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在于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語言性理解掌握能力和基礎的語文學習素養,對于其他科目的課程來說,小學語文課程是相對更貼近現實生活的,而且語文素養的有效培養也是提升學生學習其他課程基礎的有利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可以更加深入的滲透新課程教學改革理念,提升學生的學習基礎能力,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語文語言掌握技巧,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升我國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化模式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化模式
一、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化方向
1. 教學方式上需要提升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課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自主學習態度和學習基礎,而小學階段的學生自身所處的年齡階段是非常活潑的,這樣的教學環境和學生的學習習性是相悖的,導致學生容易在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對語文課程產生厭惡心理,不僅很難有效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對語文課程的接納程度。
例:在教學《我愛你啊,中國》一課時,傳統課堂直接由教師進行字句的講解,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很難有效激發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對文章的內涵和深意以及所要表現的感情也難以有效琢磨,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比較落后的。
教師課堂進行《我愛你啊,中國》的內容講解時,在“當燦爛的太陽跳出東海的碧波,帕米爾高原依然是群星閃爍。當北國還是銀裝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著盎然的春色。啊,我們愛你,中國!我們愛你……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杭州西湖的濃妝淡抹,黃山、廬山的云霧縹緲,長江、黃河的波瀾壯闊。我們愛你……”這一段落中即使有感情的進行朗讀也很難提升學生對“中國山河壯麗”的認知,學生對于“中國山河壯麗”的理解僅僅停留在字面上,不能深入理解。
2. 學生興趣培養的效果有待提升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不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這樣的教學環境和教學安排在很大程度上都讓學生缺乏了學習的耐心和熱情。學生在小學階段所具有的知識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師面對這樣的特殊階段應該首先培養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基礎學習能力,同時提高課堂注意力集中程度。如果沒有很好的幫助學生建立學習基礎,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自卑情緒,對語文學習逐漸產生排斥感。
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化模式分析
1. 教學環境
教師要想有效地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首先就要注重教學環境的改變和優化,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自身的學習主體價值和作用,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課堂上的師生互動和小組團結合作都要落到實處。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課堂來安排不同的教學情景和教學內容,讓學生可以在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完成小學語文課堂學習,掌握課堂中的知識,對語文學習的價值有全新的認知和理解。教師有效地改善教學環境不僅可以提高教學課堂的有效性,還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基礎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構建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過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教師通過有效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態度,才能為將來的小學語文課堂學習鋪墊好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趣的問答引導,引起學生之間的討論和思考,通過合理的情景引導,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這些都是有效的教學引導,可以從根本上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課堂。
例:在教學《草原》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圖片和視頻的展示,并提問學生由多媒體信息可以感受到哪些,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如“我們訪問的是陳巴爾虎旗。汽車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達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還是草原”這一段落的教學,教師就可以播放相關的草原景色視頻,讓學生真正看到遼闊的草原景色,從而由景生情。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能夠更加真切地體會到草原所富有的情趣,仿佛置身于遼闊的大草原之中,在感受草原風光美的同時,使學生陶醉于草原雄奇壯麗的風光當中。學生在這種形式的教學中,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寫作手法,并對其進行學習和掌握,促進自身寫作水平的提升。
2. 情景構建
有效地構建小學語文課堂情景是新課程教學理念指導下必須的教學環節,只有有效地構建適合小學階段學生的教學情景,才能更快更好地引導學生進入到小學語文課堂學習內容中來,教師的情景構建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學習興趣,勾起學生的好奇心理,針對課堂重點知識參與研究和討論,同時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考能力,激發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探求欲望。情景構建在我國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是比較普及的,教師還需要不斷實踐努力去研究情景構建的技巧和方式,讓學生在學習不同類型的教學內容時有更多的選擇便于融入到課堂內容中,這樣的教學課堂才是有效的。
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都還處于基礎階段,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特殊階段和特殊學習方式進行研究,利用學生的個性和熱情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讓學生可以面對各種語文學習困難時都能找到合適的解決方式,這樣的因材施教才是小學階段教師所必需的教學能力,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學習,有針對性地引導和教學,都是非常有價值的課堂優化模式。
三、 總結
就我國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來說,還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研究并加以解決,在課堂教學優化模式上,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相對來說還是有不足之處的,教師要利用當前的研究成果展開實踐,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從小學語文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和語感,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讓學生在面對其他學科的教學內容時也可以有充足的學習基礎去準備。
參考文獻:
[1]張楊.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有效評價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
[2]胡媛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0).
作者簡介:胡瑩,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市漣水縣梁岔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