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靜,李紅瓊
摘 要:中國夢因其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征,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大意義。中國夢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夢。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宣講,以新媒體為主媒介傳播,以校園文化為主載體唱響,以社會實踐為主平臺踐行。
關鍵詞:中國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0-30
作者簡介:藍 靜(1991—),女,湖南永州人,湖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李紅瓊(1970—),女,湖南邵東人,湖南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1]?!绷暯娇倳浽谑糯髨蟾嬷?,再次深刻闡述了中國夢的概念。高校作為培養人才、創新科技和服務社會的重要陣地,將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研究,是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須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一、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中國夢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與時代訴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是中國青年運動的時代主題[2]。”當前需要結合經濟環境與時代背景,在大學中開展一系列中國夢教育活動。首先,中國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更是未來的。我們在看到祖國取得歷史性進步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立足社會的實際,深入研究中國的歷史與現實,同時關注社會的變化,用發展的理念看待中國。為中國從大國轉向強國而努力奮斗,這是歷史賦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使命與責任。其次,中國夢教育是大學生成長道路的需要。大學階段正是人生道路與方向的確認與選擇的重要時期,在這樣一個時期進行中國夢教育無疑十分必要且意義重大。在充分理解中國夢的含義之后,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理念,規劃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最后,中國夢教育是凝聚大學生的精神需要。中國夢作為大學生共有的理想,不僅可以幫助他們增強向心力以及凝聚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為了目標永不言棄的寶貴精神,為大學生實現個人目標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2.中國夢豐富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體系應當結合時代的發展,不斷進行豐富補充。中國夢以實踐活動為平臺,不僅可以充實理論知識,還可以有效提升思想政治的實效性。首先,中國夢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指導思想。中國夢以“兩個一百年”為奮斗目標,深刻揭示了當代中國發展的方向,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中國夢不僅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前進的政治方向,也為其提供新時代的話語體系。其次,中國夢豐富了愛國主義的內涵。新時期,需要集中廣大人民力量,建設愛國主義統一戰線,讓學生從一系列愛國活動中,感受到中國夢的獨特魅力。中國夢彰顯了我國大國責任與使命擔當,結合了當代愛國主義特色,充實了愛國主義內在含義。最后,中國夢強化了大學生的責任擔當。廣泛開展責任擔當教育,助力中國夢實現從而有效培養大學生價值觀、歷史觀,彰顯集體主義精神。
3.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助推中國夢內化為個人的自覺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3]。”中國夢是大家的夢,離不開每個人的共同奮斗。對于大學生而言,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推動中國夢、個人夢實現的助推劑、潤滑劑。首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引導大學生用辯證統一的觀點看待“中國夢”與“個人夢”,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辯證關系。其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幫助大學生不斷前行。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重要的精神保障,是大學生追求個人夢想、學習科學知識、加強理論修養、提高政治素養的有效途徑,不僅可以點燃大學生奮斗的激情,還可以幫助他們理解中國夢,從而努力拼搏。最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著重要的育人作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既可以有效地幫助大學生增強社會使命感、緊迫感,又可以培養他們正確的思想道德、全面理性的人格。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助推大學生自覺把個人理想融入共同理想中,從而把中國夢內化為個人追求。
二、中國夢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契合
1.中國夢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發點
中國夢是社會現象的一種體現,它深刻反映出當前國家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如今,社會形式發展較為穩定,卻依舊面臨著許多社會矛盾,因此,應當契合中國夢的不斷推廣,幫助大學生將內心深處的民族精神激發出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4]?!敝袊鴫舴从沉水斚律鐣髁x意識形態的時代特色,并成為當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最突出特征,大學生思想政教育必須以此為出發點,構建自己的教育內容與方法體系。讓中國夢成為領航者,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揚帆起航。
