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興偉+梁玉柱
【摘 要】“人格教育”作為長春職業技術學校主抓的四項思想教育之一,成為我校語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學生步入社會后快速融入工作環境的必備條件,一個健康的人格是比不可少的。將“人格教育”融入中職教育語文教學當中是一次對中職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職業教育;語文教學;人格教育;長春職業技術學校
在基礎教育中,語文是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日常教學以課本教學為主,強調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各種知識點和應試技巧。但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由于升學壓力的減弱和就業環節的需要,這種教學理念不再適用,所以,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更好的為學生提升語言和文字能力成為中職語文教師的首要目標,但限于學生的文化基礎、理解能力等條件的限制,語文教學一直是中職教育中不受學生歡迎,不受學校重視卻“不得不開”的學科。實際上,語文作為重要的基礎學科,在中職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培養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等都是語文教育中潛移默化向學生灌輸的生活、學習理念。
人格教育,即培養學生建立健康人格的教育,是長春職業技術學校四項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將其融入日常語言教學當中,將成為中職語文教學改革的又一個創新點,通過多年的理論創新和實踐教學,長春職業技術學校語文教學總結出了一套適合自身發展的特色教學之路,“人格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1 營造人格教育的環境
健康的人格塑造,需要全方位的環境營造加以輔助,在學生生活和學習環境中多方位、多手段的設置人格教育元素是“人格教育”的必要條件。
(1)學習環境。在學生的學習環境中廣泛設置“人格教育”的元素,可以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時時感受到人格教育的熏陶。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廣泛收集和整理,和學生一起在班級、樓道、板報、樓梯、樓梯扶手、教師門設計對應的名人名言、名人事跡、行為規范等內容。
(2)教學內容。在語文教學中添加人格教學也是“人格教育”的重要手段,在講解日常課程的過程中,從作者、文章內容、文章出處等多種環節和角度來向學生引導健康人格的重要作用,在引導教學的方式中強化學生感受“人格教育”的直觀感和層次感。
(3)學生活動。在傳統教學領域之外通過組織“培養健康人格”系列活動來影響、督促學生,營造“人格教育”大環境。在語文教師的帶領下,讓學生廣泛參與到活動當中來,通過活動的組織、籌備、各部門溝通、運作、總結,讓學生即獲得組織活動的經驗,也通過活動的各種流程了解人格教育的深層內涵。
(4)師生互動。為避免課堂教學的嚴肅性和師生隔閡,可以通過互聯網,語文教師和學生對“人格教育”中的某些細節問題進行廣泛討論并互提建議,由教師從評論中擇選典型意見進行分析整理后,再次與學生討論優缺點,并由學生廣泛、自由的發表個人意見,以便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人格教育”的積極性和獲得感。
2 打造健康人格的習慣
健康的人格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且構架復雜、涵蓋廣泛、自成體系。要在學生群體中確立一個健康的人格,離不開健康人格習慣的養成,而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不斷的培養、引導,這是每一名中職語文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
就長春職業技術學校來說,學校通過對學生群體進行長期廣泛的調研后,總結出一套適應學校的“人格教育”方式。
首先,學生群體具有年齡小(入學時只有15周歲)的特點,正是如此,學生心目中的榜樣效應更加明顯,如何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榜樣是“人格教育”的重點之一,學校從傳統榜樣、學生榜樣、學長榜樣三個方面出發,從思想、身邊、自己三個方位為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的過程當中了解健康人格、體會健康人格、領悟健康人格、踐行健康人格,脫離基礎教育來到中職教育后,學生會有一個長期的適應過程,在這一時期是最好的“人格教育”開展時期,讓學生即覺得職業教育是輕松、快樂教育,也覺得“人格教育”是一種全新的教育體驗,從而形成學習的興趣。
其次,學生群體由于成績長期偏低,具有廣泛的自卑心理。在中職教育中,學生的自卑心理是廣泛存在的,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無論是老師、家長還是同學,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都沒有給予更多的重視和理解。在中職教育中,這種情緒可以通過“人格教育”習慣的培養來予以緩解。由于中職教育沒有升學壓力,更重要的是就業需要的實踐教學,一切學生都從零開始,所以在同等起點的條件下,更容易開展“人格教育”。將激勵教育、引導教育融入到專業課教學當中可以更直觀的讓學生獲得久違的成就感,從而在語文教學開展的過程中更容易接受“人格教育”中設計的各項知識點。
第三,培養人格特性,健康的人格應具有對人信任、善于溝通、自覺求知等健康特性,學校可以從這些特性為突破點,讓學生重拾自信,在自信的道路上一步步通過“人格教育”獲得健康、陽光的生活態度,逐漸摒棄過去的種種惡習。學校更應定期讓學生在學習后通過與以往的自己的對比,來加深學習的深刻性,讓學生自主體會學習所得,增強“人格教育”的主動性。
正是由于這些中職學生群體的特性限制,才更有必要推進“人格教育”,有針對性的開展對應教學和組織學生活動,才能讓學生能夠更容易的融入社會,融入工作。
3 建立全程跟蹤的體系
讓學生逐漸建立健康的人格,需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了解社會的廣泛認知公德、踐行健康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價值觀。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廣泛的全程跟蹤體系,督促學生踐行健康人格,讓“人格教育”落到實處。在中等職業教育中,限于學生群體的特性,如果沒有健全的督促、跟蹤機制,會讓整個教育脫離實際、浮于表面。
(1)家長參與,學生在校期間可以由教師、學管、同學督促,但在寒暑假等長期脫離學習環境的時期,則往往會逐漸隨波逐流、失去督促,所以,長春職業技術學校建立家長合作群,將家長也納入“人格教育”跟蹤體系當中,從逐步規范家長行為入手,以家長自身為榜樣,將“人格教育”帶回家,讓學生的人格教育更有持久性。
(2)互相提攜,只有學生廣泛參與的教育活動,才能真正起到學習的目的。所以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活動中來是“人格教育”的重要環節,比較方便的方法是讓學生自行組織人數不等的學習小組或互助小組,讓學生從活動中更快、更好的獲得人格教育的思想。
(3)教學跟蹤,在日常教學的過程當中,也就可以將“人格教育”為主題在學生群體中進行研討,通過對過往課程的回顧,找到一些共性問題,就人格的共性、人格的培養、人格的榜樣等問題進行廣泛的探討,即可以回顧以往課程,又可以對學生人格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通過自主思考來表達自己的意見,并在語文教師的引導下獲得思想的進一步升華。
(4)畢業跟蹤,在畢業生微信群中也建立負責人機制,定期組織學習活動,維持校友群體的同時,也可以讓學生進一步保持學習進度,維持學生的學習狀態。
在中職教育語文教學中融入“人格教育”,是長春職業技術學校對中職語文教學的一次嘗試,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就業企業的連續反饋,學校也在不斷的完善和改進“人格教育”的各種細節,通過對此問題的研究與實踐,學校語文教育逐漸貼近學生客觀需要,逐漸由應試教育轉變為需求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華女.論人格、技術、能力“三位一體”——構建我國職業培訓的新模式[J].職教通訊.2005.
[2]羅高峰.淺談職業人格教育[J].蒙自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0.
[3]謝清華.影響教育的主要因素及振興思路[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年01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