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鵬遠++郭中華
【摘要】目的 觀察痛風性關節炎患者實施中醫辨證施膳的效果。方法 本次所研究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60例,按照隨機分為各30例的治療組(中醫辨證施膳組)和對照組(一般對癥治療護理組),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93.3%VS80.0%分別為治療組及對照組的總治療率,組間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醫辨證施膳可改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痛風性關節炎;中醫;辯證施膳
【中圖分類號】R589.7;R255.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1..02
痛風性關節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關節性疾病,該病的發生多于患者血尿酸增高存在著一定的關系,但也有文獻指出,油膩食物食用過多,引起嘌呤高,也會導致該病的發生,從而造成沉積于關節及關節周圍組織所致的特征性關節炎癥[1]。其臨床表現為高尿酸血癥、特征性急性關節炎反復發作、痛風石沉積、痛風石性慢性關節炎并累及腎臟,多發于形體豐腴、平素嗜酒、善食肥甘厚味之人[2]。長期高嘌呤食物如海鮮、肉類等的攝入,容易可引起嘌呤代謝異常,導致痛風性關節炎的發生。因此對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飲食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所研究選自15年5月~16年10月我院就診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60例均符合相關部門制定的關節炎診斷標準,按照隨機分為各30例的治療組(中醫辨證施膳組)和對照組(一般對癥治療護理組)。本次研究的所有對象,在入院時,均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詢問及相關檢查,均不存在精神障礙及其他不能進行配合治療的疾病,均確診為痛風性關節炎。本次研究對象均為1次發作患者,在入院后均出現了汗多、紅腫熱痛等臨床表現。年齡均為36.34±4.68歲。按照中醫分型,治療組及對照組肝脾腎虧型、風濕熱痹型以及其他型的例數分別為9例、11例、10例,10例、9例、11例。本次研究的結果均在所有對象的知情下進行,均簽訂了相關文件,組間比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一般及飲食護理
兩組患者均給予相應的叮囑按時用藥,對患者自身情況向其進行仔細說明,對于疼痛較重的患者按照醫囑給予相應的止痛藥物,提醒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疼痛較重的患者,可采用注意力轉移法來緩解其痛苦。對于日常生活中所需攝入營養,以及不可攝入的食物,對其進行提醒,嚴格控制其脂肪以及嘌呤物質含量較多食物的攝入量,提醒患者少食用動物內臟以及肉類湯汁等,多食用一些蔬菜瓜果等食物,保持每日飲水量,以防止排尿較少所造成的排尿困難等癥狀。
1.2.2 辨證施膳
①風濕熱痹型:該類患者疼痛較為明顯,護理人員提醒患者,在休息的過程中,要注意抬高患肢,避免壓迫所造成的傷害。代表藥膳: ①枸杞杜仲燉鵪鶉。材料:枸杞子10 g、杜仲20 g、鵪鶉1,只約80~100 g。制法:將鵪鶉宰殺后去毛(不放血),放人75℃熱水中燙濕去毛,斬去爪尖,剖開去內臟(只保留心、肝臟),洗凈,將藥材及鵪鶉放人燉盅內,注入清水250 ml,武火煮沸15 min后,改用文火燉90 min至鶉熟爛, 食時放鹽調味,飲湯吃肉。材料:冬瓜(連皮)500 g,薏苡仁100 g,精鹽適量。制法:把薏苡仁拿清水泡20 min,冬瓜連皮切成塊兒,一起放入砂鍋,加適量水煮到薏苡仁熟爛,放精鹽,拌勻,一天兩次分食。
②痰瘀痹阻型:同上風濕熱痹患者,抬高患肢的同時,避免下床活動,同時對出現破損的皮膚要做好消毒工作,以免造成其感染的發生。飲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用核桃仁70 g,蓮子50 g,生姜50 g,陳皮20 g,燉服。三七燉雞、紅花粥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代表藥膳: 祛瘀生新湯。材料:三七片12 g,生地黃30 g,大棗4枚,瘦豬肉300 g。制法:瘦豬肉剔除脂肪、筋膜,洗凈,共入砂鍋,加水1200 ml,武火煮沸15 min,改文火煮60 min至瘦肉熟爛,加蔥鹽,飲湯吃肉。早晚各溫服一小碗。
③肝脾腎虧虛型:該類患者病程一般較長,且因為久治不愈的關系,一些患者的關節會出現畸形較易骨折等現象的發生,提醒患者盡量避免活動,對于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要做好其基本的護理工作,避免壓瘡的出現,對其皮膚做好定期清洗工作。宜食溫性暖性食物,多食核桃等補益肝腎、補益氣血之品,牛筋燉黑豆。代表藥膳:牛筋煲杜仲。材料:杜仲15~30 g、牛筋2條。制法:杜仲先置鍋里,微火小炒,并灑上鹽水炒至微黃,然后與洗干凈的牛筋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1000 ml(約4碗水量),先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至1.5 h,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1.3 療效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尿酸、血沉變化情況,采用數字評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對患者痛風疼痛程度進行評價,0~10的數。②記錄兩組患者尿酸值恢復至正常時間和每周血尿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3 討 論
痛風性關節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關節疾病,在中醫中屬于痹證的范疇,患者常伴有腫痛以及發熱等臨床表現。一旦發病需要盡快對其進行治療,若治療及時,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出現無法正常活動以及加重疼痛的現象的出現,給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造成較大的障礙,且該病屬于一種慢性疾病,容易復發,所以給予對癥治療的同時,也要配合相應的護理,才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從而減少疾病對患者造成的傷害[3]。本文中采用中醫辯證施膳的方式給予對癥治療及護理,以此來減輕患者的痛苦,讓患者更加了解自身情況,以大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從上述分析結果中也可以看出,93.3%VS80.0%分別為治療組及對照組的總治療率,中醫辨證施膳可改善痛風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效果,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金祥.萆薢痛風方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124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09,3(1):1311-1312.
[2] 趙太媛.急性痛風性關節炎中醫治療研究進展[J].光明中醫, 2010,25(2):343-344.
[3] 郭麗萍.中西醫結合治療痛風18例療效觀察[J].臨床醫藥實踐, 2011,20(4):313-314.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