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教育改革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除了文化教育、思想品德的培養,同樣面臨著諸多思考,如何做好小學階段學生的德育工作,是現階段擺在我們眾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課題。小學品德教育以和善思想為主題,正確引導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發展。
關鍵詞:和善;德育;習慣培養
一、 引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不僅是學問之道,還應包含為人之道,處世之道,所以在教育過程中,道德教育,品質教育,學生習慣的培養和引導,是我們現階段教育需要不斷探索的主題。我們教育的,不僅僅是科技文化方面的人才,還應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品質和習慣,積極面對生活,在困境中心態平和,永不放棄,這些品質和習慣,將讓學生受益終身。
二、 和與善
和,在中華文明傳承中有著重要意義。待人接物需溫和,處于逆境當平和,與自然相處應和諧,天地人和,是人與自然最完美的相處狀態。善,好人被稱為善良、好事則是善舉、好心即是善意,可以看出善這個字所承載的意義是美好。上善若水,是為人處世的一種極致。和與善,傳承者中華文明中最質樸的品德。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與自然和諧相處,用平和的心態應對困難,和善待人。培養學生愛黨、愛國、誠實、勇敢、積極向上的品質,以及對環境和資源的保護意識。信息化的應用,讓學生接觸社會問題的途徑更寬泛直接,面對洶涌而來的大量信息,處于幼稚向成熟轉變時期的孩子,并沒有分辨善惡的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因為網絡信息的沖擊,會出現許多問題學生,這種趨勢還在日益加重。因此,培養和善之人格更是德育之首要。
三、 和善德育的內容
(一) 與自然的和諧
自然環境為我們提供了生活必需的諸多物質,陽光、水分、食物等等,沒有自然的饋贈,人類無法生存。在與自然相處的過程中,人類經歷了無數的變遷。在人類出現的最初階段,茹毛飲血,反抗自然,尋求賴以為生的物質需求。當火和工具出現,讓人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自然,結束了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開始了刀耕火種的農業文明。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文明發展的歷程,就是一部與自然奮戰改造的歷史,改變森林開墾土地,建筑城市道路,改變山川河道,一切只為了更好的生活。
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的發展,自然看似被人類馴服,但是地震、海嘯、臺風、霧霾等等災害,讓人類認識到自然的力量,遠遠沒有被人類所征服。與自然和平相處,這是當今人類社會普遍的共識,也是人類繼續在地球生存繁榮的基礎保障。所以在引導學生認知自然的開始,就應當讓他們明白,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發展。帶孩子們走出課堂,感受花香鳥語,觀察日月星辰,觸摸春風的氣息,認識自然的美好。與自然相處,除了感知自然,還應當讓孩子學會和自然相處,例如參加植樹活動,或教他們愛護小動物,將善良種植在心間。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也是未來,所以應該從小就讓孩子明白,自然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從小培養環保意識。
(二) 待人接物,和善相處
“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教不嚴,這個嚴字,不僅僅是嚴厲嚴格,還應當包含嚴肅嚴謹的意思在其中,學生的教育,也不僅僅是文化知識的教導,還應包括品質的教育和為人處世的態度方法。
學校不是圣地,許多社會問題都會給學校的教育帶來沖擊。例如當今社會離婚率不斷增加,單親離異家庭的孩子逐漸增多,在教育方面,這些孩子普遍性格便于內向,甚至不合群,因為家庭的傷害,對心理的沖擊造成很大影響。在遇到這樣的問題時,就需要去正確引導,讓孩子正確認識家庭婚姻的關系,能用平和的心態看待問題,有意培養他們樂觀健康的思想狀況。另外隨著社會建設進程的發展,農民工問題日益突出,不僅僅體現在工資發放難、勞動保障缺乏等方面,很多農民工子女面臨就學難題,這些孩子入學之后,有很大一部分不能盡快適應,由于之前的教育基礎不同,文化課方面跟不上進度,還有生活環境的差異,讓許多學生產生自卑心理,進一步加劇課業難度。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老師,就應當從心理方面進行疏導,培養這些學生正確面對困難的平和心態,積極進取的品質,同時在全體學生中傳達和善的理念,平等對待自己的同學,心懷善念,互幫互助。
學生的教育不僅僅在于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思想品質和性格的培養,小學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因此在這一階段的孩子,更需要正確的引導,讓他們從小就養成優良的品德,正確應對生活中的事物。
(三) 習慣的培養
我們中國有句俗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么什么是本性?以我的理解,所謂本性,應該是個人的習慣性格。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不無道理,任何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都會以自己的行為習慣去思考,所以我們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培養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對他們未來的人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小學生守則》中有所提及,在這里我們以《八十一個好習慣》中提及的內容舉例。
在學習方面,應當提前預習,上課時專心聽講,總結問題及時提問,發現錯誤立刻改正,不懂的知識學會查詢字典等資料,做題時先審題,勤于動筆,寫字認真,作業不拖沓,快速完成。養成這些好的習慣,不僅可以達到認真學習的目的,還能培養他們專心做事的品質。除了學習方面,《八十一個好習慣》當中,還涉及了做人、禮貌、個人衛生、飲食、閱讀、安全、運動及勞動方面的習慣。這些習慣的培養,能使積極樂觀、誠實善良的品性貫穿于他們整個人生。
四、 結束語
德育,作為教育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步,產生的影響不僅僅局限在學校學習階段,將伴隨學生一生的成長。小學階段的品德教育,除了教材課本當中的內容,還應當以中華文明傳統為基礎,以和善為主題,開展全方位的思想品質教育,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積極樂觀,和善待人。
參考文獻:
[1] 譚曉春.實施“和善德育”,培養現代公民[J].中學時代,2013(6):202-202.
[2] 林秋玉.“和樂德育”的實踐研究[J].教育觀察旬刊,2013,2(1):81-83.
[3] 伍麗麗.關于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6).
[4] 劉雪飛.淺談學校的校訓與德育工作[J].新課程·上旬,2016(3).
作者簡介:施麗雪,福建省晉江市,晉江第二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