有效利用學校體育設施開展社區體育活動,既密切了學校和社區的關系,又能豐富學生的課余活動。
1 影響永州市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互動的客觀因素
1.1 客觀因素
1.1.1 資金問題
就目前永州市各社區體育設施擁有量來看,完全不能滿足社區群眾體育鍛煉的需求,且群眾對社區體育設施的滿意度也不高。場地不夠,社區體育在開展體育活動時,就必定要向擁有大量體育場館設施的學校租借場地,很多社區比賽由于經費少,無法租借室內或學校室外場地,只好通過壓縮比賽場次或延長比賽天數來完成賽制活動。因此場地設施的匱乏和體育經費短缺是制約永州市社區體育發展的首要因素
1.1.2 安全問題
目前永州市所有小學和部分高中都采用封閉是教學,這不僅是為了保證教學質量,最重要的是保證全校師生人身和財產安全。在調查中發現,學校場地設施較齊全的湖南科技學院和永州衛校兩所學校,場地開放程度也是很大的,但是兩校每年的失竊案卻高居不下,這一方面是安保方面不到位,另一方面是由于學校的體育場地相對比較開放,進出學校人員多而雜,不好管理造成的。
1.1.3 管理問題
由于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對外開放幾乎都是由學校單方面組織運作,開放后,來學校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多且雜,鍛煉的秩序也較為混亂,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出現學生及社區居民意外傷害的風險責任加大,同時學校又得不到政府有關部門的配合協作,在場地設施開放的管理上有心而無力,因此很多學校對于體育場地對外開放也就望而生畏了。
1.1.4 升學壓力
永州市的體育場地大多數位于中小學校,目前在永州市的學校體育教學中,中學生的體育成績與學生的升學直接掛鉤,學校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育成績,有時需要利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如晨、晚、雙休日和假期)組織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因為擔心場地開放影響教學,所以部分學校領導與老師不支持學校開放。
1.2 主觀因素
1.2.1 學校體育教學與社區體育組織形式相脫節
目前永州市各學校的體育課還處于整齊劃一的情況,大多數學校都只是單一的基礎課,既老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學生很少有機會能選擇學習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不能充分發掘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體育潛能,嚴重影像了學生今后對體育的態度。而在國外每天幾乎一到下午,自行選擇不同體育項目的學生就開始參加活動,籃球、橄欖球、棒球、足球、網球、游泳、短曲棍球、田徑等,室內室外到處都是。學生不但可以選擇不同的體育活動,而且還可以隨時轉換不同的體育項目。
1.2.2 學校體育的教育觀念陳舊落后
永州市大部分中學的學校體育成績與學生的考學成績直接掛鉤,所以,體育成績不理想還會影響到自己升學。因此,學生已經養成了“老師逼我練,我為分數練”的想法。如果學校體育忽視了學生體育意識和習慣的培養,使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潛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掘,甚至造成抵觸情緒或逆反心理,把畢業后離開體育運動作為一種解脫,無疑體育教學在這種體制下失去了鍛煉身體得到快樂的意義,嚴重影響到他們成年后對體育的態度。
1.3 外在因素
1.3.1 社區人口不斷的增多,管理難度加大
讓學校向社會開放,學校最大的顧慮就是來學校參加鍛煉人口太多,每個學校周邊都有幾個較大社區,而學校僅有的田徑、足球、籃球及乒乓球場地如何來滿足幾萬人們的需求?學校該如何管理?這些都是在互動中學校將要面臨的難題。城市社區人口的結構性變化,要求今后的社區體育管理和服務,必須突破原來較為狹窄的范疇,自覺地把自己生活的社區作為參與社會活動、實現自身權益、形成社會整合的重要基地。社區體育需求層次增多,管理難度加大。
1.3.2 資源匱乏
對于社區體育而言,場地設施條件是開展社區體育的重要前提,場地設施的興建、添置、維修,需要經費的投入,而且活動本身開展也需一定經費。事實證明,我國東部及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社區體育就相對發達,西部地區城市經濟發展落后,社區體育發展就相對滯后。以永州市現有經濟條件,與發達地區相比,社區發展的經濟支持不足,勢必造成社區體育發展經費欠缺,制約社區體育的發展,這一矛盾不解決,將直接制約永州市社區體育的開展。
