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婉珍
【摘 要】針對環境化學課程的教學問題,通過采用基于“PBL”教學方法下的啟發式、案例式、互動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提高學生上課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綜合的能力。
【關鍵詞】環境化學;教學模式;人才培養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teaching problems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course, th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PBL”teaching method, is combined with many teaching methods, such as heuristic, case study and interactive study. So students initiative in class study and cultivat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were improved.
【Key words】Environmental Chemistry; Teaching method; Cultivation of talents
0 前言
環境化學是一門研究有害化學物質在環境中的行為、效率、化學特征及其能較好控制的化學原理和方法的課程[1-2]。這門課程是環境科學教學中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化學科學的重要分支,在環境科學知識體系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3-4]。對提高環境問題的認識水平和增強污染防治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環境類專業人才培養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5-6]。隨著環境科學的迅猛發展,環境化學的研究成果在不斷創新和變化,此外,目前高等教育對于人才培養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強調人才培養的創新性和前沿性[7]。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深化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的必然需求。但是,作為一門新興學科,當前環境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探索和改革工作一直進行[8]。
1 目前《環境化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環境化學的定義和研究在不斷向前發展,近些年來,環境化學相關的研究成果也不斷涌現,所以,需要教師給學生講解的知識點就越來越多。所以,如何將環境化學課程作為環境科學學科培養體系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通過教學內容優化和教學形式改革,加強《環境化學》課程內涵建設,探索環境科學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促進環境科學這樣一個新型學科的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是一個非常重要、值得研究的課題。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斷的總結和反思,方能進步,結合以往的教學經驗,目前的教學中,主要存在如下問題:(1)教學的內容多,由于涉及的內容很多,教師在講解的時候,有時候需要做到面面俱到,這樣導致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聽完所有的上課內容,導致學生不清楚課程的重點,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的負擔,對這門課程的學習產生了負面的影響。(2)課程考核方式大多時候過于簡單,僅僅采取試卷考試的形式,這樣使得學生的學習變得十分的被動,往往為了考試而學習這門課程。這樣容易使學生失去對環境化學中的創新思維、主動思考能力的培養。(3)課題教學和實驗教學沒能很好的同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往往課程教學已經進行了一大半,甚至理論即將結束,實驗仍未開展的情況,這樣導致實驗環節十分薄弱,在很大層度上束縛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2 環境化學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中需要不斷進行探索,完善教學方法,是我們目前環境化學教學中,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在教學工作中,引入基于“PBL”教學方法及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環境化學課程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有機會能夠自由的表達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給學生更多的研討問題的機會。在講述過程中,可以采用從多角度和多側面對統一知識點進行透徹的分析和說明。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由于課程涉及的內容較多,僅僅靠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時間,肯定是不足的。需要學生在課后進行大量的閱讀和學習,這中學習主要是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方式,有利于擴充學生對該門課程的知識面,在一定層度上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
2.1 基于“PBL”教學模式與實際相結合的案例式教學方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這種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中心、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式[9]。 該教學方式是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教學方法之一,1969 年,Barrows教授在麥克馬斯特大提出,并開展了一系列的教學效果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癙BL”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目標,這一點與傳統的基礎教學有很大的不同。該教學方法,是學習者的精力投入到研究課程的問題,在學習任何一個知識點的時候與學習的任務和問題相關聯。通過學生自主的研究和探索和課程相關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技能,也可以通過小組協作學習,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從而實現對各個知識點的任務完成,通過完成任務,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通過問題作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最開始將這樣方法運用臨床醫學中,以病例作為先導,解決病例中存在的問題為基礎,學生作為解決問題的主體角色,教師作為啟發問題、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教育方式,這種教學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PBL”教學模式,主要是為了調動學生對學習任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問題驅動和指導學生完成學習過程,能夠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相比較于案例分析,“PBL”是以問題作為學習的開始,然后,通過解決問題進行的一系列學習過程。但是,案例分析一般是在學生具備了相關的知識前提下,教師通過講解所教的內容,最后和學生一起分析案例。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設定幾個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根據講解內容的不同,聯系具體的實例,層層設置問題的難度,問題可以從簡單到復雜,圍繞著教學的目標,逐步展開。提出的問題需要注意,盡量明確、詳細,這樣能夠更加有效的提高、啟發學生的思維,有利于達到好的教學效果[9]。endprint
