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景華+邢玉玲
摘要:21世紀,伴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網絡也大踏步地融入到人們的生活當中,以網絡為基礎應運而生的網絡文化也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日常生活,而接受著高等教育的學生群體,高校學生們的獵奇心、急于得到肯定認可、自由的個性和為了拓寬人際交往范圍等種種特點,使得他們成為受到網絡文化影響最大的主要群體。
時代的這一新媒體——網絡文化也成了一把雙刃劍,影響著“祖國的未來”,網絡文化不僅造就了學生們必備的信息素質,同時,也使得一部分心理素質較為薄弱的學生受到了網絡文化的負面影響,甚至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關鍵詞:網絡文化;學生;心理影響
一、 當前網絡發展的現狀
雖然中國在網絡信息發展上的起步相對較晚,但在時代發展浪潮的強力推動下,我國的網絡信息發展后勁十足、態勢猛烈。各種調查信息顯示,我國的上網人數在逐年猛增,學生群體在其中所占的比例相對較高,所以,我們可想而知,學生群體已然成為了互聯網文化發展的主力軍,而網絡文化以其特性帶給學生群體強大的沖擊力,改變著年輕一代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特別是心理狀態上的影響不可小覷。
(一) 何為網絡文化
19世紀以來,西方的學術研究者們便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對“文化”的概念進行了探討和研究。許多學者紛紛從文學、歷史背景、藝術等層面對于“文化”做出了解釋,并將這個概念在廣義和狹義方面做出了區分。他們認為,廣義的文化是對于歷史遺產的累積;而狹義的文化則是對于歷史傳統的收納,當所有的這些被現代的人們所重視時,才可稱之為文化。而網絡作為一種有著特殊形態的文化,應當被歸類于廣義文化。
所謂的網絡文化,是指以數字信息化等電子為介質的高科技文化,它通過信息技術和媒體技術共同作用為基礎從而誕生的,互聯網生活便理所當然地成為其核心內容,并成為了一種新的當代社會文化形態。在網絡文化還沒出現的時期,人們通過大腦,傳播媒介從口到紙,而網絡文化的出現使得文化的傳播更為迅速生動。以虛擬、媒體等組成的網絡空間是其物質文化要素;圍繞著網絡文化應運而生的各種規章和組織形式成為其物質文化要素;而對于年輕一代的三觀取向、思維形式、道德意識等等的強大影響力則是其極為重要的精神文化要素。
(二) 網絡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網絡文化在時間和空間上是相對自由的,在文化內容上也相對開放,而其對人們生活形式的改變也不容小覷。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作為一種新生文化形態的網絡文化,已然成為了傳統文化面前的“另類文化”。自由開放、包容性強、虛擬等等都是其特征。
二、 網絡文化為什么會對學生的心理發展產生影響
(一) 學生的獵奇心理較重
日常繁重和枯燥的學習生活讓學生們更愿意在課余時間去探索新的未知的事物,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傳播更為迅速,網絡文化的內容也較為新穎和全面,這些都是學生們在傳統課堂授課上無法接收到的,各種五花八門的網站、論壇等等都成為了學生獲取知識信息的首選工具,這也恰恰滿足了年輕一代的好奇心理,激發了他們對網絡文化的濃厚興趣。
(二) 學生急切的希望得到認同感
學生時期正是一個青少年心理成長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青少年迫切地希望得到家人和社會的肯定和認同,但在日常生活中,每個年齡層的溝通存在著代溝,青少年在內心精神方面往往不容易得到認同,此時,互聯網的出現恰恰讓他們覺得有了一個相對合適的平臺來滿足心理上的認同感,釋放他們張揚的個性。
(三) 學生自由的個性需要一個發展的空間
網絡對于年輕人來說是一個相對自由輕松的空間,它沒有束縛,沒有地域等等,因此,年輕人覺得在網絡平臺里可以更好的展現自我個性。內容豐富的網絡文化此時的出現,使得年輕人們覺得得到了一劑良藥,找到了一個可以充分體現自我個性的平臺。譬如,在各大網站論壇上、微博、QQ等,可以讓他們暢所欲言,通過在個人主頁上更新狀態又可以讓別人了解自己的內心感受,在這種平臺上的溝通讓他們擴大了自我認同。
(四) 滿足了學生拓展人際交往范圍的需要
長期枯燥的校園生活使得學生們渴望得到一個新的擴展人際交往的環境,未踏入社會的學生們往往性格相對靦腆、不善溝通、身上帶著未被社會這個大染缸打磨的鋒利,他們渴望結交新的朋友,卻往往交友過于理想化,因此會常常苦惱結交不到可以懂自己的朋友,網絡文化的出現打開了一扇交友的新大門,虛擬的空間、相對于輕松自由平等的交友環境讓他們可以不再有心理負擔的結交新的朋友。
三、 網絡文化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有哪些負面影響
還未踏出校門的學生在心理發展上并不成熟,對新鮮事物的認知度也不夠,在相對開放的網絡大環境里,學生們吸收的網絡文化內容良莠不齊,網絡文化在向學生們傳遞一些正面能量的同時,一些未經過濾的垃圾信息也在考驗著學生的警惕性和自我約束能力,隨著學生上網次數的增加,這些帶有刺激性和誘惑性的垃圾信息便會一點點滲入學生的思想,錯誤的上網方式使得學生本就薄弱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和責任意識受到更大的挑戰,從而使得許多意志力薄弱、對社會認知度不夠、自控能力較差的學生形成錯誤的人生觀、價值觀、錯誤的是非觀等等。例如,網上時有發生的網戀輟學、網絡詐騙、網癮青年、網絡暴力等等。
在網絡這個虛擬的大環境里,相當一部分處于青春期的學生更愿意選擇與網絡里的朋友交往溝通,不愿去更多的和家人、父母交流,久而久之,這些學生便與真實的社會脫軌、性格變得孤僻,一部分過于沉迷網絡的學生漸漸的內心自我封閉和心理出現扭曲,于是,社會上便出現了一起起的青少年犯罪。
四、 總結
在飛速發展的信息技術新時代大環境下,網絡文化已經和人們的日常生活不可分離,它是這個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不可否認,網絡文化大大推動了整個社會的快速發展,然而,網絡文化對整個年輕一代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作為決定祖國未來發展的新一代年輕血液,網絡文化影響最大的一個群體,在把網絡文化作為傳播新思想、新文化的一個平臺的同時,更應該加強對自身的約束力,提到警惕性,抵制垃圾文化的腐蝕,樹立正確的三觀和文化取向。
在網絡文化這把“雙刃劍”面前,我們必須理性的認知,趨利避害、揚長避短,使其為我們的社會生活帶來滿滿的正能量。
作者簡介:韓景華,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一中學;邢玉玲,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五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