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俊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對接受微創錐顱血腫清除術的腦出血患者使用綜合護理的效果。方法 收集接受微創錐顱血腫清除術的腦出血患者共82例,通過區組隨機化分為對照組(41例)和觀察組(41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聯合綜合護理,將兩組并發癥發生率進行觀察和對比。結果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接受微創錐顱血腫清除術的腦出血患者的護理過程中,綜合護理能夠顯著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微創錐顱血腫清除術;腦出血;綜合護理;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30..02
腦出血疾病的死亡率非常高,目前微創錐顱血腫清除術是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式,能夠避免對患者造成大面積創傷,并實現良好康復[1]。值得注意的是,腦出血患者術后容易發生各種并發癥,加重患者的病情和痛苦,因此手術期間的預防性護理措施十分重要[2]。在本次研究中,對接受微創錐顱血腫清除術的腦出血患者采用了綜合護理,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我院腦出血患者共82例,通過區組隨機化分為對照組(41例)和觀察組(41例),其中,對照組男23例,女18例;年齡47~73歲,平均年齡(57.4±2.9)歲。觀察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48歲~74歲,平均年齡(57.6±2.8)歲。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聯合綜合護理:
(1)器官功能保護。對患者使用甘露醇脫水療法,從而降低腎臟符合,減少抗生素使用,調節酸堿平衡。對患者機體24小時液體出入量進行詳細記錄,包括尿量、進水量、輸液量、引流量等。觀察患者尿液,定時進行尿常規檢查,一旦發現血尿或蛋白尿應立即進行針對性治療。盡早使用胃黏膜保護劑、抑制胃酸分泌藥物,并鼓勵患者禁食。在術后早期使用鼻飼,確保蛋白質的供給,促進患者的術后康復。
(2)藥物飲食指導。術后給予患者抗炎、降顱壓、補液、營養支持等綜合性治療措施,確保其血壓在正常范圍當中。在手術后2 h通過鼻飼提供流質食物,主要成分包括豬肉、肌肉、魚湯、奶粉、蔬菜等。
(3)并發癥預防。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適當增加吸痰次數,定期進行藥敏及痰培養試驗,避免肺部感染的出現。對患者嘔吐物及糞便性質進行記錄,并及時送檢,早期使用抗利尿激素,降低消化性潰瘍的發生風險。嚴密監測患者體溫,可通過冰塊冷敷腋窩、頸部等方式幫助患者降低升高的體溫。每隔2小時為患者擦洗身體并翻身,若患者出現癱瘓癥狀,應定時為其調整舒適體位,并按摩長時間受壓部位,促進血液循環。
1.3 評價指標
將并發癥發生率作為本次研究的評價指標。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 論
腦出血患者的年齡通常較大,且身體狀態較差,因此會增加手術治療的難度,并提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3]。在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41例接受微創錐顱血腫清除術的腦出血患者采用了綜合護理,經對比,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為12.20%,顯著低于對照組的46.34%,x2=11.546,P=0.001。綜合護理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預防性護理措施有效預防了腦出血手術可能造成的并發癥,降低其發生風險,使患者的術后不良反應得到顯著改善,使其能夠盡快恢復最佳狀態。相關的研究認為,綜合護理在護理措施的實施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個性化的護理需求,通過深入觀察結合精確評估,確保了護理措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全面性和系統性[4]。通過本次研究我們也發現,相較于傳統護理模式,綜合護理干預的優勢明顯,能夠適宜的、及時的為患者提供需要的護理服務,從而使其預后更佳。
綜上所述,在接受微創錐顱血腫清除術的腦出血患者的護理過程中,綜合護理能夠顯著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賀春燕,梁 娟,張 娟,等.綜合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微創錐顱血腫清除術的應用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09):804-806.
[2] 李 偉,宋晶晶,周文娟,等.對接受微創錐顱血腫清除術的腦出血患者進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18):149-150.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