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欽
摘要: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人性化醫療服務要求越來越高,醫院的經濟管理形式已經發生巨大變化。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為實現醫院經費管理持續健康發展,保證各項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開展,本文以F醫院的管理經驗為例,探討醫院如何抓住核心要素提升經濟管理水平。
關鍵詞:核心要素 提升 醫院 經濟管理水平
F醫院按照“緊跟時代步伐、做好醫院經費管理、提升醫院內涵建設”的管理思路,重點在拓寬經費渠道、控制大宗物資成本費用、強化醫保經費管理、改革超勞務補貼分配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管理,強化全院員工的成本意識、效益意識、質量意識和管理意識,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一、拓寬經費籌資渠道,優化財力配置投向
公立醫院是公益性醫院,理論上醫務人員工資實行財政全額預算,日常運行經費由政府負擔,實行藥品購銷不加成和收支兩條線管理。而現實情況是公立醫院設備購置、基礎設施建設、員工工資等經費絕大部分均由醫院自行籌資,這就要求醫院不得不在醫院經費籌資和投向管理上肩負重任、統籌安排。為此,F醫院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拓寬服務渠道,提高經費籌借能力
緊盯醫學發展,積極開展新技術,拓展新項目;強化與社區醫療服務合作,把優勢學科技術、專家人才全方位、深層次地向社會推薦,讓病人充分認識和全方位接受,并不斷強化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減少不必要的在院流程環節,縮短診療流程和提高診療效果;注重健康體檢業務的社會需求認可,堅持防治結合;注重醫療收容管理,加快床位周轉,縮短平均住院日,把住病人診療過程的黃金階段,全方位提高技術與勞務收入,科學合理地提高醫院運營效益。
(二)優化資金投放,保證重點項目支出
在經費投量投向上緊緊圍繞“內涵建設、加快突破”和“保重點、保民生、保發展、保運轉”的主基調,積極轉變發展方式,著力突出項目主導,重點支持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醫教研業務重點,不斷調整和優化支出的結構。
(三)科學編制預算,嚴格經費使用管控
按照零基預算、綜合預算、分類預算、細化預算的要求,科學進行前期論證和需求預測,關注公共費用、發展費用及人員費用三大重點,充分發揮預算把方向、保根本、統全局的宏觀調控作用。在執行過程中,嚴格按照批準的年度預算安排經費,建立完善財務數據定期分析制度,每季對醫療收支情況、預算經費執行情況、大額經費開支情況等進行分析,全程跟蹤任務完成情況,確保有限經費發揮最大效益。
二、嚴格藥品耗材管理,控制大宗物資成本費用
(一)藥品管控方面
1.從科室收益和經濟核算上管控
將藥占比同比增減情況與科室績效分配掛鉤,同比增長則扣科室當期績效,同比下降則增加科室當期績效,同時加大手術、治療等獎勵力度,提高醫務人員的技術及勞動價值。通過“藥品總控、結構調整”的政策導向,使藥品費用的增長幅度得到有效控制。
2.從專業指導和獎懲機制上管控
一是堅持藥師下臨床制度。醫院組建了專業的臨床藥師隊伍,采取分片包干制,參與臨床管理的查房、會診和病案討論,監督指導臨床用藥。二是落實和擴大服務對象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對門診參保病人使用自費藥品預先告知,對住院參保病人使用自費藥品簽訂“參保病人使用自費貴重藥品及材料同意書”。三是實行抗菌藥物使用分級制與抗菌藥物輪休制。四是嚴把藥品采購“五關”,即人情關、進貨關、入庫關、使用關和不良反應監測關。五是嚴格對醫生開具的大處方、人情方、分解處方等不規范行為制定了具體的監督及懲處措施,并定期對門診和住院處方、病歷進行檢查,將檢查結果與科室和個人績效掛鉤。
(二)耗材管控方面
1.嚴格控制采購價格
完善采購制度,盡可能地降低采購成本,F醫院在區域內率先在省級醫用耗材集中招標結果的基礎上,再次進行院內議價,大幅度降低了介入耗材和骨科耗材的價格;跟蹤市場價格變化,及時通過競爭性談判調整F醫院耗材供貨價格,使醫院醫用供貨價格更趨于合理。
2.嚴格實施分類管理
對物價規定可以單品種收費的醫用耗材確保高、中、低檔次均有供應保障,以滿足不同需要;對物價規定不能單項收費的耗材則加強入出庫管理,強化科級成本核算,避免浪費和損失。通過加強各類醫用耗材用量計劃分析,實施高值耗材條形碼管理,在保障基本庫存的基礎上,努力實現耗材“低庫存”管控。
三、建立培訓考核體系,強化醫保經費管理
醫院作為醫療保障制度的主要載體,與醫保機構、患者處于同一個醫療保險與服務運行系統之中,三者是相互依賴制約的對立統一關系。針對醫保、農保工作的特殊性和醫、農保覆蓋面越平越廣、參保人數越來越多、醫保收入明顯增加的現狀,醫院應著重在以下幾方面做好工作。
