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明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品德越來越重要的,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加強情境教學的應用,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從而更好地提高社會的道德水平。因此,本文就談探究了情境教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的應用意義以及教學策略。
關鍵詞:品德與社會;情境教學;對策
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通過音樂藝術、語言功底、多媒體信息技術等多元化的手段,依照教學任務等,在課堂中將教材中描繪的情境展現給學生,拉近學生與課文中知識的距離,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小學生在思想及情感上都處于有待開發的狀態,有效引導與教育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影響。品德與社會課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與價值觀,對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的意義
1、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開展情境教學可以使得課堂更加地有趣,而不再枯燥無味,這樣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開展情境教學,可以使得枯燥的教學內容更加地簡單。
所以,開展情境教學不僅可以增強課堂趣味性,還能提高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因此,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對于同一件事情,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想法,所以即使是同一個情境,由于每位學生所擁有的知識、思考角度的不一樣,所以每位學生對于同一個情境所思考的內容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如果在小學品德與社會的情境教學中,每位同學都
分享自己對該情境的思考,將能大大地提高學生對于情境的全面認識,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二、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開展情境教學的策略
1、創設游戲情境
好玩是每一位小學生的天性,游戲與競賽則是他們最喜歡的活動形式,并且集體活動是陶冶學生情感的有效途徑。在集體實踐活動中,學生的情感能相互感染,而且還容易形成情感上的共鳴。如果能在教學中采用游戲教學形式,更能把學生的學習熱情和道德情感激發出來。例如,在教學“畫畫我們的學校”內容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開始畫一畫的游戲,讓他們尋找自己喜愛的學校景觀自由創作。再由教師引導學生互相之間展開交流,將自己圖畫美麗的校園展示給其他伙伴看,并且展開優秀作品投票及簽名活動。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每一個學生都會有所收獲,而且還能讓學生帶著更飽滿的熱情、更濃厚的興趣進行今后的學習、生活。
2、創設故事情境
心理學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運用故事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他們的求知欲,引發他們的道德思考,從而指導他們的行為。以“關愛殘疾人”為主題教學,學生通過搜集交流“倒立行走的顏玉宏”、“斷臂鋼琴師劉偉”、“自學多門課程的張海迪”等故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發自內心地表達了自己的真實感受,普遍認為殘疾人太頑強了,他們能克服正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對比他們自己覺得很慚愧,我們一定要立志學習他們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努力拼搏的精神,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中,我們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要迎難而上,將來長大后才能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的嘗試,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每堂課學生都會聯系生活搜集適合的故事,并從故事中受到許多啟迪。
3、創設音樂情境
音樂是一門語言藝術,更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音樂有著很強的渲染效果,能引發小學生的情感共鳴。利用音樂創設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吸引并感染著每一位學生。在實際教學中,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選取相應的音樂去渲染氣氛,或歡快或悲壯,都能夠引發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孩子們都能帶著特定的情感去學習。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情感得以升華。利用音樂創設情境也能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及對本節課知識的探討積極性,已達到營造整堂課良好學習氣氛之效果。
4、創設問題情境
疑問是思考的開始,也是學習的重要砝碼。疑問能夠激發學生特有的好奇心,進一步增強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這就要求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教師具有善于提問的智慧,善用問題情境,為學生創造一個敢問、敢想的理想環境。最好能夠引起學生思維定式與現實知識之間的沖突,激發學生求知欲。
如在學習“鄰居有難我幫忙”時,教師播放錄音故事《遠親不如近鄰》,同學們,聽了這個故事,你們有什么感受嗎?請你給同學們講一講你家與鄰居之間幫助的事吧。良好的居住環境是我們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你希望你所居住的小區環境是怎樣的呢?怎樣才能使我們的小區整潔干凈、更加美麗呢?同學們,要想建立良好的鄰里關系,一要彼此尊重和理解;二要以身作則,希望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創造溫馨和諧的鄰里關系,讓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更加美好!
5、創設角色扮演
在現實教學中,某些內容只有讓學生親自體驗,才能心領神會。這就需要教師有目的地設計角色并安排學生體驗情境,全方位地深入理解學習內容。如,在教學“愛心伴我成長”時,我讓學生提前一周體驗身邊的老人,了解老人過去與現在的生活,聽聽他們的故事,課上讓學生扮演爺爺、奶奶,這樣不僅使他們知道了爺爺奶奶的不同經歷,還感受了爺爺奶奶的一生多么不容易,那么我們怎么做才能讓他們高興呢?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每周都去看望他們,有時間就打電話,為他們捶背、洗腳,用零花錢給他們買吃的等等。總而言之,要多關心他們,學生在主動參與中也學會了怎樣關心家人,此時我升華了教學內容,如果我們身邊的其他人需要幫助,應該怎樣做?學生總結了多種做法,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總之,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深知課堂中通過不同的策略創設不同的情境,能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將大大提高品德教育的實效性。我們的教師要帶領學生走進不同情境,去獲取更加豐富的生活經驗,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這將為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陶玉芳.運用多媒體創設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情境[J].學周刊,2014(14):159-159
[2]宋富.品德與社會學科情境體驗教學法實踐研究[J].好家長,2016(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