1.4 內在因素
1.4.1 組織、職責不明確
目前永州市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互動發展的障礙就是沒有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能為社區居民(包括學校師生)提供體育服務,社區與學校互動協調不力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永州市現行社區的街道辦事處,在理論上是社區事務的管理者,但事實上,距離真正代替政府和企業承擔社會所賦予的管理職責還有較大差距,突出表現為街道辦事處職責模糊,街道辦事處與政府辦公室在事實上是被領導與領導的關系,社區體育在事實上陷入了名義上都在管,事實上都不管或無暇管的狀態中。
1.4.2 社區居民對學校體育認識上的差異
社區居民參與社區體育的主要目的是豐富余暇時間,鍛煉身體,增強體質,通過體育鍛煉結交新朋友等。參與社區體育運動的群眾可以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形式,且鍛煉時間地點不受限制,具有很強的娛樂性、和自主性。相對于社區體育,學校體育就帶有很大的“強迫性”,學校體育強調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地點由特定的人員組織進行學習特定的技能動作或通過考核達到特定的教學目標。社區居民要想參與到學校體育中來,必定要考慮到體育鍛煉的時間,體育鍛煉的地點和內容等等。普通社區居民和體育工作者對社區體育功能的認識都具有不全面性。endprint
2 促進永州市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互動發展的對策
2.1 規范組織管理機制
當前永州市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互動發展的基本思路應是社區體育要積極與轄區學校取得聯系,積極地建立起永州市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互動一體化組織網絡和保障體系,以解決互動發展中諸如經費籌措與管理、場地設施的整合與利用、活動的組織與開展、指導人才的培養與管理等問題,確保學生、教師和社區其他成員進行體育鍛煉以及接受體育教育的權利,促進學校社區體育整體互動發展。
2.2 改變觀念,加強政策法規執行力度
對于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在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封閉保守的觀念,必須更新,一些落伍于時代的工作方法必須改變。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體育行政部門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一切從實際出發,適應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積極推進工作方法的創新,采納有關科科研成果,傾聽社會各方的意見和建議,集中民智形成構建和諧體育的理念和實施方案,制定可操作性強的政策法規。
2.3 提高全民健身資金投入
永州市各學校擁有較大的空地,很多學校苦于沒有足夠的體育經費來建設體育場地,甚至連原有的體育設施的維修維護都很難保證。因此,政府在出臺有關學校場地對外開放政策時,是否應該出臺相應的學校體育經費補助措施,以解決社區體育與學校體育互動的根本問題。
2.4 建立家庭、學校、社區共同參與模式
永州市每年的元旦賽跑經常可以看見全家出動的場面,有些是家長來為孩子勁加油鼓勁,有些則是爸爸帶著孩子一起參加比賽,媽媽提供后勤保障,還有的則是全家出動感受體育氣氛。其實家庭是社會教育的小舞臺,社區是社會教育大舞臺,家庭體育是學校體育和社區體育的聯系紐帶,無論在健身環境上還是項目方法上都有其特點,這些是校園所不能提供的。
2.5 加強交流,共創和諧
學校應積極邀請社區各類人員以及社區的社團組織參與學校的體育文化活動。學校邀請各社區領導參與,不僅可以在各種體育活動中加強與社區的溝通聯系,而且還可以讓雙方領導相互了解各自體育文化活動的各種情況。
【參考文獻】
[1]盧元鎮.從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看學校體育[J].中國學校體育,1999(2):66.
[2]劉淑蘭.學校與社區的互動[M].第一版,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138-140.
[3]張振峰.試論學校體育與全民健身[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1999(4):58-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