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閱讀材料缺乏針對性、教學方式單一和教學反饋缺乏針對性等諸多問題。針對這些情況,小學語文老師應該積極創建多種閱讀教學方式,實現學生閱讀興趣、思維方式和學習自信心的大幅提升。
關鍵詞:有效閱讀;興趣;思維能力
當前,通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有效性探索,能夠落實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有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及初步的自學能力。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實踐中,眾多的小學語文老師都在努力尋找提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及措施,也探索出諸如:加強閱讀基礎培訓、分梯度制定閱讀強度、豐富閱讀教學手段、加強師生交流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途徑。
一、 影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主要問題
(一) 閱讀教材缺乏針對性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材都是我國教育專家學者從我國浩瀚文學中精挑細選出來的,它們涵蓋了文化歷史、優秀人物和精品美文,對于當代小學生都具有突出的教育意義。但是,我們很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普遍存在著教師對閱讀教材的了解程度不足,課堂教學缺乏感染力,缺乏針對不同年齡、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個性化教學,導致很多語文閱讀教學成了多媒體教學和語文朗誦會,教師不能通過豐富的情感、流利的語言和優美的朗誦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導致閱讀教學過程十分沉悶,學生對于課堂教學反饋有限,不能從閱讀材料中汲取到足夠的營養。
(二) 閱讀課堂教學方式單一
當前,我國正處于以信息化技術為代表的數字化時代,它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和挑戰,需要教師仔細尋找信息技術和閱讀課堂教學的結合點,推動小學閱讀課堂教學方式的升級轉化。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我們的教師往往側重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貫穿全部閱讀課堂教學活動,忽視了對學生心理變化的關注,也脫離了閱讀教學所倡導的求新求變的教學特點,導致很多語文閱讀教學都采用一種僵化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逐漸消磨掉,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遲遲得不到保障。
(三) 閱讀教學反饋缺乏針對
我們仔細閱讀小學一至六年級的新課程標準,會發現對于不同年齡層的學生來說,語文閱讀教學的要求是不盡相同的,它需要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后開展有效的教學反饋,組織學生對閱讀材料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反思和閱讀復習。但是,我們很多小學語文老師都忽略了閱讀教學的反饋工作,導致很多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果得不到轉化,教師缺乏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開展輔導工作,降低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系統性建設。
二、 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具體措施
(一) 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基于小學生語文知識量和社會閱歷有限的現實,在小學語文課堂開展閱讀教學的前提條件就是組織學生讀懂閱讀材料,需要教師開展閱讀材料文章主旨的深入講解,在此基礎上開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和相互探討教學,從而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主動性。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坐井觀天》的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老師要體會這篇寓言所要表達的教學主旨,深入理解青蛙坐井觀天所反映的主觀思想和社會現象。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學會利用情景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和小組合作法推動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引導學生去閱讀理解《坐井觀天》的教學內容,明白故事的現實意義和深刻內涵。此外,教師可以利用掛圖、多媒體課件、交互式電子白板來展現《坐井觀天》的教學圖片和視頻,指導學生大聲朗讀出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對話和語言描述,體會《坐井觀天》的語言魅力和形象比喻,有效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去感受寓言故事所帶來的閱讀樂趣,能夠帶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教學感受,從而能夠真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 打開學生的思維大門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課堂教學的核心環節就是通過閱讀教材來調動學生的學習認知和邏輯思維,從而能夠有效教會學生開展課堂教學思考和思維創新活動,推動課堂閱讀活動向著縱深性和全面性方向開展。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正確評估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精心設計閱讀教學的每個環節,保證每個閱讀教學活動后都能預留給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時間,組織學生開展思想交流和心得共享。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少年王冕》的課堂教學中,閱讀教學的難點在于深刻理解王冕這個人物形象,體會閱讀材料中的文字運用和形象刻畫,學習掌握人物刻畫和景物描寫的方法。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問題教學法或者教學視頻來劃定課堂教學環節,積極開展教學導入、課文初讀、重點展示、文學品味等閱讀教學活動,學會運用分角色閱讀掌握《少年王冕》的人物特色,真正體會閱讀材料中的獨特文字魅力和準確描寫運用,有效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感受王冕刻苦好學的學習精神,以及孝順父母的傳統美德。
(三) 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
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活動中,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方式和交流互動都離不開特定的教學環境,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關聯的關系,需要教師創建基于學生學習認知、教學情景、學習態度和思想情感等特定的教學氛圍,切實保證學生對于閱讀材料的良好學習狀態和持續學習熱情,從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一冊《烏鴉喝水》的課堂教學中,基于學生學習認知的障礙和文字詞組的有限,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語文學習方式,在閱讀《烏鴉喝水》時創建開放式的案例結局,引導學生體會不一樣的閱讀體會,體會“渴”、“找”、“辦”、“高”等生字與語文知識結構的相互關系,能夠實現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交流和不同學習能力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有助于將傳統被動、封閉的學習方式轉變為一種學習革命,一種學習理念。
三、 總結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有效性建設,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也能深入感受我國漢語文學的魅力,從而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有助于提高他們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和思維方式的轉化。因此,我們的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清醒認識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采取各種積極有效的措施,切實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王蘭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7,01.
[2]雒玉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學周刊,2017,02.
作者簡介:
張倩,山東省濟寧市,山東省微山縣魯橋鎮中心小學。endprint