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其重要的設計策略。文章從本地化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六大策略(動態性、多樣化、循序性、全員制、生活化、創造性策略)方面進行闡述,力求從源頭上規范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同時結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活動,極大地追求活動的實效性。
關鍵詞:初中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本地化
中圖分類號:G634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7-11-08
課題項目:本文系通州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適度性的操作研究”的成果資料,課題主持人:狄袁輝。
作者簡介:狄袁輝(1978—),男,江蘇南通人,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
一、動態性策略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習過程、學習方式、學習手段都是動態的。因為學生不僅僅是靜靜地看書,還要調查、走訪、表演等,在實踐中親身去體驗語文、學習語文。學生也可根據自身實際、學習內容和環境特點選擇靈活多樣的方式,也可以走進現實社會考察、采訪等,還可以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走進網絡虛擬世界。
二、多樣化策略
要使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展,必須注意活動的多樣化。筆者認為,可以從活動組織、圖書網絡、模擬實踐、虛擬角色、專題研究等方面進行策略化研究。比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資源(校園、社區的文明創建等活動),引導學生融入社會,在觀察與交往中體驗社會生活。在實踐“校園文化資源的開發拓展”活動時,我們可以設置“賽場點評”“前景預測”“今日英雄”“介紹身邊的運動員”等欄目,由學生主持,輪流發布信息;一周下來利用早讀課或活動課開小記者招待會。圖書館、互聯網絡是重要的學習資源,我們語文教師要充分指導好學生利用這兩種資源,在語文學習中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循序性策略
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應該要遵循學生語文學習的循序漸進的規律,因為在初中階段,各個年級的學生有其各自的特點,我們不能用一個模式,或者胡亂地進行拼湊、堆砌一些活動。教師要根據每個年級學生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這樣才能起到應有的教育效果。
四、全員制策略
我們所開展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肯定不是少數學生的表演舞臺,而應該是所有學生都能得到鍛煉的嶄新天地。所以筆者在進行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設計時,既會注重時效與實效,又會關注學生的整體,舍得安排充裕時間,有的語文實踐活動可以放在一個學期的大背景下進行;注重激勵,更注重保護每一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尊重差異,同時做好記錄、評價,表彰優秀。
比如,筆者在執教“感悟親情”單元時,為了加強學生對親情的直接體悟,布置了語文課外實踐活動,要求每個學生回去幫助家長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媽媽洗一次腳、問媽媽一次好、幫爸爸做一件事等,然后,家長和學生都完成一篇心得,參與全班的評優,并專門制作一期黑板報,來展示全體學生的作品。
五、生活化策略
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重要的學習資源,各地的自然環境、風俗民情、傳統文化、校園文化、節日文化都可成為有益的學習資源。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一定要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各種教育資源,將語文知識應用于社會生活與實踐,把社會生活與實踐融入初中語文學習。
生活化的原則體現在教師作為平等的首席作用。筆者在教學初中語文七年級“民俗風情”單元的《本命年的回想》一文時,結合課文中過年的習俗,向學生推薦朗讀了自己所寫的散文《年糕》“……每逢蒸糕前,爺爺起個大早,把早已精選出來的粳米,一遍又一遍地淘洗,然后放置在一個大缸之內浸泡上半天,在下午三四點鐘把米撈起裝入袋中,拉到村口的磨坊中,磨成米粉備用,每每這時,我們小孩就迫不及待地吵著要吃年糕,大人們都說‘快了快了。我們盼啊、盼啊,好不容易到了晚上,全家人圍在大灶前,開始蒸糕了。奶奶燒火,而我父親則是蒸糕能手。只見他熟練地將米粉一道又一道地均勻地撒在了架在沸水的鍋子上的蒸籠里,蒸籠里的熱氣騰騰地冒出來,熏得他的臉上滿面紅光,全寫滿了舒心和愜意。此時,灶前灶后則成了我們小孩的樂園,我們跑著、跳著,心中充滿了對年糕的憧憬和享受。村子里到處彌漫著和著米香和溫馨的氣息……”讓學生在對比鑒賞活動中,加深對作品的理解。這種富有濃厚生活氣息的活動,實際上彰顯出教師作為教學活動中另一個教學主體的作用,是形成教師教學個性、風格的必要之舉。
參考文獻:
[1]陳懷朗.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M].北京:語文出版社,2007.
[2]王俊娜.基于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初中作文教學設計[D].重慶:西南大學,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