一是對臨床醫護人員進行醫、農保政策培訓,使他們在臨床工作中能客觀掌握政策,嚴格執行醫、農保規定,合理控制醫保費用,從而減少違反醫、農保政策的現象發生。二是利用信息資金源對醫、農保患者發生費用、用藥情況進行實時監控、實時提醒。三是實行“分科定標、動態監控、月度考核、重點督導”的醫、農保費用管控措施。
通過量化指標體系,對門診費用、住院次均費用、次均住院天數、藥品費用占統籌費用比例、自付費用占人均費用比例、統籌報銷費用等6個重點項目實行強有力的管理。通過一系列以費用管控為主的醫保調控措施,實現了在合理醫療前提下的醫、農保費用的有效管控,降低了人均費用,提高了報銷比例,減輕了參保人員的就醫負擔。
四、改革績效分配方案,切實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1)為充分調動全院人員的積極性,增強醫院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F醫院通過創新分配機制,制定了以醫療質量、服務態度、效益效率等為主,把控制醫療費用、降低藥費比例、縮短住院天數、加快病床周轉、減少可控成本等作為考核重要內容,以醫療核心指標為牽引,激勵醫療流程優化,向臨床一線高技術、高風險崗位傾斜,以“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內涵建設、品質提升、安全穩定”等績效綜合考評為杠桿,促使各科室高度關注社會效益,加強內部管理,規范醫療行為,擴大服務功能,提升服務品質,確保醫療安全。endprint
(2)制定了科室內部分配指導意見,綜合運用平均住院日、藥品比例、次均費用、醫療安全、服務質量、滿意度等考核指標,以業績量化,多勞多得,獎勤罰懶,合理拉開分配檔次,體現科室內部競爭機制,助推醫療技術水平和綜合效益的提高。鼓勵臨床醫生通過提高醫療質量、改善服務態度,開展新技術、新業務,提高疑難危重病人救治比例等,而不是通過提高人均費用、不合理用藥及檢查等手斷來增加醫院經濟效益。實現超勞補貼二次分配結果的公平公開公正,客觀真實地反映員工的實際工作績效情況,極大地調動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五、抓住核心要素管理,取得成效
經過近兩年的努力,F醫院激發了醫院內部管理活力,衛生資源使用率大大提高,資產負債結構合理,醫、藥收入結構逐年趨于合理,藥品比和耗材占比明顯下降,縮短住院天數、加快病床周轉、減少可控成本支出,降低了次均費用,醫院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F醫院2016年度基本數字情況如下。
(1)資產負債率43.25%,較年初降低了7.32個百分點;流動比率153.51%,速動比率110.62%,說明醫院財務狀況良好及較強的短期償債能力。
(2)凈資產結余率21.30%,總資產結余率15.90%,總資產及凈資產獲利水平較高,反映醫院利用資產效率較好,也說明醫院在增收節支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經費自給率120.11%。
(3)百元固定資產醫療收入145.22元,較上年同期126.14元增加19.08元。
(4)每門診人次費用為218.87元(其中:藥品費74.54元),較上年同期226.79元減少7.92元,減幅為3.49%。
(5)每出院者平均收費水平為8669.53元(其中:藥品費2734.19元),較上年同期8918.16元減少248.63元,減幅為2.79%。
(6)出院者平均住院天數為7.8天,較上年縮短0.82天,病床使用率95.67%。
(7)門急診人次數186萬人次,較上年同期增加24萬人次,增幅14.81%。
(8)實際出院人數87265人,比去年同期增加9676人次,增幅12.47%。
(9)藥品收入占醫療收入的比例為30.23%,較上年降低了3.6個百分點。
總之,醫院的經濟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隨著醫療衛生制度的改革、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社會醫療服務需求不斷提高,醫院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會越來越多,所以醫院應根據社會發展和社會需求的客觀現實,結合自身的發展實際,建立健全科學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財力,并不斷總結經驗,提升管理水平,使醫院經濟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力求醫院經費籌措更加合理高效和以較小的投入獲得更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學院附屬醫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