2.中國夢作為理想信念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在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5]”中國夢與大學生的理想抱負、信念追求是相通的,大學生追求理想信念所具備的條件與中國夢所展現的精神氣質是相契合的。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當前中國社會處于戰略機遇期,社會思潮呈現多元化,部分大學生出現思想困惑。在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中國夢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組成部分,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引領大學生激昂前進,樹立遠大志向,報效奉獻祖國,將自身的青春力量投入中國夢的建設當中。學校在開展相關的教育課程時,需要融入中國夢的相關內容,體現出核心本質。中國夢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課程內容。endprint
3.中國夢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夢
中國夢是馬克思主義全面發展論的價值體現,它不僅僅是中國的夢,更應該是每一位優秀華夏兒女的夢。在發展中國夢的同時,需要著重培養人的全面發展,它是中國夢重要的保障和價值特征。中國夢站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立場,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旨在使人創造個人價值,追求出彩人生,共享夢想成真,同祖國和時代共同進步。廣泛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學生為主,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國夢的價值內涵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追求目標是相契合的,與思想政治教育以學生為本的價值取向是一致的。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不僅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更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追求目標。
三、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徑
在開展相關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時,結合中國夢本質內容與核心理念,在實際的開展工作中,應當主要從以下四點進行展開,分別為主平臺、主載體、主媒介、主渠道。
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宣講中國夢
利用課堂教學的主渠道,將中國夢融入教學中,需要按層次將中國夢的內容體現在授課計劃、教學大綱和教學內容中。一是將中國夢教育融入當前教學模式中,不斷堅持以學生為本,在課堂中采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將中國夢合理引入。二是在思想道德理論課程中,融入中國夢的本質含義,引領學生樹立良好人生目標。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課程為例,對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進行深刻揭示,幫助大學生領略中國夢作為理想信念的特色魅力。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對中國夢所具備的價值性與重要性進行闡述,引領大學生實現自身理想。在“中國近代史綱要”課程中,當代大學生可從現實與歷史角度,分析中國夢的內在含義和本質。在“形勢與政策”課程中,領會中國夢的時代背景、重大意義和科學內涵。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研究中國夢的實現歷程,及其相關法律保障制度,引領中國夢順利實施。三是擴大中國夢的教育范圍,廣泛存在于學校專業課與校選課中。同時,有條件的大學,可以將其納入專業教育。讓學生了解、要想發揮個人價值,僅僅學習中國夢的理論課程還遠遠不夠,應當結合相關實踐過程。
2.以新媒體為主媒介傳播中國夢
新時期,新媒體成為大學生獲取資源、發表見解、了解社會的重要渠道之一,為大學生學習中國夢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新的視角,是中國夢傳播的有效途徑。
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作用,利用微博、微信、QQ等平臺,推送形式活潑、觀點鮮明的正面聲音,廣泛開展中國夢教育,加強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營造良好的中國夢輿論氛圍。另一方面,要注重新媒體與校園宣傳的結合,通過校園板報、校報校刊、宣傳手冊等進行中國夢專欄教育。通過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成果,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夢離自己很近,是生動、真實的夢。同時,積極引導大學生增強自學能力,通過自身主動學習中國夢,才能更好地參與到中國夢的實際建設中去。
3.以校園文化為主載體唱響中國夢
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校園文化有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對大學生進行中國夢教育需要豐富校園文化活動。一是以重大事件為契機,開展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如結合“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等,圍繞“中國夢與個人夢”“共筑中國夢”等主題,開展中國夢教育活動。同時,可以利用開學典禮、元旦晚會、校園文化藝術節等有利時機,引導學生自編自導自演中國夢的相關節目。二是發揮榜樣的引領示范作用。一方面通過校園廣播和校園板報等對全國優秀人物和道德模范進行宣傳;另一方面,培育、選出大學生踐行中國夢的先進典型,用身邊的人和事作為大學生學習的榜樣。三是重視學生自治組織的作用。在學生會、學生社團等學生組織中開展以中國夢為主要內容的活動,豐富學生課外活動的同時,也能在校園中營造一種中國夢的文化氛圍。
4.以社會實踐為主平臺踐行中國夢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痹诖髮W生中開展中國夢教育,應該充分利用社會實踐的平臺。首先,開展考察活動,探尋實現中國夢的現實依據。不斷開展現代愛國主義活動,如參觀紀念館、博物館等;考察現有的發達地區,從而加強對“四個自信”的理解,使學生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走向復興,是歷史的必然結果。其次,幫助大學生開展相關基層服務活動,從實踐中領略中國夢的魅力。如開展“夢想中國”志愿者行動計劃、學雷鋒活動、“三下鄉”活動等,引領大學生不斷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中,了解每個人為實現中國夢的奮斗歷程。最后,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相關的創新實踐活動,其目的是幫助當代大學生踐行人生目標,不斷提升就業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3][4][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18.
[2]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