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久
摘要:本文從教學內容的生活化、教學方式的生活化、作業布置的生活化等幾個方面,對如何融入生活化教學理念于小學數學課堂進行了簡要論述,期望在尊重兒童數學認知特點的基礎上,激發小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生活化教學
小學數學新課程改革中明確提出,數學教學應當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足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數學活動經驗。同時陶行知先生也認為,知識應當從生活的角度開展教學,所以,綜合來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融生活化教學的理念十分迫切。
一、挖掘數學教材,讓教學內容生活化
當前,我們的新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大部分小學數學教師都已經從傳統的應試教學思想中解放出來,積極從教材中找尋生活化教學的立足點,將教學內容力圖生活化。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得“以教材為本”的舊時教學觀,在忽視學生認知規律的基礎上,過分強調在教學中學生枯燥練習的過程。其實,結合生活,靈活應用和處理教材,對原來的教學資料進行加工和整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數學教學中,要從多方面“找”數學素材和多讓學生到生活中“找”數學,“想”數學,真切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此,眾多的兒童才能在生活中體會到處處有數學,處處需要數學的益處。
比如,小學數學教材中,關于重量的內容“克與千克”,就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數學知識,因為我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稱量物體,并且根據物體的重量單位,進行著一系列的計算,這便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其次,生活中的長度測量、面積和體積的求解等知識,也是十分常見的,將這些內容作為獨立的教學章節,進行深層次教學,可以讓更多的小學生知曉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并且了解如何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
二、滲透生活理念,讓教學方法生活化
教學方式是對學生綜合引導的一種統稱,課堂上教師教學方式的引用,如果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和心理需求,就能充分激發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小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提升其問題分析能力和實踐問題解決能力,促進綜合發展。也正因為教學方法的運用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我們教師就更應當特別重視教學方式的選擇。筆者認為,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引用,要凸出啟發、思維探究的特點,為發掘學生的創造力,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敢于質疑,自覺地進行求異思維訓練。還要盡量地使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增加教學的現代氣息,使他們感受到現代科技成果對教學的促進作用。讓學生發現這些圖形原來就在我們的身邊,無形中產生了學習的動力。
比如,在課堂上模擬生活中菜市場買菜的情形,菜市場是我們生活中常見一個角落。學生一般來到這種地方主要是受到家長的囑托,買菜回家做飯。學生主要做的是挑選菜品,然后監督小販是否作假。對于菜品的計量一般是通過兩種途徑,其一是桿秤,其二是電子秤,尤其是在市場經濟逐漸現代化的今天,電子秤應用較為普及。但是很多學生不會使用電子稱,所以,我們可以在教學中模擬這一生活買菜的情形,教給學生電子秤的適用方法,另一方面還能鍛煉學生的口算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等等。
三、改變傳統觀念,讓作業布置生活化
小學數學作業的布置也可以實現生活化,以往我們作業的布置,主要是通過做練習題的方式,課后留給學生一定量的數學題,第二天上課前收上來,批閱之后發給學生,再次上課前針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典型問題進行重點分析和講解,這種傳統的作業布置觀念顯然已經落時,并且也不能適應兒童的全面發展。所以,我們可以讓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求數學,在數學課中聯系自己的生活,使得作業的布置生活化,提升學生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比如,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聯系,運用于生活實際。在生活中讓小學生充當家庭中的“理財小能手”,對家庭生活中的日常開支進行記賬,比如買菜的花費、買油的花費、保險的開銷、生病看病的開銷等等,讓學生計算一下一個家庭一個月的收入和支出情況,從中分析如何才能在保證生活不受較大影響的基礎上,讓收入實現最大化,讓支出實現最小化或者最優化,這樣的作業設計方式,相比較傳統的題目訓練,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完成興趣,鼓勵學生和學生的家庭勤勞節儉、杜絕鋪張浪費。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當關注學生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能力的培養,讓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理念下,每一位小學生都能實現學習成績的最優化。為此,滲透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激發兒童自主學習積極性就顯得尤為必要。本文立足于此,進行了簡要的幾點分析和論述,希望可以助力教學改革的進一步落實,讓更多的小學生能夠拿起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參考文獻:
[1]孫江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淺探[J].考試周刊,2017,(99).
[2]仝淑青,趙敏.數學思想的本質意蘊及建構——小學數學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華少年,2017,(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