案例教學可以將實際的例子和課堂教學的理論相結合,使學生對知識點的學習從簡單的感性認識提升到對知識的理性認識,對學生掌握教學的基礎內容十分有意義,很好的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一定層度上,很好的提高了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講解和環境化學污染相關的案例,使得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拓寬,由于案例都是來源于實際生活中,往往能夠極大的引起學生對知識學習的興趣,這樣也增強了對知識的欲望。最后,學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有來十分深入的理解和學習,實現了好的教學效果。可以在教學的課堂上,引入當前十分關心和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環境相關的污染事件作為課堂教學的案例,這樣能夠學生對當前環境問題的關心,可以通過問題,引入“PBL”的教學思路,通過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從環境分析的角度,利用環境化學的基本理論,深層次的分析環境污染問題的本質和原因,并提出相應的可行性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2007 年6 月,發生的太湖藍藻事件,通過這個環境污染事件,讓學生逐步展開討論。通過這個事件,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國湖泊富營養的產生的關鍵因素和機制,也能讓學生認識到湖泊富氧化的特征,同時,也能讓學生全面的理解水體富氧化存在的問題。通過分析當前的事件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提出解決湖泊生態系統達到良性循環的方案,增強學生對環境保護、環境化學發揮作用的重要性。最后,可以將此環境污染案例和學生現在學習的環境化學基本知識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通過課堂上的理論知識來解決實際生活當中的環境污染問題,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對環境問題的關注和思索,在一定層度上,很好的提高了環境化學課程對學生的興趣,達到教學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10]。
2.2 互動式、研討式和啟發式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本著優化教學關系,以學生為中心的目標,教學中拋棄填鴨式的進行機械教學方法。在基于“PBL”的教學模式下,同時實施多種教學方式的融合,如可以采取啟發式、互動式、立體式和研討式相結合的多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方法,通過不斷的講解和提問,引導和研討等方式,以教學內容為目標,提出相應的問題作為主線。當讓,環境化學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教學的方法和模式可能有很多種,為了能夠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能力,需要不斷的探索適合當前班級學生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從某種意義上講,沒有絕對好的教學模式和方法,只有不斷的探索更加適合學生教學方法。根據某一部分已講授的內容,先提出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該部分內容的理解記憶,能夠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 結語
環境化學課程的教學和學生能力培養是個系統工程,在這個系統中,只有將課堂的理論教學和實際的環境污染問題相結合,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層層的提出具體可行的問題和任務,在學生解決問題和完成的任務過程中,可以適合的增加互動式、研討式和啟發式等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對環境化學課程創新思維的基礎是對整個知識體系的了解和體會,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不僅有利用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而且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培養了學生應用環境化學知識解決環境污染存在問題。
【參考文獻】
[1]王莉,凌琪.環境工程專業《環境化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科技視界,2015(10):67-67.
[2]周龍,馬華菊,黃文富,等.環境化學教學改革探討[J].廣州化工,2016,44(2):190-202.
[3]趙寬,李法松,鈕志遠,等.環境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5,21(14):169-171.
[4]周遠松,馬巧煥,陳秀枝,等.環境化學實驗教學改革[J].中國冶金教育,2015,5:57-60.
[5]蘇春彥,李貞玉,王承學,等.環境化學課程的立體式、多樣化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探索與實踐[J].山東化工,2015,44(8):157-157.
[6]李立欣,宋志偉,戰友,等.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下的《環境化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化工時刊,2015,30(2):37-40.
[7]黃進,魏科霞,戴本林.如何在環境化學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J].廣州化工,2015,43(20):225-226.
[8]來雪慧,趙金安,谷鈺,等.“環境化學”課程學習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大學教育,2015,7:96-97.
[9]汪群慧,宋娜,陳月芳,等.本科生與研究生環境化學課程教學內容和模式的差異[J].2015,30(4):11-15.
[10]潘梅,高建慧,曹燕,等.融合到課程群建設中的環境化學課程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5,43:103-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